点击智能世界,创造无限可能(二)
作者:袁胜才来源:时间:2020-04-28
走在科技前沿的机器人专业老师
本网讯(智能工程学院 袁胜才)机器人的世界总是充满了神秘,而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属于他们的机器人,是有趣?是魅力?还是神秘?跟随机器人专业老师们的步伐,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寻找属于自己独特的机器人。
机器人教师——朱守琦老师
计算机编程语言类的课程内容是枯燥、空洞,因为朱守琦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充满了好奇与乐趣;在每次实验课前,朱老师都会认真梳理实验内容和要点,对每个实验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形成规范严谨的实验指导书,下发至每位同学。在实验课上,面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朱老师总是加以启发式的指导,使得同学们不仅明晰了当前问题的答案,更是能够以点及面,不断拓展同学们的知识视野。
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专业知识的难度会不断加大,同学们有信心在朱老师的实验课堂上学得更多知识,取得更大收获。
机器人教师——王承业老师
“我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就是使同学们能够深入了解我们的机器人科研成果,吸引更多有志向的同学融入类人足球机器人团队”,王承业老师不无感慨地说到,“选择课程的设计对象时,我坚决支持选用最新的SYCU类人足球机器人。从教学效果来看,既定教学计划稳步实施,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总体效果很好,可以说,当初这个决定是对的。此外,我们发现了几名有机器人设计天赋的好苗子,假以时日,一定会在我们的团队有所建树”。
王承业老师主要讲授《机器人本体设计技术》,通过系统讲授Solidworks环境中的草图绘制技巧、编辑命令、零件拉伸、切除等特征命令、出工程图、动画分析等知识技术,这是一门具有很强应用实践性的专业课程。为达到理想教学效果,更好促进科研反哺教学良性循环,经过多方论证,将课程实验对象选定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比赛屡获大奖的第三代SYCU系列仿人足球机器人本体。
回首往昔,星月相伴,辛苦彷徨;乐看明日,桃李满园,风流竞显。王承业老师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了一位优秀教师应该做到的。
机器人教师——席静老师
《机器人本体设计技术》这是一门典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课程,不仅需要讲授专业理论,实验部分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最初选择SYCU类人足球机器人时,席静曾有过这样的担心:这类机器人设计精密、结构复杂,咱们的大一新生是否能消化理解?但又想到,这样的实验对象就在我们的实验室里,大家不会陌生,设计资料完整且具有世界领先水平,能够确保课程教学质量的国际化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总体来说,机遇大于挑战,值得一试”。
如何确保疫情条件下的线上课堂效果,使同学们学过这门课后能够精通理论、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带动大家的学习热情。为了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席静坚持做好三件事:第一,结合机器人行业的真实案例来讲授教材内容、选取实验对象,使同学们觉得课程学习不空洞;第二,经常谈些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轶事、参加机器人比赛的小花絮等话题内容,不断活跃课堂气氛;第三,鼓励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发表各类建议,并积极参与其中。
机器人教师——张玉萍老师
张玉萍老师是我校类人机器人工程中心的一位科研老师,自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数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以来,一直从事机器人算法的科研工作。面对网课,张老师自信地说到:“我正在结合上学期承担的《机器人应用数学与仿真》课程学习超星教学软件,现在已经学会了建设课程、发放通知、线上学习、互动答疑、作业布置等功能,即使在近期承担线上授课任务,也不会手忙脚乱了。”
“这次疫情对我们的正常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无论教学还是科研都无法置身事外。”张老师说到,“就拿教学工作来说,老师和学生早已适应了传统的线下教学方式,但客观条件要求我们将课堂从线下搬到线上。在大家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迫切需要大家解决的一个难题就是掌握线上教学软件的使用方法。我是一名科研老师,虽然本学期没有教学任务,但将来某个学期或特定条件下或许会有线上教学安排,所以利用大家都在使用超星线上教学平台的时机,把超星教学软件操作技能补足。作为一名绿岛人,就是要有这种前瞻意识。”
为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各任课教师对承担课程的内容和特点进行了系统梳理,积极做到因课施教。王承业和席静两位老师教授《机器人本体设计技术》这门课程,两位教师一直在线上保持着密切沟通,并根据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安排等方面都进行了优化改进;朱守琦老师针对《智能系统Python编程教育》课程知识点、实践性强的特点,查阅了大量参考资料和应用案例,重点对基础知识讲解和实验环节设置进行了科学规划。相信在机器人专业老师们的带领下,绿岛学子一定会越飞越高,越走越远!
下一页: 点击智能世界,创造无限可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