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智能世界,创造无限可能(三)

作者:张洪铭来源:时间:2020-05-19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缩影

  本网讯(智能工程学院 张洪铭)他不是演员,却吸引着学生的目光;他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他也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年人的灵魂。这就是老师,这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 

  

 

  杜芳静老师,智能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系主任。主要教授《质量管理与控制》,课程主要是为了能够使学生了解质量管理工作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和质量管理工具,同时更重要的是,这两个工具的作用都将有助于同学们在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质量意识。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网上授课,杜芳静老师在实践中逐渐摸索更利于学生线上学习的讲课和互动方式。在每堂课上课前,提前设计好视频和互动的时长,预留出一定的互动时间并事先向学生明确互动的开始时间,以便学生可以专心看视频和按时参加互动,避免在各软件之间频繁切换影响学习或错过互动。对于互动方式,也会根据问题性质的不同选择安排不同的形式,抢答、提问、问卷、主题讨论、作业、测验多种形式结合,充分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课后及时批阅学生的作业和测验,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对普遍性的问题重点讲解,对个别问题单独指导。 

  

 

  张修路老师,中共党员,吉林大学固体力学工学硕士。张老师负责的《机器人与柔性制造系统》是以企业订单生产方式为主线的课程,本门课程较为复杂,内容比较繁多,张老师每次课前都会把任务清单及时发布,明确学习任务,确保同学们条理清晰、紧跟节奏。课堂上,他积极引用“柔性制造”在本次疫情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为实例,加强教学与实际的紧密联系;课后,他给学生留作业更加注重工学结合、手脑并用,并且采用录微课的方式,用电子手写板一步步书写计算过程,尽可能帮助同学们对知识点有个全面的消化理解。 

  

 

  王冬雪老师,19级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3班班主任。王冬雪老师一直都是乐意帮助学生的优秀教师。不论课上课下,她都会很细心地为学生讲解,还会循序渐进的进行分析,从来不直接给答案,因为她强调知识要在会用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 

  王冬雪老师负责的《机械加工基础》是机自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涵盖各种主要加工方法所用设备与工具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现代机械制造的新技术和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的选材能力、选毛坯和切削加工方法的能力以及工艺分析的能力,为后续有关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机械设计及加工制造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课堂上,王冬雪老师将教学内容按知识点分块分段录制视频,实时关注和点评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馈,及时调整课堂互动方式,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王悦勇老师,在课堂上他常常呼吁学生多方位思考,做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思维方式。通过老师自己高水平的学术理论掌握,去寻找适合同学的开放式的题目。在课堂上设置的各种提问方式,如:视频中的操作问题、随机抽人回答等。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接受知识。 

  王瑞勇老师开设的《Creo参数化建模》是一门能够了解参数化设计的概念、相关软件及其发展现状,理解机械产品参数化设计的意图,掌握参数化设计的基本技术、自顶向下(TOP-DOWN)母型机的参数化设计技能与技巧的课程。掌握了本门课程就具备熟练运用Creo软件,进行标准件、系列件、机械产品部件、机械系列化产品母型机的参数化设计能力。在本门课程教学中,已经成功开展了一次小组汇报内容,并按照正常的教学轨道进行。课前根据学校课程分组学习目标查找资料,撰写小组任务书,建立小组任务题库。提前向同学们布置小组任务,提前测试腾讯会议软件。课中利用腾讯会议平台按组别顺序进行汇报,每人介绍自己所完成任务,对小组项目整体及个人工作做客观点评,提出完善建议。课后按照零件建模、小组报告、汇报PPT等进行评分。 

  

 

  杨征老师,一个爱笑的男人。在杨征老师的教学中,一直都是很严谨的,平时的PPT、学生问题的回答,都能做到快速,准确。在杨征老师的培养和示范下,机自专业的同学们也渐渐养成了好学风、好态度、好习惯。线上指导同学们实训时,杨征老师不论白昼黑夜,总是第一时间回答同学们的所有问题,并对同学们产品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逐一讲评,认真求实的态度让每一名同学深深敬佩。 

  

 

 

  牛艳平老师,一个注重效率和细节的老师。“细节决定成败”,牛老师就是一个细心的人,但她更讲究效率。因为一件事能一遍完成的,牛老师绝不会做第二遍,就是这样高效率的老师,一度成为学生学习生活榜样。当然,在牛老师的耳濡目染下,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有了质的改变。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更是人生中的领路人。 

  老师永远都是学生最敬爱的人。网络授课并不简单,备课、录课、直播,对老师们也是全方位的考验,但他们依然一如既往的播撒知识的种子,他们像阳光、像雨露一般滋养着智能学子的心田。老师,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