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集体备课暨“青年教师试讲”活动
作者:来源:时间:2019-08-19
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2019年8月15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集体备课会暨“青年教师试讲”活动在A2别墅会议室如期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红太、副院长高祥、教务办主任康贺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全体授课教师参加。
本次试讲由韩冬、王志梅、刘奕含、高薇老师主讲。韩冬老师的讲授生动活泼,互动性强,旁征博引,有理有据。王志梅老师的授课知性温婉,历史故事娓娓道来,散发思政教师的个人魅力。刘奕含老师的讲授深处浅出,寓教于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高薇老师的讲授学理性强,材料引证恰当,逻辑结构完整。四位老师试讲后,由冯国境、孙笑天、周维强教师逐一点评,并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
课后,大家围绕青年教师的试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大家认为,青年教师试讲效果良好,专家教授的点评更是画龙点睛,为青年教师的长足发展提供宝贵建议。通过本次青年教师试讲活动的开展,大家对青年教师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思政课今后的教学更有信心,是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的重要方式。
张红太院长作了总结讲话,充分肯定了参与试讲的青年教师的授课能力。他表示,通过本次集体备课交流活动,领略了四位年轻教师的风采,四位教师风格鲜明,各有特色,授课有激情有活力,专家点评准确,有高度,有指导性。强调指出,作为教学单位,我们所研究的就是做出高质量、高水平、有特色的思政课,最后有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一是准确性,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迎来了春天,作为思政课授课教师,应在尊重大纲、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握教学重难点,引用准确无误的数据和案例素材;二是丰富性,授课教师在备课中应加大知识储备,课堂上才能厚积薄发,张弛有度;三是学理性,思政课中论证说理的技巧及逻辑推理的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思政教师今后努力的方向;四是观赏性,教学课件应有在规范化的前提下各具特色。五是互动性,教师授课时注意增强与学生互动,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亦有利于教师了解学情,增强对课堂的把控能力;六是亲和性,学院女教师知性大方,男教师风度翩翩,在课堂上要着装得体,授课语调有轻重,语速不宜过快,不断散发个人魅力,增强亲和性;七是时代性,在授课中要有意识地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在重要场合出席时的讲话内容,使教学内容富有时代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