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新闻热点、让网课热起来-新闻与传播学院乔睿

作者:来源:时间:2020-05-2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后,以计算机、多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地被运用。2020年初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更是让以教育信息化为特征的线上教育迅速普及。 

    我本学期教授的课程是新闻专业核心课《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次进行网络形式教学,我之前做了三个部分的准备工作:了解和掌握教育部门、学校对于上网课的要求;研究授课平台(超星平台)的功能;研究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自己的课程中,如何让网课上呈现出较好的效果。在我看来,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一个目标——保证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这其中必须体现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 

    经过近三个月的网课运行,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这门课程中,较好地体现了教育信息化。 

教学手段科技化:课程中使用视频、等多种新技术手段 

    在疫情期间的网络授课中,《新闻采访与写作》采用“录课+直播”的形式进行授课。一方面,提前进行课程知识点的录制,可以保证课程讲授的完整性、全面性。但毕竟录课不是与学生面对面,就更加需要课件内容丰富、好看;需要有多种形式,避免学生看视频课件时疲惫。在本课的录制中,每节课的PPT都是结合课程内容精心制作,使用动画等多种呈现手段,体现课件的美感,又要突出知识,不能让形式抢了内容的风头。同时,在课件中插入短视频,让学生通过更形象、生动的内容对课程进行学习。

 

网络授课,最难的就是互动,为保证良好的互动效果。在授课过程中,都会留出“直播”时间,利用超星平台的多种互动模式,比如,讨论、问卷、抢答、调查、抢人等方式进行时时互动。多种互动手段的使用,可以增加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的趣味性和新鲜感,用课程内容把学生吸引住。 

 

教育传播信息化:用课上课下互动将最新的信息传递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一门强调时效,重注实践的课程,必须要时时跟随新闻热点。将最新的传媒发展趋势、最热的新闻、最权威的行业信息带入课堂,让学生在通过对案例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新闻道德观教育。 

    比如,有关于疫情的最新重要报道,我会采用抢答的方式来检验学生对此新闻的关注程度,通过对案例视频、图文的学习,了解我国对于疫情报道的相关政策; “孙杨禁赛事件出现后,通过新闻资料上传,让学生学习讨论,来研究报道方式;对于“肖战3OA事件”,使用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此事的看法,并进行探讨。 

    另外,在有重大新闻发生时,比如泉州佳欣酒店倒塌,教师会第一时间把相关内容发到微信群中,在课下进行探讨,同时也会跟学生一起追踪事件的发展,分析新闻报道的走势。虽然是网课,也要跟随新闻热点,让课程热起来。而这,都是得益于信息化手段的普及,虽未见面,但感觉每天都在与学生面对面。 

教学方式现代化:改变单向教学方式 推动学生“自主学 动手学”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多种信息化手段的使用,推动教学方式的转,从而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主的单向教学方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自主学、动手学”教学方式。此次通过网络授课,真正实现了交互式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教学平台随时观看和下载老师录制的教学课件,以及老师上传的资源,并且可以反复观看。更佳有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