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工作室群组下的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来源:时间:2015-06-29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工作室群组下的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建设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以项目驱动式教学带动学生,开拓创新思维,在工作室环境下积累实践工作经验,工作室之间相互配合,力求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目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工作室群组下的教学模式能够得以推广。
关键词:视觉传达 工作室 项目教学 群组 模式
一、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工作的现状
在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针对不断创新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我国,文化产业也随之提高,对应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也逐渐受到重视。视觉传达设计方面的人才也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艺术设计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根据市场需求,视觉传达设计方面的人才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如何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也成为了一门不可忽视的学问。在近年来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前提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目前,改革我国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体制缺乏科学的,系统的教学模式,因此,难以适应当下的发展,其原因在于没有处理好理论知识和艺术设计创新思维,以及表现技法和技能应用的关系。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门服务于现代经济、文化和公益的艺术。主要课程包括:图形设计、图书设计、文字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版式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设计类型。所以在教学方面,需要我们培养有关能起到“企业——产品——消费者”的作用应用性人才。在设计岗位上,视觉传达设计师除了必须要具备以文字、图形、色彩为基本要素的艺术创作技能,还要求“能够在精神文化领域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人们的情感和观念”,更重要的是能够从客户沟通交流、设计技法和技能、设计文化和理念等方面满足企业、商品和消费者的商业设计需要。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不能停留在传统教学只注重设计技法和技能培养的模式,即注重设计形式的技法表现,忽略设计形式形成的主客观原因以及产生的结果。实践教学要针对商业设计体系使学生得到系统的、完整的综合训练,以满足视觉传达设计沟通“企业——商品——消费者”的岗位和职业要求。所以,视觉传达设计职业技能需求,要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必须锻炼形象创造的能力、形象表现的能力、信息分析能力、设计知识运用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等几个专业能力手,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沟通表达的能力、文化艺术意识、科学技术意识、未来意识、法律意识、团队合作意识、自我反思意识等。
中国真正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起步的,国内对设计教育的研究一直是在不断的争论中进行的,如同所有的理论总是滞后于实践一样,艺术设计教育也总是落后于现代制造业的实践。这一点在中国当代的艺术设计教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一方面,中国的现代制造业在迅速崛起,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几乎冲击着所有经济领域和制造产业。在制造业经历了跨越性发展阶段并实现工业产值高速增长的同时,却出现了高等设计教育产出与中国制造业需求错位的状况,起步不久的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正在以不成熟的设计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为中国的现代产业提供着滞后的服务。
根据这些现状,很多高校都提出在实践中学习,激发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创新,解决。而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实践运用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建立一个专门集中研究、讲授的场所环境。因此,提出建立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
二、建立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应注重现代设计的理论概念、创新思维、表现技法与本土文化精神的有机结合,强调在专心学习国际先进设计理念与实践经验的同时,培养活跃的创造性思维与具备文化个性的专业拓展能力,强调艺术、科技、文化与设计的融合。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一种开放式的、跟市场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并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经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真正形成教学和操作一体的教学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模式。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对于真正达成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行之有效的。同时,还需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完善各项基础条件,做好充分的调研论证,保障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
学生进入专业工作室学习后,工作室将以项目驱动,实践结合理论教学的方法,贯穿整个学习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技法表现能力和执行能力等。在工作室学生不但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还熟练掌握制作技能,有利于培养学术能力、个人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信息分析与研究能力、商业能力等综合能力等。大一学年是基础工作室,在基础工作室学习设计基础课程,整个一年都进入打专业基础的阶段,在此期间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有个全面的了解。同时,结合自身的能力和爱好,以及就业形势选择一个方向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进入专业工作室,工作室可以分为多个工作室,但每个工作室的特点都不一样,都各有自己的特色,这也正是工作室制的特点所在。可以设置为有注重国际化交流;从事城市公共形象设计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注重多学科的交融;还有强调开放式、交互式、国际化的教学特色;具有前瞻性、学术性和综合性的教学特色;最重要的强调创新;强调设计的人文性、开放性、多元文化交流的教学特色。这些特点都是在导师影响下培养出的各具特色的工作室,每个工作室的教学特色都会给我们一些借鉴、一些启示。
三、工作室群组下的教学模式
在工作室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参加项目实践的全过程,在此期间,工作室导师会系统的将理论和专业知识融合,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了解并掌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各方面知识和能力。工作室项目的选择应考虑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主动学习能力还有教学目标的完成等,还要考虑企业对设计的实际要求、技术标准、工艺规范。对项目也有选择性,针对某一方面进行专业的研究或者是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来引导学生。通过各个方面的资源,让学生充分利用,充分学习,最大化的挖掘学生们的潜力,这种教学模式带动学生做科研,做项目。通过工作室的教育,让学生在最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从事设计创作,完成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工作室环境中从事掌握设计的内涵,提早有职业化的意识,较早的树立学生的职业观,了解社会的需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项目的驱动下,导师根据项目的需求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以分配任务的形式把项目交给学生。首先要进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然后再由导师以分工合作的形式分配给学生,按照分工完成人物。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考核。引导学生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个性化,多安排一些讨论,每个人的前期都准备好材料,然后开会讨论与大家分享。导师根据大家的分享进行引导与评论。学生在相互学习相互讨论中获得知识,在实践中获取经验。促进工作室间的交流,各工作室之间是相对独立,但是每个项目都有着很多的联系,工作室与工作室之间公开、交流。每个项目并不一定可以独立完成,这时就需要各个工作室共同参与,相互沟通、相互学习。学生学习到的专业知识更加广泛,开拓思维,积累实践经验,培养出多元化的应用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