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市学院辽河文化研究院成立 辽沈著名专家学者畅言首届学术年会

作者:来源:时间:2018-06-19

本网讯(校对外交流中心记者团 尉恩超 龙小梅)5月25日上午9时,沈阳城市学院贵宾厅洋溢着热烈的气氛,辽河文化研究院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中共沈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教科工委书记冯守权出席大会,与原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为辽宁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散文家、国家一级作家王充闾、原辽宁省文化厅厅长,现为辽宁省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书法家郭兴文、沈阳城市学院董事局主席徐伟浩共同为辽河文化研究院揭牌。  

 

 

 

 

  冯守权代表沈阳市委、市政府向辽河文化研究院的成立暨首届学术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说,辽河文化研究院的成立是辽沈文化研究的一件大事,对于研究辽河文明具有里程碑意义。沈阳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高校工作,始终把高等教育作为优先发展战略。今后,会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沈阳城市学院及辽河文化研究院发展,努力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持一流学科、特色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的跨越。他祝愿辽河文化研究院以此为契机,根植辽沈、胸怀华夏,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加快沈阳文化名城建设,推动沈阳文化繁荣兴盛,把沈阳振兴发展推向新阶段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校董事局主席徐伟浩在致辞中难抑激动心情,一口气连说了六个感谢:感谢两年前崔凯副主席提出创建辽河文化博物馆的建议;感谢彭定安老先生90岁高龄用一年时间写出6万字的辽河文化研究,为辽河文化研究奠定学术基础;感谢郭兴文主席提出搭建开放式平台,创办辽河文化研究院;感谢王充闾主任出任辽河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感谢各位专家学者接受我们的邀请成为沈阳城市学院的客座教授、辽河文化研究院的特邀研究员;感谢冯守权部长给予特别关注,刚刚,宣传部与沈阳城市学院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现在又百忙之中出席沈阳城市学院成立辽河文化研究院大会。“六个感谢”表达出省市领导及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对沈阳城市学院成立辽河文化研究院的支持和信任。他说,正因为如此,我们有了构建辽河文化研究的梦想,也有了在座各位专家学者帮助我们实现这个梦想。两年前,沈阳城市学院开始筹划辽河文化研究并建立辽河文化博物馆,旨在打造辽河文化研究学术高地,构建辽河文化研究学术体系,弘扬辽河文化精神,打造辽河文化自信,将辽河文化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在阵阵掌声中,徐伟浩为十九位专家学者颁发

  郭兴文在讲话中对沈阳城市学院打造辽河文化研究院之举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打造辽河文化研究学术高地,凝练辽宁地域文化学术体系是对辽河文化研究的重要举措。希望辽河文化的研究起点要高,格局要大,落点要实,结合要紧。成立辽河文化研究院根本意义在于提高辽宁文化形象,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服务。  

沈阳城市学院客座教授、辽河文化研究院的特邀研究员聘书。郭兴文出任沈阳城市学院辽河文化研究院名誉副院长。特邀研究员有:原辽宁省文联副主席,现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崔凯,原沈阳市副市长、诗人、《盛京赋》策划人佟晶石,原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现为辽宁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辽宁社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辽宁省社科联、文联、作家协会顾问、知名文化学者彭定安,原辽宁省文化厅副厅长,现为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主持红山后及红山文化时期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红山文化第一人郭大顺,原辽宁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辽宁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改革史和史学史专家顾奎相,沈阳故宫博物院名誉院长、研究员、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文物览赏和史地考证专家李仲元,原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鲁迅文学奖得主王向峰,原辽宁省博物馆馆长、博物馆协会理事长,现为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辽金契丹女真史学会理事王绵厚,原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辽宁省文联副主席、沈阳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故宫学”研究专家武斌,原沈阳日报编审、辽宁省散文学会会长、沈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为沈阳文史研究馆馆员初国卿,原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文艺评论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白长青,东方传统文化研究院院长、高级国学文化讲师杨钟越,辽宁省博物馆馆长、辽宁省文化厅文物保护专家组成员、辽宁省文化产业协会副理事长马宝杰,原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现为沈阳师范大学书法教育研究所所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杨宝林,原辽宁社会科学院院长、辽宁省终身享受国务院津贴突出贡献专家、中国社会学会顾问赵子祥,原沈阳日报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作家关捷,原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辽金史学会副秘书长、东北地方史及北方民族史专家张国庆。    

 

 

 

 

    校长于存雷主持成立大会,校党委书记张学广出席,语言文化学院全体教师参加。  

  崔凯主持辽河文化研究院首届学术年会,他提出“文化就是人化”的观点。辽河流域以及辽海地区文化名人所留下的东西,未来要做一个搜集、展览、研究和传播。要广泛召开全国性的辽河文化研讨会和论坛,围绕创建辽学研究的问题展开讨论,谈论重点是研究院的办院方向、方针、研究方法以及课题立项的方式。需要与省市县区,各级政府积极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进行专题性的研究,根据每个专家的兴趣搞出课题。专家学者在会上各抒己见,发表自己有关辽河文化研究的独特见解,从辽河文化的特色、辽河文化的发展、辽河文化研究的方向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彭定安老先生指出,这次学术年会称得上是沈阳市乃至辽宁省的一次文化盛会。他从辽河文化研究、辽学的创立和未来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辽学应当进行提炼、概况、理论化,整合出一个学派。在这里需要多方面的资料支持和理论方面的成果,并形成完备的体系才算完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郭大顺先生在发言中由辽河文化谈到红山的玉文化,他提出“礼”字就是由两串玉组成的,表现的是远古先民的祭祀,体现了红山族群的精神追求。郭老认为,在红山文化中存在的礼文化表现出极强的包容性,这种文化的包容性也影响着东南亚地区的文化特质。原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武斌提出了自己想要了解的三个问题,分别是红山文化是农耕文化还是游牧文化、“礼”文化的时期划分以及红山文化的延续性问题,郭大顺先生就这三个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与会专家学者在一问一答之间交流了彼此的观点,各种思想火花在彼此的谈论中交汇,体现了辽河文化研究院自由宽松和谐的学术风气。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向峰当场做诗《咏辽河》“滚滚辽河万古流、无私泽溉几春秋。丰饶文化无专属,今日幸归城院收。”赞誉沈阳城市学院成立辽河文化研究院是体现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壮举。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国内辽河文化相关研究相对空白较大,辽河文化研究院的成立,不仅有利于使大众关注辽河文化、重视辽河文化,同时也有利于打造沈阳城市学院辽河文化学术高地的品牌,履行高校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为弘扬与发展辽宁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文稿、图片来自校园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