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作者:来源:时间:2013-04-22
《独立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是沈阳城市学院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成果,是在沈阳城市学院探索构建和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过程中形成的理论和经验的总结。本成果力图构建一个符合独立学院特点、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力求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贴近学生未来职业生活,树立以人为本理念,体现对学生个性、主体需求的尊重及个人价值的实现,注重利用体育活动本身的特点,采取合理的手段,使学生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强化体育教学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有序性和可操作性,以提高体育教学的地位与实效,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在三年来的理论和实践中主要取得的成果如下:
一、俱乐部教学理论成果
(一)确定体育俱乐部教学指导思想
以《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根据,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健康第一、终身受益”的体育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实现“素质教育”、“健康教育”和“终身体育”相统一。
(二)构建了多维的体育俱乐部教学目标体系
在制定体育教学目标时,依据《纲要》,并紧密结合独立学院培养专业人才的岗位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构建一个多维的体育俱乐部教学目标体系。包括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所选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8学时的理论课教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扩大学生体育知识面。技能目标:通过俱乐部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延伸大学后体育健身运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适应能力,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一种精神。情感、意志目标:使学生感受体育,在体育比赛中感受成功和失败,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顽强、自信的心理。培养学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编制了体育俱乐部活动大纲、俱乐部活动计划
在编制大纲和俱乐部活动计划时,以学生体育能力形成为本位,注重学生体良好育习惯的养成和科学锻炼知识的掌握,增加俱乐部活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使学生在俱乐部活动中收益最大化。以此为宗旨,在俱乐部活动中,我们根据学生俱乐部活动的现实情况和俱乐部考核反馈情况,对大纲不足之处进行修订。学生的体育俱乐部活动包括体育实践和体育理论两个部分。每学期24学时的体育实践、8个学时的体育理论。
(四)制定了俱乐部教学内容体系
内容包括:俱乐部实践和体育理论。其中体育实践以各个单项俱乐部内的体育比赛为主,以体育技能指导为辅。使学生通过俱乐部活动,掌握组织比赛、进行比赛的能力。体育理论课的内容,每学期安排四门理论课。具体为:大学生健康教育、篮球运动、高尔夫运动、足球运动、木球运动、田径运动、排球运动、乒乓球运动、羽毛球运动、健身与舞蹈、武术、跆拳道、轮滑运动、游泳运动、野外生存。
(五)建立体育俱乐部组织方法体系
体育俱乐部作为大一、大二学生的必修课。大学三、大四年级采用俱乐部选修课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休闲体育或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为主。大一、大二的学生每一学期必须选择一个俱乐部,并注册为该俱乐部的会员,按照该俱乐部的各项要求完成俱乐部的活动计划,获得规定的学分。每学期开学初,学生通过教务网,在网上选课。在选课人数上最大化的满足学生的第一需求。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大一、大二学生平行选课,分开教学。
(六)构建多元体育俱乐部考核、评价体系
俱乐部多元评价体系包括:技术水平、身体素质、俱乐部活动表现、学习态度、进步幅度、团队合作。通过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淡化了以往体育考核评价的选拔功能,突出了考核评价的激励功能,使评价趋于合理和公平,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创造性、和个性得到发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评价体系注重个体差异性,对体育差生具有很大的鼓舞性,克服了单纯以技术水平或身体素质决定体育成绩的弊端。使评价起到促进学生自我锻炼、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科研成果
在体育俱乐部构建和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理论研究,并进行经验的总结和梳理,主要完成以下科研成果:
(一)《构建我院体育课程新体系》2009年沈阳大学校改课题。(二)《独立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2012年辽宁省教育厅教改课题。
(三)2012年获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2等奖
(四)论文《辽宁省独立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现状研究》沈阳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1.
(五)论文《辽西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研究》新课程,2011.
(六)论文《辽宁省独立学院体育教学资源现状调查研究》青年文学家,2011.
(七)论文《独立学院体育教学质量影响因素》 新课程学习,2011.
(八)论文《辽宁省部分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研究》吉林体育科技,2011
(九)教材《大学体育俱乐部理论与实践教程》辽宁大学出版社,2012.
(十)《篮球》、《排球》课件,2011.2012年均获辽宁省教育软件大赛高等教育组三等奖
在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教学改革组成员通过近4年的探索和实践,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已经成熟并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目前,根据我院的体育教学资源现状共组建成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木球、武术、健身、轮滑、体育舞蹈、跆拳道、双节棍、散打16个俱乐部。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运动项目,加入相应的俱乐部,参加俱乐部的活动。俱乐部活动由专业老师负责指导。
同时为了使体育教学俱乐部制这种教学模式更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凸显体育俱乐部在打造校园体育文化中的强势作用,在我院积极鼓励学生组织成立课外体育俱乐部,课外俱乐部的管理及运营全部由学生负责,俱乐部的组织机构由成员民主选举产生。课外俱乐部是课内俱乐部的延伸,从而实现了课内外俱乐部教学一体化。
三、校外比赛成果
我院木球俱乐部会员2010年7月参加了在山东临沂师范学院举行的第五届全国木球锦标赛,在这次比赛中,获得院校组男子团体第八名、院校组女子团体第六名,另外又特获组委会颁发的“体育道德风尚奖”。
第五届全国木球锦标赛荣获女子团体第六名
2010年9月29日—9月30日,沈阳大学秋季田径运动会。我院获得学生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学生男子团体总分第一名、学生团体总分第一名的骄人战绩。2011年5月28日,辽宁省学校体育协会和辽宁省高校武术搏击专业委员会组织的2011年辽宁省大学生跆拳道比赛,跆拳道俱乐部会员文法学院选手李新星(58公斤)、经济学院倪立业(80公斤)分别获得第一名,机电学院刘全(80公斤)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
2012年9月29日—9月30日,沈阳大学秋季田径运动会。我院获得学生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学生男子团体总分第一名、学生团体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2012年辽宁省大学生啦啦操、街舞锦标赛集体Dancer第三名
2012年辽宁省大学生啦啦操、街舞锦标赛啦啦操甲组第四名
2012年辽宁省大学生啦啦操、街舞锦标集体Breaking第四名
上一页: “SOSL”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成果报告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