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贯穿影视传媒人才培养全程模式的建构》

作者:来源:时间:2013-04-22

一、获奖项目简介 

   《实训贯穿影视传媒人才培养全程模式的建构》课题主要针对影视传媒行业对人才的特殊需求提出在高等教育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良方式。传统的影视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教育阶段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而不断蓬勃发展的传媒行业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深厚的学者型人才,还需要在理论知识坚实的基础上同时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面对传媒行业的这一趋势,我院该课题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在高等教育阶段有效将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出现今传媒行业需要的人才。

二、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建立的新课程体系:专业课前置 

   根据传媒专业岗位职业能力构成,紧紧围绕岗位能力提升,为了让学生达到理论知识构成和职业素质构成双重要求,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打破原先制定的方案,在170—180学分内重新设计,优化重组、构建公共必修(选修)课、学科必修(选修)课、专业必修(选修)课和课外教学内容及学分学时比例。充分整合原有教学资源,积极挖掘社会(行业领域)潜在资源,以校园电视台栏目播出的项目驱动为特色的广电专业课程前置。

2、明确岗位能力

   我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岗位能力目标是“复合型制片人”,具体解释就是“自身具备节目编采制作能力的节目负责人”。以这个岗位能力目标为核心,我院将学生四年的在校学习时间进行了具体能力目标确定,分别是编导记者、节目主编、技术型执行制片人、节目总监。四年的能力培养目标已经明确。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系统影视基础理论知识和数媒技术,在电视节目生产机构中,能担当纪实类、娱乐类节目制作及包装、策划、推广等工作专项能力突出的复合型制片人。

3、实训平台的搭建

   我院实训平台的搭建已经初具规模,目前我院有各专业实验室十个,能够满足从广电,到数媒、影像和播音等不同的实训要求。其中包括创意栏目实验室,综艺演播实验室,配音室,非线性编辑工作室,数字媒体实验室,画室等十大实训平台,完全能够满足各专业的实训要求。

三、项目的创新点 

1、四年教学全部整合在“职业情境化”平台下实施 

   我院为学生构建了在校实训平台,即为“职业情境化”教学平台。学校按照省级媒体设备配置标准,先后投入八千多万,在2011年新学年建成了近一万平方米的影视传媒大楼,我院斥巨资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完全模拟专业电视台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在校内就完整的了解及使用到各种专业设备。

2、课程前置

   根据传媒专业岗位职业能力构成,紧紧围绕岗位能力提升,为了让学生达到理论知识构成和职业素质构成双重要求,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

3、市场机制引入,第六、七学期开始全程顶岗实训

   广播电视编导学生在经过五个学期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经历之后,初步具备了在专业电视台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据此情况,我院密切与省市电视台及社会上的影视制作公司合作,承包一定数量的电视节目制作项目。

4、贴身法与项目驱动式教学结合

   项目驱动式教学中贴身执教模式可以落实到每个栏目之中,这种教学方式以栏目为项目依托,在栏目运行的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贴身教育的模式,每个栏目安排有相关的学生责任人,同时每名教师除了每周安排值班,指导学生具体播出节目外,还是不同栏目的责任人。

5、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我院大胆引进人才,构建“双师型”师资结构。影视传媒分院目前已经从凤凰卫视、辽宁电视台、辽报集团等专业传媒机构引进中高级专家十多人担任专职、专任、兼职教师,为实训教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四、项目的推广应用效果 

   经过近两年多“项目驱动式”的实践教学,2010—2011学年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目前,绿岛电视台播出两档校园新闻日播节目,中英文双语版《绿岛新闻》节目,其他的有音乐节目《音乐红人》、专题节目《观象台》、娱乐节目《笑口麻辣烫》、《中国90后》、《绿岛风景线》、《绿岛剧场》等共计8个周播栏目。其中《中国90后》节目蓝本已被辽宁电视台选用,即将在我校进行栏目的批量生产。《绿岛剧场》也将进一步和辽台进行合作,在我校进行短剧的拍摄,我校学生正在进行前期剧本的创作。

在绿岛电视台这个实训基地,广电专业学生每天有3小时在电视台实践,每一位学生都是电视台实训岗位上的一名职员。自2010年3月5日第一期《绿岛新闻》节目开播以来,目前已累计播出汉语节目近200余期,新闻总量1000余条;英语节目近70期,新闻总量200余条;专题节目30余部;累计总播出时间超过3500分钟。

   目前,我院已经和辽台商定成为辽台固定的节目制作基地和实训基地,近期将会有多档栏目在我院进行录制,整个节目的制作将有我院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参与,从节目的策划到具体执行的每个步骤将由学生进行。随着合作的不断推进和完善,影传学院学生将从第六学期开始承担辽宁电视台相关节目的制作,这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和锻炼是非常有益的。

   近日,我校部分同学已经被辽台挑选进入不同的栏目组进行实习,从反馈回的信息可以看出,我院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是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认可的。以后我院将作为辽宁电视台的人才培养基地,在整个学业完成的过程中,同学将有机会到辽宁电视台进行顶岗实习,这对学生实践理论知识进一步培养动手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配合实训贯穿教学全程的培养模式,我院独具特色的教学计划已经成型,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在该教学计划的设定下,理论课和实训课有序进行,配合良好,取得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每个学期已经形成了合理有效的知识模块,并围绕该知识模块构建了相应的课程群,保证了学生知识转化成能力的完成,由学生独立制作的《绿岛新闻》《大学生特辑》等栏目就能够有效说明学生圆满完成了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在该教学计划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对应内容的组合得到确定,并且得到一定质量的磨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呼应的基本模式已经形成并得到有效运转。主干课程配套的特色实训教程已经得到完善,使整个教学计划更加充实。

   双师型教师队伍更加充实,能力更加突出,理论教学对应的实训项目均由本院老师亲自带领完成,电视台,电台的制片监制均由本院老师亲自担当,这使得实训贯穿得更加彻底,也使得实训课程对理论课起到更好的补充。

   近期,辽宁电视台都市频道、青少频道、影视频道及其他频道的部分节目将我院作为节目的制作基地,其中的一些品牌节目,如《健康一身轻》《正在行动》《黑土地》等落地在我院进行制作,其中的策划、采制、包装等主要工作环节的大部分人员由我院师生来担当。

本院09级广电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四学年,有许多应届毕业生已顺利进入到影视制作机构的相应岗位,发挥作用。其中广电专业30名学生有8人进入到辽宁电视台,两人进入沈阳电视台。10级从第六学期开始一半以上的同学被辽宁电视台各频道选用参与顶岗实训。顶岗实训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这对学生未来择业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院实训平台的搭建已经初具规模,目前我院有各专业实验室十个,能够满足从广电,到数媒、影像和播音等不同的实训要求。其中包括创意栏目实验室,综艺演播实验室,播音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工作室,媒体艺术实验室,画室等十大实训平台,完全能够满足各专业的实训要求。

经过学院的教学改革,我院的知名度已经稳步提升,生源情况也大幅度改变。由09级最初的200分左右,到现在12级生源的500分左右,这是社会对我院,对我院教学工作认可的最好说明。我院将继续推进和不断完善教学改革的工作,力求在实践教学领域取得更有意义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