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导论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的思考
经济学院 魏旭阳
为贯彻学校“坚持育人为本,注重能力培养”的办学理念,推行“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从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中,经济学院各专业已在第1学期开设了4学时的专业导论。通过2年来的实践,开设专业导论课对帮助学生尽早了解所学专业性质、培养专业兴趣、 掌握专业学习方法、 规划自身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距离设定专业导论的初衷,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1 进行专业导论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1 对经济学院2012级学生进行专业导论课教育调查结果的分析
1.1.1 经济学院2012级学生入学前对专业的了解情况
1.1.2 经济学院2012级学生完成专业导论课学习后对专业的了解情况
通过上述两组数据的比较,学生完成专业导论课学习后对专业的了解情况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均有所提高,但完全了解的比重仅为23%,说明,目前专业导论的教学效果一般。
1.2 进行专业导论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2.1 有利于大学生了解所选专业
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不清楚所学专业的目标、 内容、 方法, 有的学校仅在入学教育中简单介绍一下, 由于学生刚刚入学时还处于新奇状态中, 对这些内容的关注和理解都还不够, 因此基本上也没有留下什么印记, 新鲜劲一过, 很快陷入学习动力不足、 厌学等情形之中。
1.2.2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兴趣
学生在校期间, 更多地关注毕业后所能从事的行业领域的潜在发展空间与入学价值回报,因而在大学一二年级时, 普遍存在对公共基础课程不太重视的倾向, 认为只要学好了专业知识就可以了, 这对后续学习专业课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在处理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课程之间关系,理论与实践环节之间关系方面, 专业导论课的导航仪作用不容忽视。
1.2.3有利于大学生尽快掌握学习方法
大学教育的学习方法与高中以前的基础教育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容量上,更多的是体现在课程性质的不同和授课方式的变化上。对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 这些差异往往会使他们一时难以适应。一般而言, 在我国高中前的教学模式基本上属于灌输式教育, 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学习已经习惯或适应了那样的一种学习方式, 而进入大学一个最大的区别是大学生要尽快培养起自主学习、 自我规划的能力, 否则很难适应大学的学习以及未来就业的需要。
1.2.4有利于大学生科学规划未来
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 大学教育是其走向社会职业的最后一个学校教育类型。无论从生理、 心理还是职业能力准备方面, 大学生必须在这一阶段完成进入职业社会的最后准备。换言之, 大学是决定人生未来发展的最重要时期, 在进入大学初期, 学校教育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每一位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选择,促进每一位学生做好自己的大学学习规划, 为走向未来职业奠定坚实基础。这是大学教育的应有之义, 也是专业导论课的重要目标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 专业导论课肩负大学生专业指导师、 职业咨询师以及人生规划师等多重职能。
1.2.5进行专业导论教学模式改革是实现“PST-CCE”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前提
按照经济学院教学模式改革的设定目标,经济学院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应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实训教学等模式。是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行教学民主,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是主动学习者,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课程教学"以课下自学为主,自学为主,课堂教学为辅"的模式,充分提高学生的自由学习,让学生在自学中采用自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师生探讨—学生小结—教师点评的方式,自学与其他环节有机结合,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智慧的启迪者;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去动手、动脑,然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这样,知识就会得到巩固,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就会得到提高。而学生入校后专业思想的确立、自主学习意识的增强,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前提。进一步改革专业导论课的教学模式则是实现着前提的必要方式。
2 进行专业导论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2.1加大专业导论课程设计的学时学分
建议在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学时增加到16学时,计1学分。
2.2编写新的专业导论课程设计讲义
新的专业导论课程设计讲义的内容为:
第一章 沈阳城市学院发展历程 (1学时)
第二章 学科与专业概述 (1学时)
第一节 本学科与专业国内外发展概况
第二节 本专业与相关学科专业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本专业的定位与相关行业的发展
第三章 专业教学安排 (1学时)
第一节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 (对知识、 能力、 道德目标的要求等)
第二节 专业教学计划与学分安排
第三节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理论与实践、 基础与专业、 课内与课外等)
第四节 专业教学资源简介 (师资、 科研方向、 实验室、 校外基地、 校内软件资源等)
第四章 专业学习与未来发展 (3学时)
第一节 专业学习方法体系与学习能力提高
第二节 专业深造的通道与规划
第三节 专业的就业准备与前景
第五章 校内专业认识专业见习(10学时)
一、专业资料收集
二、分组讨论
三、就业前景分析
四、专业导论课程设计报告撰写
其中,第一章至第四章为课堂教学,第五章采取实践教学。
2.3改革专业导论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
理论教学采用以下方法:
教师要合理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动画、视频以及网页的形式,课前必须结合教学内容收集大量资料。在每次教学方式上,采用三个模块,具体为:教师课题讲解占50%,课堂讨论调查占25%,分组报告占25%,教学中不再以讲授为主,而以讨论方法进行,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和创造性。
实践教学采用以下方法:
1.由教师确定学生网上资料查询题目。
2.学生分组查询。
3.学生分组讨论。
4. 专业导论课程设计报告撰写。
2.4改革专业导论课程设计的考核方法
在专业导论考核成绩方面,由平时成绩(课堂调查与讨论:35分;出勤:5分)、期末成绩(分组报告:25分;书面论文:35分。论文要求:提交的作业必须是论文格式,字数3000字左右)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