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鸣宇:基于PST-CCE人才培养模式的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来源:时间:2013-07-16
基于PST-CCE人才培养模式的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机电工程学院 郭鸣宇
摘要: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中专业性强,能够具体体现岗位能力的重要课程。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人才培养模式(PST- CCE)能够让高校毕业生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本文以PST-CCE人才培养模式与程序设计课程特点相结合,阐述了与程序设计相关的岗位、岗位能力、课程体系、课程知识点的确定原则、确定方法。
关键字:PST-CCE 程序设计 教学改革
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人才培养模式(PST-CCE)是基于国际著名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结合应用型大学实际情况提出的[1],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非常适合工学专业,尤其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特别适合其中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软件开发相关工作岗位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当前用人单位的就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是存在的、迫切的,但是高校毕业生的岗位能力不符合用人需求,使得用人单位宁愿提高用人成本也不愿承担用人风险雇佣应届毕业生。PST-CCE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直接解决这一问题,该培养模式致力于为用人单位提供有专业岗位能力的熟悉职业情境的高级专门人才。
程序设计能力是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岗位的基本能力,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情况是客观评价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将PST-CCE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在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有助于提高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这项工作已经在本专业进行的教学改革工作中贯彻,接下来结合PST-CCE的理解,明确专业就业岗位,制定岗位能力细则,构建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内容,实施授课,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以PST-CCE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的岗位能力制定
1.1 明确就业岗位
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人才培养模式(PST-CCE)是我校在工程教育理念基础上,结合高等教育特点和我校建立应用型大学[2]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更具有可实施意义、目标更明确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更好的实施PST-CCE人才培养模式,首先根据国家对高等教育各个专业的要求和企事业单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明确各个专业适合就业岗位。本专业根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要求和计算机行业就业岗位需求明确了“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从事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网络管理工程师(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工作”的专业培养目标。即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够胜任的工作岗位有: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工程师、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以上岗位的岗位名称都是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组织实施的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设置的岗位资格为标准,这些名称也是行业内企业普遍认可的招聘岗位名称。
1.2 制定对应的岗位能力
PST-CCE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岗位能力形成,在明确就业岗位后本专业教研室进一步制定了对应岗位的能力细则。岗位能力是根据高等教育专业能力要求和人社部、工信部对岗位资格认证的要求制定的,其中包含了企业招聘时常见的岗位能力要求。
岗位能力是层次化的,分为:基本素质能力、专业基本能力和核心岗位能力。其中程序设计能力是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的核心岗位能力之一。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的核心岗位能力细则如图1所示。这些核心岗位能力正是高等教育专业能力要求和人社部、工信部对岗位资格认证的要求重合的部分。
图1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的核心岗位能力
2 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课程体系构建
2.1 构建课程体系
在明确岗位能力,尤其是核心岗位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每个岗位能力确定对应的课程。在确定课程的同时要考虑课程体系构建。所谓课程体系是指多个课程之间不仅有相互支撑关系而且是有传承可扩展的课程。后继课程通常是多个前导课程综合,后继课程通常对应着核心岗位能力,通常直接对应就业能力。如图2所示是本专业的整体课程体系图。
图2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中,支撑课程通常是基础课程,被支撑的课程距离就业岗位能力更近,是关键的就业课程。图2中能够明确Web应用开发课程是本课程体系的终点课程,该课程是就业能力关键体现,该课程内容需要重点设计,该课程的职业情境化环境需要重点建设。
2.2 设计课程内容
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专业性较强,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就业过程中岗位要求较明确的课程。这使得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迫切需要进行精心的课程内容设计。设计课程内容时要对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有所了解并以以下原则设计:
1. 知识点有取舍。有些专业基础课的传统教学内容已经过时,而且正在应用的行业知识并没有及时增加在教学内容中,在设计课程内容时需要与时俱进针对岗位需求有所取舍。
2. 重点要突出。对于难以掌握的重要知识点要想尽办法多讲解多练习。对于在多门课程中有传承的关键知识点应该有递进的反复讲解。
3. 课堂示例组成一个完整项目。程序设计课程尤其容易将一个项目的各个功能分散到各个章节的各个知识点。在教学演示过程中按照项目安排各个章节的示例,每节完成一个子功能,每章完成一个功能模块,整个课程结束时能够完成一个完整功能的项目。
4. 课程体系内的课程内容要相关。设计递增的课程体系内容使学生在上课时总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也在复习,使学习成为真正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3 程序设计课程的职业情境化教学实施
在完成岗位确认,岗位能力确定,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设计后,教学实施环节是整个PST-CCE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这个关键主要在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职业情境化的教学环境构建。教学实施过程主要有课程准备、授课实施、课程考核等步骤。
3.1 具有职业情境化内涵的课程准备
在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求专业教师要有一定的行业经验。在建立师资队伍时要注意引进了“双师”和“双能”型人才[2],以满足制定符合“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教学计划。在明确具体专业课与岗位能力的对应关系后,针对岗位能力制定课程的教学大纲,选择较新的教学材料。
现代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行业技术不断完善、变革,这就要求我们的课程准备要紧跟行业变化,不能培养过时人才。在进行课程准备时,专业教师应该调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并在建立教学环境时模拟出实际工作环境。同时采集对应工作岗位正在发生的工作案例,作为教学案例的素材完成备课任务。这些教学案例,教学素材必须具有时效性,为保证教学案例的与时俱进,专业教师应该在假期到企业实习,完成调研,采集教学案例。这样不仅实现了高校和用人单位的相互了解,更有机会使高校按照企业生产实践要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修正课程体系,通识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大纲,设计更符合岗位要求的实验课内容和课程设计题目。
3.2 基于职业情境化环境的授课实施
完成充分的课程准备是进行授课实施的前提,真正能够让学生顺利形成岗位能力主要依靠授课实施过程中使用的具体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程序设计课程的授课实施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是专业意向不明确的学生们。大部分专业意向不明确的学生能够较好接受职业情境化的授课过程。在授课过程中主要有如下手段营造职业情境化环境:
1.要有明确的目标。这些目标包括:就业目标,教学体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章节目标,而且各级目标是按层次分解的。要不断强调就业目标,使之成为学生的目标。在明确教学目标时通常采用讲授法[3],也可以采用演示法[3],先演示项目案例运行效果,然后明确案例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联系实际讲解经典知识点。每个章节目标对应知识点的要尽量经典。讲解知识点时以项目经理的身份讲解,并采用启发法[2],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知识点,从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热情和能力。讲解时要有工程实践,在使用讲授法的同时,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法[3],让学生体会团队意识,开拓思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随堂测试,最好是上机实践测试。使用项目驱动法安排课程内容,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阶段目标,在对教学效果进行考核时可以将阶段目标作为随堂测试内容,并将每次测试结果作为期末考核的参考,作为非笔试考核的一个主要部分。
4.合理布置作业。这里所说的作业不是传统意义的作业,这里的作业是指是上课内容没有做完或者不能独立完成上课内容的同学,需要分组学习:由已完成的同学协助未完成同学完成作业。这样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形成团队精神,还有助于发现学习思路较清晰、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着重培养。
以上所介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适合计算机专业课尤其是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对于其它工学专业课可以按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部分教学方法和教学进行。
3.3 具有职业情境化特点的课程考核
在沿用传统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教学中学生无法明确就业时所需要的岗位能力,无法了解就业时的工作环境和职业情境。为了摆脱传统的课程考核方法,本专业对非主干专业课全面采用非笔试考核的改革。考核以项目作品和项目答辩的方式完成,考核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岗位能力对应的技术能力,不仅需要实现项目功能,还要能够描述功能实现思路。在这种考核过程中让学生注重项目实施过程,同时关注项目开发的思路表达。在考核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综上,是我对PST-CCE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和实施情况。限于本人能力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总结的工作内容,我会在进一步实施PST-CCE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希望本文已经表达了我目前的对PST-CCE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希望本文能够与各位同事分享经验并共勉。
参考文献
[1] 周广有.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构建以岗位能力形成为目标的职业情境化人才培养模式[EB/OL]. www.sycu.net. 2011年5月4日
[2] 于存雷.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沈阳城市学院首届教学工作会议报告[EB/OL]. www.sycu.net. 2013年2月26日
[3] 李秉德. 教学论[W].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