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涛:PST-CCE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作者:来源:时间:2013-07-16
PST-CCE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机电学院 姜海涛
摘要:本文以PST-CCE人才培养模式的岗位形成能力为切入点,针对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尝试建立新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岗位能力。
关键字:PST-CCE人才培养模式综合布线 教学模式 岗位能力
1 前言
现在,很多家长在给学生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找到一个什么样的工作,从事哪个行业,因此当前的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就业教育,学生应该具有哪些能力,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对学生的就业更有帮助。对于一个民办独立的高等本科院校,能否培养学生在参加工作之后拥有合格的技术能力,既是学校的教学任务和方向,又是学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
2 PST-CCE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
PST-CCE作 为Professional Situational Teaching and Competency Centered Education的 简 称,是我校基于国际著名的CDIO 教 学 理 念,在 构 思(Conceive)、设 计(Design)、 实 施 (Implement)、运 行(Operate)、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学情实际创造性提出的新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既“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人才培养模式”[1]。与大学本科专业相比,虽然专业技能学校的学生学期短,但掌握的技能却是大学生难以学到的,这就需要开设专业技能课,了解市场需求,开设适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普遍存在就业力不足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目前的学历教育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专业实践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并且大学生对于专业技能与动手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尚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缺乏主动性。一方面高校不能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一方面大学生缺乏主动实践的热情,双重影响下的大学毕业生如何能受企业青睐?
作为一所民办的独立高等院校,沈阳城市学院基于现实的社会背景,结合自身的师资力量和发展水平,将学校的发展目标定性为一所应用型大学,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为“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人才培养模式”(PST-CCE),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具有长远的发展空间。对民办本科院校来说,现在我们提出了培养应用型的本科高技能人才,明确了学校的办学目的和发展方向。怎么样才能培养出应用型的人才,确定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学生毕业所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就业,而就业就要考虑到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现在,企业最需要的人才类型就是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人才,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都是重视理论教育,忽略了实践教学,培养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毕业生,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理想的员工,另一方面则是学生就业难。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相背离,方向没有一致。人们开始认识到学历高代替不了操作能力强;那些尽管学历不高,但动手能力强、技能水平高的人才,正是实际工作中适用和急需的人才。所以,作为一所高校,尤其是民办的独立高等院校,怎样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它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能够使学校的毕业生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毕业生拥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就业率,我们确定了“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景化人才培养模式”既考虑到社会需求,又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是一个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发展空间。
3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教学要求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是计算机专业,尤其是网络工程方向的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本课程针对网络综合布线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重点教授学生网络综合布线的设计、施工、项目管理、工程测试、工程验收等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结合课程的特点和开设时间,对于《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教学,打破了传统的理论授课和实训教学分开的授课模式,采用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通过课堂实训、项目工程设计、现场工程实训三个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良好素养。
虽然说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融为一体,但是并不是一味的追求实践操作而摒弃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因此将《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层面。
1)综合布线系统基本理论知识。
它涵盖了综合布线系统结构、标准、产品选型、方案设计、安装施工技术、测试验收和行业发展趋势等多项相关知识,这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完成。教学内容首先分知识模块教学,最后将各知识内容通过大楼综合布线工程案例、小区、楼宇综合布线工程案例和家居综合布线工程案例进行综合,以便学生融会贯通。
2)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基础技术实践。
这部分主要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基本训练。包括综合布线常用器材与工具的认识,绘制综合布线系统图, RJ-45水晶头的压接制作,网络信息模块端接,配线架、跳线架端接,PVC线管、PVC线槽、机柜的安装,常用综合布线工具的使用,光纤熔接,测试工具使用,网络资料检索等。
3)工程项目实践教学。
通过对实际建筑物(楼宇或小区)布线工程项目教学,完成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综合训练,工程项目完全按网络工程公司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来运作,班级中成立材料组、监理组和多个项目经理部,经理、工地主任、安全员等职位在学生中竟聘产生,在工程中实现项目管理、材料管理和监理等管理方法,学生从设计、施工、管理、测试和验收等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各环节得到了真刀真枪的锻炼。在实训过程中学到了实际工程中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技术,加深理解、验证、巩固了课堂教学内容,每一位同学在工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习热情,达到掌握小型布线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教学要求,实现了课堂教学与职业岗位间的“短距离对接”。
4 基于PST-CCE的教学改革
本课程从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要求出发,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为目标,实施工程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构建过程性考核,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利用传统与现代教育技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1 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
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将光纤熔接、布线链路测试等施工技术制作成教学视频在课堂进行教学。根据课程操作性强和工程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现场教学、示范教学和实物教学模式,在讲授 RJ-45 水晶头压接制作、网络模块端接时,采用示范教学,同时对学生制作的网络跳线使用网络综合布线测试装置进行测试,讲授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时,PVC线槽、线管以及桥架的安装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首先进行教学示范,结合老师本人的具体操作讲授安装方法、工具操作要领和技巧、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在综合布线实训室的模拟墙上进行线槽、线管路径的设计与安装,针对学生的安装情况进行指导,使学生对PVC线管、线槽的具体安装方法和技巧的掌握和理解更加深刻。
4.2 辩论式教学
综合布线是一门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综合性学科,在技术选型和产品选型等方面并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需要根据用户需求、用户投资、技术指标等诸多条件进行选择,再给学生讲授了综合布线常用的一些器材的具体参数及其使用范围,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在教学中选择综合布线领域的几个热门技术话题,并结合一些具体的使用场景,将学生分为正反方进行辩论,使学生在辩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判断,增强对技术的运用能力。
4.3 实际工程项目引领,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
为了能使学生的教学环境贴近于实际的工程设计与施工,对学生进行分组,将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交给学生,是学生每组之间有具体明确的分工,完成系统设计的各个步骤,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工程,讲授了综合布线工程设计的具体步骤,点数表、端口对应表、材料表预算表的编制,综合布线系统图和施工图的绘制的技巧方法和注意事项[2]。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结合综合布线实训室的基本条件,在实训室的实训模拟建筑物上,进行一个迷你的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安装时非常有必要的,这是一个综合布线系统的集中实训,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布线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既是对综合布线系统基础知识的掌握的检验,又是对设计与施工的直接体验,整个实训以一个具体项目的精简版为主题,要求学生完成综合布线系统的点数统计表、端口对应表和材料表的编制,综合布线系统图和施工图的绘制,并根据设计进行现场安装。
4.4 组织学生实习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这门课程,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了一定的理论授课,大量的示范教学和实训操作,具体工程项目的分析与设计,同时进行了迷你的综合布线系统的现场安装,但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想要让学生对真正的布线系统的详细了解和直观的认识,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尽量安排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参观,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直接参与现场施工,顶岗实习。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技能应用的能力,使他们可以直接面对实际的挑战。
5 结论与成果
综上所述,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这门课程,教学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地知识灌输,首先,要让学生更多的进行实践操作。其次,应改变学生觉得本课程学习没有前途的认识,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企业、参加实际的项目工程和课程座谈会,让学生认识到本课程在网络专业体系里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丽丽. PST-CCE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基础写作课教学改革问题探究[J]. 科技信息,2012 17:186-186
[2] 王公儒. 综合布线工程使用技术[M].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1.3:5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