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会计实践化教学方法探索

作者:来源:时间:2014-11-17

在很多人眼里,枯燥乏味是会计的代名词。很多数字需要计算与分析,大量会计科目与会计规则需要记忆。再加上传统的会计教学大多是教师在黑板上做计算、写分录,学生被动吸收,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课堂气氛不活跃。

如何让学生能够对会计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学、自主学呢?会计学院姚威老师依据个人的教学实践,谈如何让学生爱上会计这门课。

项目教学,小组协作——培养专业能力与可转移能力 

项目教学法与分组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我在讲授《管理会计》课程中使用了这两种教学方法。我将大学生创业计划作为项目引入课程,要求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创业项目,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完成创业计划财务分析书的撰写,优秀的作品将被推荐参加校内或省内的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因为创业项目是学生自己选的,所以学生做起来也很用心。一开始学生们无从下手,随着课程学习的深入,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创业项目中,并将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到课堂中讨论。在“学中做、做中学”,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还提高了动手操作、分析解决问题、口头与书面表达、团队合作等可转移能力。

创建会计实务工作情境,真实业务贯穿教学始终 

会计学院一直倡导教师进行情景式教学,将会计真实业务引入课堂中,学生在记账、算账、看账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会计实务能力,同时加深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我在《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以实务工作任务为驱动,创建会计实务工作情境,力图展现企业、税务、工商等各单位工作场景;呈现公司内部各部门人员交互、事项审批等流程;再现商业、工业等各行业典型业务;全真展示实际工作中每一笔业务会遇到的所有单据。会计工作场景、流程、业务、单据的仿真,财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实际业务及问题的模拟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体验到真实业务。学习过程变得有趣,学生参与的热情自然就高,会计业务能力提升效果也就更显著。

会计信息化教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有目的的学习会使人产生动力。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就业。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信息化财务处理能力,培养企业青睐的会计信息化人才,我在教学中,将财务软件、EXCEL引入教学中。在《会计学基础》课程中,我要求学生采用财务软件进行建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实务操作;在《管理会计》课程中,我将传统计算方法与EXCEL模型建立方法进行对比讲解,使学生们认识到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信息化教学,是一种实境、模拟教学,学生通过应用或者自主设计财务模型,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以及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课前课后一锅炖,为学生打造财会知识饕餮大餐 

    当一件事情变成了习惯,渗透到生活之中,“主动学,自主学”也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为了让会计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我利用微信群、QQ群、博客等为学生打造了一个扩宽财会知识、交流财会学习的平台。每天我都会精选会计实务攻略、 会计热门话题、最新财会资讯、会计政策法规、会计趣闻、身边故事等上等财会“知识食材”,微火小炖,让学生在课下也可以不断汲取最新财会知识。我与学生时时交流互动,探讨问题、分享学习经验,使会计学习融入学生们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