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津凡:关于大学生乐观心理问卷初步编制的研究
作者:来源:时间:2014-11-25
面对日益严重、亟待解决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乐观心理的研究是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积极层面的关注,它改变传统病理心理研究模式,把以往局限在人类心理疾病诊断、治疗方向,扩大到对人性的积极层面、理想人类心理机能的研究,通过挖掘人的潜力,促进人的能力和创造力,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悲观抑郁者相比,乐观者学习和运动成绩较好,实验证据甚至指出乐观者比一般人活得更长[1]。西方的研究者普遍认为乐观主义与个体积极的心境、持之以恒的毅力和有效地问题解决有关,与个体在学业、体育、职业和政治等领域的成功,也与良好的健康,甚至长久的生活关系密切, 甚至有研究者提出它是抵御疾病的一个有力武器
目前,乐观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气质性乐观:乐观是对未来积极结果的预期。当人们把积极事件归为自身的、持久的和整体的原因或者把消极事件归为他人的、暂时的和局部的原因,可以理解为是乐观的解释风格。本文认为乐观是一种积极、稳定、豁达的生活态度,期望生活中好的结果并相信凡事都有好的一面。乐观者能向外界表达自己的积极情绪,相信自己的能力,遇到困难,能坚持下来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面对已经发生的失败、挫折时,能够坦然地接受,做到自我安慰,调节自己的心情。
1 被试与方法
1.1被试
样本1:采取分层随机取样选取225名辽宁在校大学生为被试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04份,大一~大四,分别为50、53、55、46人。
样本2:采取分层随机取样选取400名辽宁在校大学生为被试进行乐观心理预测问卷的测试,有效问卷365份,大一~大四,分别为113、84、107、61人。
样本3:在辽宁及陕西高校采取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320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进行乐观心理问卷、校标问卷的测试,并对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有效问卷301份,男生144人,女生157人。
样本4:在辽宁及陕西高校采取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330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进行乐观心理问卷、校标问卷测试,并对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有效问卷313份,男生154人,女生159人。其中78人参加了2周后的重测。经显著性检验,以上样本男女均无显著差异。
1.2研究程序
借鉴并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重点结合开放式问卷的编码结果,构建大学生乐观心理的基本结构,编制具体题目。请有关专家对问卷内容的适当性与可读性进行评定,初步检验问卷的内容效度,形成大学生乐观心理的初始问卷。对初始问卷收集的数据进行项目分析,计算经校正的题总相关(Corrected Item-Total Correlation)和多重相关的平方(Squared Multiple Correlation),删除不合适的题目后形成大学生乐观心理正式问卷。正式施测后,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删除不合适的题目后,初步确定大学生乐观心理的结构。采用AMOS7.0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数据与理论的吻合程度,最终确定大学生乐观心理的结构。分析考察大学生乐观心理问卷的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重测信度)和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校标效度)。
2结果
2.1开放式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结合理论与实际,就大学生乐观心理的具体表现、原因、特点、影响因素等方面编制大学生乐观心理开放式问卷,共5题。根据词频统计结果最终确定大学生乐观心理的5个因子(乐观主义、失败应对、自我效能、悲观主义、愉悦情绪)。以开放式问卷的编码结果为基础,参考已有研究编制问卷项目,随机化编排项目序号。问卷所有项目采用李克特式五点记分标准,“非常不同意-非常同意”记1-5分。为了避免系统误差,对其中的部分项目采取反向记分。问卷得分越高,代表心理越乐观。请有关专家对问卷内容、可读性、适当性与科学性进行评定与检验,初步检验问卷的内容效度。对专家评定语句表达不明的项目进行修改、替换,形成大学生乐观心理初始问卷,共56题。
2.2预测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预测问卷进行项目分析,计算经校正的题总相关和多重相关的平方。对题总相关小于0.46,多重相关的平方小于0.47共23个项目予以删除。将保留下来的33道项目进行随机排列组成大学生乐观心理问卷进行正式施测。如表1所示。
表1 大学生乐观心理问卷56个项目的经校正的题总相关和多重相关的平方表
T1 |
0.335 |
0.283 |
T20 |
0.547 |
0.585 |
T39 |
0.532 |
0.493 |
T2 |
0.268 |
0.463 |
T21 |
0.125 |
0.269 |
T40 |
0.556 |
0.525 |
T3 |
0.411 |
0.505 |
T22 |
0.563 |
0.470 |
T41 |
0.564 |
0.564 |
T4 |
0.463 |
0.548 |
T23 |
0.609 |
0.535 |
T42 |
0.653 |
0.620 |
T5 |
0.317 |
0.366 |
T24 |
0.582 |
0.511 |
T43 |
0.553 |
0.563 |
T6 |
0.375 |
0.487 |
T25 |
0.619 |
0.675 |
T44 |
0.222 |
0.282 |
T7 |
0.421 |
0.436 |
T26 |
0.501 |
0.515 |
T45 |
0.354 |
0.379 |
T8 |
0.486 |
0.469 |
T27 |
0.616 |
0.612 |
T46 |
0.522 |
0.517 |
T9 |
0.342 |
0.415 |
T28 |
0.547 |
0.495 |
T47 |
0.521 |
0.473 |
T10 |
0.461 |
0.487 |
T29 |
0.500 |
0.507 |
T48 |
0.565 |
0.495 |
T11 |
0.593 |
0.528 |
T30 |
0.576 |
0.524 |
T49 |
0.567 |
0.506 |
T12 |
0.451 |
0.449 |
T31 |
0.447 |
0.476 |
T50 |
0.643 |
0.570 |
T13 |
0.340 |
0.300 |
T32 |
0.526 |
0.520 |
T51 |
0.539 |
0.553 |
T14 |
0.410 |
0.435 |
T33 |
0.468 |
0.488 |
T52 |
0.362 |
0.451 |
T15 |
0.400 |
0.426 |
T34 |
0.518 |
0.505 |
T53 |
0.500 |
0.488 |
T16 |
0.491 |
0.456 |
T35 |
0.566 |
0.497 |
T54 |
0.276 |
0.331 |
T17 |
0.644 |
0.641 |
T36 |
0.378 |
0.434 |
T55 |
0.532 |
0.519 |
T18 |
0.411 |
0.404 |
T37 |
0.391 |
0.473 |
T56 |
0.097 |
0.260 |
T19 |
0.621 |
0.578 |
T38 |
0.455 |
0.497 |
2.3正式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对正式问卷进行项目分析,考察项目经校正的题总相关和多重相关的平方两项指标,将未达到0.35以上的项目删除。进行 Bartlett 球形检验,并计算KMO值。本研究KMO=.928,Sig =0.000。结果表明变量的相关矩阵差异显著,不是单位矩阵,所以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因素分析是可行的。为保证问卷项目的内容效度,删除项目负荷值、共同度小于0.4项目;删除在两个以上因子中都表现出较高的负荷值且负荷值近似的项目;提取特征值大于1,项目数在3项以上的因素。结果显示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有5个,累计贡献率为63.818%。依据各个因子包含的项目内容和涵义,依次将五个因素命名为乐观主义、失败应对、自我效能、悲观主义、愉悦情绪。F1乐观主义包含4个项目,项目负荷值在0.534~0.768之间,特征值为2.391,方差贡献率为14.066%;F2失败应对包含4个项目,项目负荷值在0.583~0.798之间,特征值为2.357,方差贡献率为13.865%;F3自我效能包含3个项目,项目负荷值在0.682~0.747之间,特征值为2.189,方差贡献率为12.875%;F4悲观主义包含3项目,项目负荷值在0.624~0.739之间,特征值为2.133,方差贡献率为12.546 %;F5愉悦情绪包含3项目,项目负荷值在0.500~0.822之间,特征值为1.779,方差贡献率为,10.466%。具体见表2
表2 大学生乐观心理各因素的旋转因素特征值和贡献率
成 分 |
平方和负荷量萃取 |
转轴平方和负荷量 |
||||
总和 |
方差的% |
累积% |
总和 |
方差的% |
累积% |
|
1 |
6.011 |
35.356 |
35.356 |
2.391 |
14.066 |
14.066 |
2 |
1.608 |
9.460 |
44.816 |
2.357 |
13.865 |
27.931 |
3 |
1.190 |
7.003 |
51.819 |
2.189 |
12.875 |
40.806 |
4 |
1.051 |
6.184 |
58.003 |
2.133 |
12.546 |
53.352 |
5 |
0.989 |
5.815 |
63.818 |
1.779 |
10.466 |
63.818 |
2.4 大学生乐观心理正式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和指数见表3,可以看出验证性模型较好的说明了模型与数据的拟合关系。χ2/ df接近为2.845,小于标准要求3;GFI、AGFI、IFI 、CFI五个指数均达到了0.85以上;RMR值为0.059,小于标准要求的0.1;RMSEA为0.077。各个数据符合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模型数据拟合较好。
表3 大学生乐观心理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数
模型 |
拟合度指数 |
|||||||
χ2 |
df |
χ2/df |
GFI |
AGFI |
IFI |
CFI |
RMSEA |
RMR |
310.120 |
109 |
2.845 |
0.896 |
0.855 |
0.874 |
0.872 |
0.077 |
0.059 |
2.5 大学生乐观心理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
(1)信度检验
本研究考察了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以及重测信度。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0.872,各维度的一致性系数在0.659与0.775之间,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果较为理想。总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834,各维度的分半信度在0.537与0.729之间,说明具有较好的分半信度。对沈阳大学和沈阳建筑大学的78名学生进行再次测量,两次测量的间隔时间为14天。结果表明,总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955,各维度的重测信度在0.857与0.936之间,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2)效度检验
考察了内容效度、结构效度以及校标效度。问卷编制过程中严格遵照程序,在前期理论建构、开放式问卷编制及预测、正式施测过程中,经过心理学专家以及心理学研究生的评阅,保证了乐观心理问卷的内容效度。另外,问卷的总分与各维度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也可作为衡量内容效度的指标。本研究考察了总问卷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各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682—0.831之间,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254~0.546之间,证明本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大学生乐观心理的结构共有5个因子,每个因子的题目数都在3项及3项以上,且结构合理、因子含义明确、命名准确,因素载荷与共同度均在0.497以上,总解释率达到63.818%。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问卷的结构与数据拟合较好,各项指数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因此,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可以表明本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本研究选择贝克抑郁量表作为乐观心理问卷的验证工具。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乐观心理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中将乐观心理的各维度及总分与抑郁总分做相关分析,得到问卷的校标效度,见表4。大学生的乐观心理与抑郁总分在.001水平上达到显著负相关,各维度也与抑郁达到一定水平的负相关,这说明大学生乐观心理具有良好的校标效度。
表4大学生乐观心理问卷的效标效度指标
乐观主义 |
愉悦情绪 |
失败应对 |
悲观主义 |
自我效能 |
总分 |
|
相关系数 |
-0.393** |
-0.378** |
-0.339** |
-0.362** |
-0.348** |
-0.492** |
3 关于大学生乐观心理问卷初步编制的讨论
问卷与已有研究的比较。目前国外对乐观心理已取得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对乐观的结构尚存在争议。Scheier和Carver(1995)提出的生活倾向问卷(LOT),认为乐观是在整体上对未来好的期待。问卷只包含一个维度,维度为连续体,一端是乐观,一端是悲观,个体不是乐观就是悲观。Dember等人(1989)则在乐观—悲观量表中(OPS)将乐观的涵义扩大到乐观是对目前生活的感知、评定,而不仅仅是LOT中对未来生活积极结果的期待。Chang等(1994)在使用OPS问卷中发现,认为OPS问卷应该是多维度的,其中项目涵义包含了生活满意、斗志、情绪、自尊等。Schweizer和Koch(2001)认为乐观是个体对积极结果的期待中包括对自己行为结果的积极期待,即与自我效能有密切的关系,根据这一观点,其提出了扩展的个人乐观和社会乐观问卷(POSO-E),问卷中将乐观分为三个维度,个人乐观、社会乐观、效能乐观。本研究立足中国文化背景,编制反映大学生乐观心理特点的大学生乐观心理问卷。在对乐观的理论建构上,不仅认为乐观是对未来的积极结果的期待,还应包括对现实生活的态度。问卷中乐观主义、悲观主义、自我效能维度与已有的研究相一致,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的两个新的维度,即失败应对、愉悦情绪,与现实生活中乐观个体的表现相符合,也与以往研究中认为乐观项目包含情绪的研究相一致。在我国社会中,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乐观是一个积极的心理品质,乐观的人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情绪,生活的更快乐。现有的大学生心理教育体制依然对消极心理研究的较多,对积极心理品质研究的较少。而大学生们自进入大学校园以后,就要在很大程度上,单独面对环境改变、生活适应、学习压力、升学就业等各方面的挑战,同时也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挫折,如果不能保持积极情绪、持有对生活的稳定、豁达的态度,则可能在困难和挫折下,变得郁郁寡欢,被消极情绪所影响。因此,本文编制的乐观心理测量工具对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探索大学生乐观心理特征是一个初步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