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英语国家概况(美国)》实践化教学模式探索
作者:来源:时间:2014-12-15
摘要:本文根据我校董事会主席徐伟浩老师《关于实践化教学的讲话》的主要精神,对《英语国家概况(美国)》课程进行了实践化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总结出该课程实践化教学的目标、职业情境的设计、课堂活动的组织方法以及考核方式,对我校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英语国家概况(美国)》、实践化、教学模式
1 引言
《英语国家概况(美国)》是一门知识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设置是为了使英语专业学生了解美国国家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况,旨在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重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储备丰富文化背景知识的同时,巩固和提高英语水平。由于这门课信息量大,涉及面宽,内容纷繁复杂,因此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不仅需要照顾到学生的接受程度,还需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相关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消化理解知识的同时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上“动手学”,在课后“主动学”。这正与徐伟浩老师对实践化教学的解读相吻合,也就是说,对本门课程实践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就是要解决老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客体地位的问题,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参与,让学生从用耳朵听变为积极思考问题。
2 实践化教学模式创新思路
2.1 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首要目标
2.1.1 专业技能目标
2.1.1.1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采用交际、认知和任务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美国的社会文化知识,不断掌握分析、比较和处理文化差异的方法,最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场景当中。
2.1.1.2 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本课程内容丰富有趣,涵盖美国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为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口语表达素材和话题。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内容,设计安排不同的话题和丰富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运用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英语口语表达。
2.1.1.3 英语阅读能力
本课程参考资料十分丰富,这就要求学生在预习和复习的过程中阅读大量的文字材料,教师应结合各章节内容安排精读和泛读版块,培养学生的细读、略读和查读技巧,以及迅速掌握文章大意的能力。
2.1.1.4 英语写作能力
基于以上几种能力的培养,学生最终将自己阅读到的信息与口语表达和跨文化交际时采用的分析问题和处理文化差异的方法相结合,撰写小论文10篇(至少200个英文单词)、期末论文1篇(至少1000个英文单词)。
2.1.2 可转移能力目标
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小组任务,这就要求学生有迅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在大量信息中迅速定位有效信息的能力。每个学生在获得信息后需要将所有材料汇总,在此过程中锻炼了他们的协商、讨论和有效的沟通能力。展示小组成果时,培养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在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过程中需要用数据说明问题时,要求学生达到能够读懂图表,并通过数据分析问题、推导结论的能力。
2.2 为实践化教学设计情境及安排教学内容
2.2.1 职场情境的设计
从“你梦想中的职业”这一话题引入职场情境,只要有学生提到想在某家公司上班的就可以把学生的思路引导至跨国公司上面来。先提及一些著名的跨国公司的名字,再引入跨国公司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海外派遣。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海外派遣,如果你遇到这样的职场情境,你会考虑哪些问题,或者如果你是跨国公司的领导,你如何有效安排海外派遣人员。用头脑风暴的形式一一列出学生考虑的问题,随之抛出本课程涵盖的内容及安排,以及期末论文的写作内容。
2.2.2 教学内容的安排
美国基本情况的介绍——按图索骥法;
历史——视频教学法;
家庭——小组讨论法;
教育——中美比较法;
工作——学生展示法;
政治和政府——判断对错法;
休闲和旅游——图片展示法;
经济——交替阅读法;
大众传媒——学生展示法;
移民和种族——小组讨论法;
美国文化价值观——自由讨论法。
2.2.3 教学活动创新点
2.2.3.1 课前预热
按学号顺序,每节课前安排5名学生在黑板上每人写出一个单词,并在上课时给大家讲解这个单词的意思、发音和例句,并说明是在哪些课外资源中看到的。这里的课外资源包括:英语新闻(视频、音频、报纸)、英语节目(脱口秀或娱乐节目)、英语电影或电视剧、英文小说或美文等。目的是让学生开拓眼界,告诉他们学习不能拘泥于课本上的知识和信息,任何一种资源都可以成为英语学习的材料。通过与英文资源的大量和广泛接触,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和阅读能力。在单词讲解和展示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品尝分享知识的快乐。
2.2.3.2 复习环节
为了巩固和加强对美国社会文化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本人将复习环节提升至课程内容的重要环节,并以多种形式呈现。例如:将单词和知识点融合在一起出填空题,且分A B卷,记为小测验分数;小组竞赛,4个人一组,抢答教师的提问,答对者给小组加分,分数最高的小组组员每人可以得到一份小礼物;以个人为单位回答教师提问,答对者可以从教师处得到一张小纸片,课下时学委统计得到纸片的人员和数量,前两名学生课堂表现处可以得到两个对号,其他同学均可得到一个对号,期末时按照对号的数量排名给出学生的课堂表现成绩。
2.2.3.3 榜样的力量
本人在运用小组讨论法和学生展示法组织课堂之前,需要把规则和要求介绍清楚。例如:教师应先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4-6人,大家轮流作组长。所有人需要提前预习自己负责的内容,组长需要根据这部分内容写成短小精炼的报告,上课时读给其他组员,并根据内容设计安排4-5个问题让大家自由讨论,组长全权负责这部分内容,并有权利监督每个组员在讨论时都参与了话题。然后,本人会在各组组长准备完毕后且在小组讨论之前,找各位组长开会,检查组长工作并给予指导,比如:问题设计不能偏离主题,需要有些深度和可讨论性等等。目的是把好组长这一关,充分调动组长的积极性,发挥组长的带头作用,利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其他组员共同完成任务。
2.2.3.4 作业的改革
作业主要有两方面的改革,第一是选择权的移交。这里的选择权指的是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即给学生布置任务时,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给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选择空间,让他们能够并且愿意为自己的学习负责。本人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单词本,总结课文中他们不认识的单词,包括单词的发音、用法、短语和例句,一周20个单词。每个人总结的单词都不太一样,说明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需求,学生有了选择权就会在学习方面更有主人翁精神和针对性。第二是形式多样,例如:小论文、演讲、单词积累、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等。
2.3 实践化考核方法
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为重点,《英语国家概况(美国)》课程应改变传统而单一的考试形式,加大形成性评价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组织能力、实践成果进行全面的考评。
总评成绩包括以下三部分:1、平时成绩-40%;2、期末论文-20%;3、期末考试4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四部分:作业和小测验-10%,课堂表现-10%,小组活动-10%,美国概况知识竞赛-10%。
3 结语
对实践化课堂教学的探索可以让《英语国家概况(美国)》课程成为一门兴趣培养课和语言文化课。学生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寻找、发现、创造过程,逐步养成敏锐的感受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方法,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这种以能力培养的实践化教学模式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的真正有用的本领。在这过程中,学生的英语水平会得到全面的提高,这都将有助于改进我校的英语教育,培养杰出的应用型人才。
个人简介:
李娜,女,汉族,英语专业教研室主任,讲师,党员。2010年6月毕业于沈阳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曾获得“沈阳师范大学2010级优秀毕业生”称号。2010年9月在沈阳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任职,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教学改革工作,2013-2014-2有幸成为我校课程质量评价小组成员。主讲课程:英语国家概况(美国)、笔译单项实训、英语语言学概论等。工作成绩优异,深受学生喜爱,曾获得“2011-2012学年度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爱心奖”和“2013-2014学年度沈阳城市学院优秀导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