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维维:浅议实践化教学视阈下的人才培养观
作者:来源:时间:2015-05-08
摘要
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今天,我校作为一所应用型大学,一直以来,努力致力于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致力于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进而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不同于传统的授课模式与教学方法,我校采用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育原则,与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与知识探讨。
关键词:
应用型;实践化教学;一体化;课程改革
应用型大学是相对于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而言的,一般指的是教学型普通本科院校:这类院校以单纯技能型工科较多,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培养的是介于前两类院校之间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大学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类型。[1]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专业性通才教育,它既关注学生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储备,即科学家素质的塑造,为学生的素质教育与未来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作为一种重视能力培养的教育,它是为学生进入现实和未来市场就业或创业做准备的教育。而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本科教育的重要方面军,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主力军,其办学水平影响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总体水平。[2]
一般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的口头讲授为主。教师通过易懂、简洁的口语向学生传授知识,教会学生基本理论。讲授法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3]总的来说,这种教学法的优点在于:第一,这种传统的讲授法重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尽可能地体现与学生的认知基础所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第二,此类讲授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并具有一定的启示性;第三,在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讲求一定的语言艺术。运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更快将学生带入课堂情境之中,帮助吸收所学知识。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讲授法的优点是教师较易掌握教学进度,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剥夺,从而导致“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而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对的一体化教学,则是在以“能力本位”为指导理论的基础上,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特点是:
在教学内容上,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融合成新模块进行教学。教材是统一的一体化教材或校本教材,而不是将理论和实践分成两门课教学,达到了教学内容上的高度统一。
在教学时间上,颠覆了专业理论课与实训课相对独立的安排,将工艺课划归到实训课程中,一体化的教学时间也相应得到了加强。
在教学方法上,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地点,围绕课题模块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师多采用项目教学法、行为引导法等进行教学,教学形式多元。
总而言之,实行一体化教学实现了理论与实训的教学内容一体化,讲授、听课与实际操作等教学形式的一体化,教室与实训基地等教学条件的一体化等,是一种集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模式。[4]
与一体化教学相适应的是实践化教学。实践化教学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二者更注重于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往往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1)由于实践设备和场地不足,使得实践教学条件难于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
(2)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明确,组织管理跟不上,实训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3)没有建立规范的针对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的严格。
(4)存在有教师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操作技能提高的可能。
(5)实验内容与实验教学时间安排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由于多种因素,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由于学生的自主操作能力训练效果不佳,甚至在有些关键的实践项目上仅停留在认识状态,而没有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掌握,实践化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以上及其他一些方面统筹考虑,我校提出了构建有特色的课堂实践化教学体系,要求灵活运用至少2种实践类教学方法,符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不仅要求老师,更要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要求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总时间>1/2总学时。
此外,课外作业是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实践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起到重要作用。学校要求对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以达到学生课后的复习与整理,具体要求平均每学时课程有2小时课外学习量,有评分标准或标准答案,并要求老师及时对所有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反馈、总结,有相应记录。
在课堂中,要求老师有效管理课堂秩序,平均缺席率和违纪率≤3%,对旷课和违纪人全部如实记录,并且及时上报管理部门处理。在个人仪表方面,要求教师仪表整洁庄重,发型、衣着、配饰符合规定,教学行为规范。
另外,教学还需配有教学大纲、教案与教学日历。其中,教学大纲符合学校要求,且在该课程开课前上传;教案有对课程环节设计的详细介绍,且在上课前完成上传;教学日历有关于课程内容安排的说明,且在开课前上传。
其中,教学大纲和教案对每次课的教学方式方法要有全面具体的设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对考核方法有全面具体设计,采用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自编讲义或实践指导书的内容要求能偶满足学生自主学、动手学的需要,以及课程文件表现出的教学过程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可转移能力。另要求使用已出版的具有我校以能力培养为特色的校本教材,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各章节之间联系紧密、承接性强,知识体系完整,还要求提供3种教学资料,并形成体系,且在大部分课时中有效使用这些教学资料。教学情境设计方面,要求选择适合课程特点的实境、仿真、模拟或自制教具等方法,对所担任课程1/2以上课时进行教学情境设计,并且达到良好的与学生互动教学的气氛。
考试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许多大学的课程教学中都有一些考试方面的经验、总结和专门研究。这些经验和研究在指导和帮助教师的教学特别是成绩考试考核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形成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教学中的课程考试出现纷繁多样的特点。这些多种多样的考试考核方法,打破了传统的唯一闭卷的模式,也突破了教师的唯一考试权威性,改变了学生被动应考的局面,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以论文形式的考试和设计PPT类的考试,更是为学生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创造了机会和条件。可以说,考试成绩评定方法的多样性,是大学办学多样性与教学特色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我校学期末考察学生方法多样。学生的课程成绩由过程考核、期末试卷、课程论文或作品考核中的两种以上组成,考核方式完全涵盖课程预定的能力目标,且过程考核必须在5次以上,符合标准化要求。试卷考试部分,采用计算机出题和纸质版题库出题两种方式,试卷考试要求达到10套以上高质量试卷,覆盖课节≥85%,项目论文和考核中,评分项目或采分点评分≥20个,且覆盖课节≥90%。其他要求有:过程考核总成绩在25-50分之间正态分布、课程总成绩在50-100分之间正态分布、考核评分准确及时,考核文件齐全,按规定及时存档等。
结论
我校在教学过程中摈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缺乏互动交流的僵化方式,进行了课程改革,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目标,课堂上注重师生双向交流,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融合补充,从细处着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课后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对老师设置有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日历等具体要求,包括最终的期末考察考核方式等,都体现了学校实行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可谓我校课程改革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1]曹君哲.杨智勇;论交通高等专科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及其对策[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4年06期
[2]孙俊青.应用型大学学报的功能定位分析[A].第6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科技期刊的实践经验与发展战略论坛文集[C],2006年
[3]吴振顺.应用型大学核心能力培育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4]孙俊青.应用型大学学报的功能定位分析[A].第6届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科技期刊的实践经验与发展战略论坛文集[C],2006年
上一页: 高旭:课程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