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蕾:基于我校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下的理解与研究
作者:来源:时间:2015-11-19
摘要:课程建设一直是高校教育质量建设的重心,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节点所在。课程质量评价是课程质量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和区域,建立一个合格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课程质量的有效机制。只有系统科学的体系下才能起到促进课程教学设计更加合理,才能使教学更有效果。
关键词:课程建设,课程质量,评价体系
引言
今年2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其中特别提到“引导一批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各个高校顺势而动,以“产教融合、面向应用”为主旨,谋划改革新举措。随着我校在教学上的逐步扩展,学院在教学上全方位与国际接轨,引进国外高校先进的课程体系和外文原版教材,按照国外高校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管理模式组织教学。从2009年开始,我校就确立了基于“PST-CCE”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情景化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是基于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的。在高等教育领域,课程位于核心地位,高校的课程质量评价一直是高等教育中最复杂最难以定位的概念。课程质量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高校课程质量向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向发展。
一、课程质量评价的内涵与意义
就整个教育届而言,课程质量评价属于方案评价的范畴,“评价”是根据一定的准则,以定量或定性的形式,对事物做出判断。“教育评价”是对教育行为满足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的程度做出一定判断的活动,以达到一定正面的作用。在教育评估的界定中,美国学者格朗兰德(Gronlund,N.E.)1971年的一种极为建树的表述十分值得研究。他认为评价可以用以下的公式来解释:
评价=测量(量的记述)或非测量(质的记述)+价值判断
这就是说,评估是正在质或者量的记述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这明确得指出了评价一词的本质。事实判断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教育的价值评估由教育活动所满足的主体需要的程度来决定,不同的主体需要的程度不同,对评价本身就会产生不一样的判断,因此,高校课程的质量评价,应该以质和量为基本,围绕一定的判断价值来评价。
研究课程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加强课程管理,由益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必经之路。
二、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是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一个基本根据,是课程教学质量把控的主体和关键,有了这一评价体系,区分课程的评价类别和评价主体,针对于课程不同学科性质之间的共性,重点进行分析定性,积极发展教学目标的指导性作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实践向结合,有利于得到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校基于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加强课程建设,重点是明确课程建设思想、优化教学内容、规范教学过程、推进实践化教学模式,将从课程质量评价内容、教学文件与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程考核和课程特色等方面进行考核。
1. 课程思想
该项的分值为15分。
基于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特点,课程教学目标必须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培养方案要求,任课教师应该遵循这一目标来进行教学,进行教学的活动。主要考察教学方向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与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符合程度。教师应围绕既定的核心职业能力设置的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体系做出有建树性的实践化教学课程方案,创建校内外结合教学实验基地。
逐步由老师这一课堂主体,转化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主动学习并探究更深刻的知识内涵,将所学的课程结合起来,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向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靠拢。
2. 教学文件与资源
该项的分值为20分。分为教学文件和资源两部分。
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日历、教案、教学指导书等内容。
教学文件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它是课程内容的主干和框架,体现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进程,同时也对任课教师对所教课程的熟练程度是一个基本的测试。教学日历在教学中起着明确分配课程内容和任务的作用,教师按照日历合理得进行分配时间和课程,确保教学进程的合理化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具体每一周每一节课都可以合理得分配和利用。教案是教学中每一课时规划的一个蓝图,是实现教学大纲具体的细致规划,反映教师的基本专业素质水平、教学经验,是课程文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教学指导书,明确学生本门课程所需要完成的作业项目和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点,拿到指导书以后按照上面的要求取查阅资料,整合信息,根据老师所讲的内容,分组讨论,完成指导书提出的课业内容,指导书的内容包括作业的周期时间、作业顺序、标准和形式,如果学生按照指导书进行作业,一定能确实、快速、准确的完成作业,有助于规范学生作业,保证质量。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教学视频、教学案例库等等。在教师资料里建立资源库,参考教材库,教师之间达到资源共享,有利于未来教学的规范化、专业化、全面化和效率化。
3. 教学方法
该项的分值为15分。
学院在教学上全方位与国际接轨,引进国外高校先进的课程体系和外文原版教材,按照国外高校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管理模式组织教学。通过全面学习国外先进专业的教学和管理模式,营造与国外知名大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与国际接轨,逐步实现教学语言国际化、教材选用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学生交流国际化、教师资源国际化、教学管理方式国际化、科研水平国际化,全力打造“留学不出国”的教学氛围;运用国外知名大学的教学管理模式组织和管理教学,课程按照国外知名大学的课程体系编排;重视外语综合教学,任课教师以国外高校派遣来院执教的专职教师为主力,全校学生实行英语分级机考,着力培养学生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属于比较领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视听教学、CAI、网络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评价课程质量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体现教师的与时俱进的专业素质水平,学生的观念在不断更新,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也要不断提升,才能更有效得教授学生新的知识,更有效得与学生进行沟通。
以项目驱动的方式开展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完成学习过程,预习工作模式,培养岗位能力。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4. 教学过程
该项的分值为10分。
教师的仪表和行为是十分重要的,是学生行为的标准,教师的行为影响着学生的行为,需要一定的行为规范。
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来进行课程的教学进程,教学进度和计划不能相差太多,不能多于两学时。教学进程一定程度反映了教师的定制教学计划的专业水平,所以这也是检验教学进程的一项标准。
在教学课堂中要有效得组织课堂秩序,对缺席率有一定得把控,对旷课和违纪人全部如实记录,如果课堂人数缺少三分之一及时上报教务处,两次以上班级停课整顿。
5. 课程考核
该项目的分值为25分。
课程考核按照学校要求,过程考核应占整个考核比例的百分之四十,过程考核的形式以大作业为主,老师需要进行三次以上的过程考核,并给予及时的批改,达到过程考核的目的。结课考试的比例应该占整个课程总分的百分之六十:上机考试应至少有10套选题,有评分标准,题库抽题组卷,主观题流水判卷;出卷笔试应至少有10套选题,题库抽取AB卷,有评分标准,主观题流水判卷;课程论文和项目设计需要有任务书,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
考试成绩分数应分布合理,有一定的不及格率,成柱状分布,分数评判需及时登录到网页上,考试文件及时归档。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院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充分调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学院制定了学生评教制度,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态度,调整教学方法,是一个良好的客观的一项教师考核制度。
6. 课程特色
该项目的分值为15分。
课程特色体现在知识整合上的集成度广,能够与国际接轨,相互公认,课程的创新性是否有突破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高,教师的教学手法是否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是否有一定的效果。教师所教授的课程是否能得到同行的认可,能起到引领教育事业的前沿。最重要的是能否在课程设计中体现我校以岗位能力为人才培养核心的办学特色,在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现这一目的,是课程质量评价的又一重点。
三、以评促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突出岗位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四、结语:
评估对保证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有着巨大而现实的意义,又又深渊的价值,高校内部的自我评估和对高等学校的评估,可以对高校课程中不合理的部分加以改进和调整,可以有效的指导老师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认识到自己教学方法的不足,突出自己的教学特色,是一个优良的平台,衡量课程教学质量,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评价促进课程建设,突出我校岗位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计中体现这一目的,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在政府宏观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越来越明显。
总之,通过课程质量评价,可以有效得指导教学工作,及时调整教学活动的目标与进程。同时也是获得教学质量信息的最有效方式。对于教学工作者,这一评价机制,是极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王 慧 肖化柱.试论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的意义及类型. 湖南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2007,(2).
[2] 魏永超 曹文峰 张玮.大学课程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初探[M]. 河南科技学院教育教学督导办公室.2008
[3]李方.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邓世昆.美国加洲帕莫那大学教学评估表讲述[J].云南高教研究,1997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