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美华:课程质量评价改革推动人才培养
作者:来源:时间:2015-12-15
课程质量评价改革推动人才培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以往的培养学生的模式已经不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我校根据这一变化进行了教育课程质量评价的改革,这一改革将更加有利于我校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我校学生能力的塑造。我校作为一座应用类大学,教学改革将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办事能力,更能将从我校走向社会的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质量评价、应用类大学、综合能力教育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是只注重学历的高低,而是更加注重人才的综合能力的强弱。根据这一实际状况,我校对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新的改革,一改以往注重学术研究的形式,改为更加注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我校作为一所二批本科类院校,很明确了解自己向社会输送的人才是什么类型的,我校作为一所应用类大学,紧紧抓住“应用类”一词,立志将我校的学生都培养成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应用类大学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应用型大学现阶段一般包括所有的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类大学就是将对学生的教育从单纯传授知识转移到教育对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综合运用上来。对于这种教学方式,在许多知名的大学的教学目的上都有所体现,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成立时便明确指出,它不是一所传统的大学,而是一所“致力提升工业科学及艺术的院校,且研究亦以应用为本。”,香港理工大学(原香港理工学院)自1994年创立以来一贯重视专业培训,强调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环境中,校长潘宗光在工大成立之初就明确决定“理工大学的办学理念就是做一所有自己特色的应用型大学,跟其他大学完全不一样,走我们自己的路。”这些知名大学都将培养应用类人才为己任,立志建成应有类大学,就足以说现在对于应用类人才的需求远大于学术类人才。
建成一所应用类大学是我校在建成之初就提出的的基本方针,并一直为之努力,对于这方面的努力,在这次的课程质量评价标准就能看出来。在这次的质量评价标准里多次提到了情景式教学,就是通过让学生亲手进行操作,积极进行思考来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这样既使学生明白了知识,还加深了对本节课的印象,另外,还能更快地提高学生对知识在实际中运用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中的第二条:“能积极采用实践化教学模式,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分组讨论、案例分析、项目制作等实践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这条可以很明确的看出我校的课程设置是很偏向于学生的,并要求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总时间必须大于1/2总学时,还要求能利用实境、仿真、模拟或自制教具,实现教学环境的情景化,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并要求选择适合课程特点的实境、仿境、模拟或自制教具等方法,情景化教学就是以情景来模拟教学的内容,通过学生对情景的融入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就保证了学生们可以通过情景化的教学来融入到课堂中,及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学生的求知领域必然要变宽、变新、变活,数字必须得提高,负有使学生全面发展责任的每一位教师都应适应时代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掌握学生心理上兴趣意识的微妙变化,加以正确诱导,使学生对知识,对学习奠定稳固的兴趣基础,迈出自己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一步。
我校加强了学生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根据现如今的现实状况,学校进行了教学改革,在高等学校的教学及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理念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从中外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角度来看,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内容的性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走向。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对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影响与指导作用。这其中,特别需要提起并加以评述的是素质教育理念、通识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理念以及产学研合作教育理念,它们构成了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制度改革、教育教学实践发展的理论基础。
我校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来看,人才素质应包括四个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学校通过加强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来增加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注重学生素质形成的过程性评价,突出对大学生情感、价值与态度的考察。这种综合素质评价也被用于对毕业生的考核,从而起到了积极推进学生素质整体提高的导向作用。
一所学校的成就高低,与一所学校的管理制度的好坏有关,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机制创新水平直接决定着一所高校的发展水平,科学合理而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则会极大地强化激励的有效性。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等知名大学的办学经验表明,世界名校之所以能够云集大师、精进学术、辈出英才、长盛不衰,得益于积极的制度建设和合理的机制创新,其教育教学管理更重视学术管理的职能,重视管理研究,实行严格的岗位管理和科学的量化管理等。我校为此提出了全新的课程质量评价标准,这则标准以加强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的互动为主,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
家长和学生对应用型大学这一理念是否有明确的认知呢?目前没有人做过统计调查,无法准确判断,但长期以来受精英教育理念的影响,短期内让大众都明了不同类型大学的区别还需时日,不过值得欣喜是的,职业招聘方越来越亲赖应用型大学的毕业生,职场年轻一代越来越清楚应用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区别,这也将有效带动家长和学生对不同大学类型有更清楚的了解。与此相适应,应建立体现整合思想、开放的激励型管理机制。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是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中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各高校根据实际,在课程与专业设置、教学模式与方法方面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实践。我校也进行了改革新的教学管理机制必须致力于有效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体用,突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要求。其基本特点是:管理体系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管理组织从单一控制型转变成综合支持型,管理模式由刚性向弹性转变,管理方式由过程型向目标型转变,管理方法由行政化、控制为主向民主化、引导为主转变,管理手段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网络化转变。基于以上思考,我校重点在理顺管理体制,健全运行机制,特别是建立科学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上进行了尝试。
而作为应用型大学的校方管理人员,也应该长期坚定、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为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大量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结语
我校作为一所二批本科的应用类大学,一直将培养适合当今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学校以加强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的互动为主,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这次的课程素质评价标准也贯彻了这一条教学目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程素质评价标准细则里就充分体现了这个原则,它的实行必将引起一阵改革的新浪潮,推动我校教学改革,更好的帮助我校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篇》胡建华
《应用型大学,未来高校发展的主要潮流》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