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艳丽:以课程质量评价细则为根本,扎实落实实践化教学
作者:来源:时间:2015-12-28
以课程质量评价细则为根本,扎实落实实践化教学
摘要:通过对沈阳城市学院课程质量评价细则的分析,和半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对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有了多角度、深层次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以课程质量评价指标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努力践行实践化教学。
关键词:课程质量、评价、教学方法、实践化教学
质量是“对目标实现的程度以及对这一实现的重要性和价值的鉴定”,而课程质量评价是对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进行价值评价的过程。为了保证课程质量评价的质量,其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建立高效、科学、合理的课程质量评价指标。我认为我校的课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全面、科学、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等特点。通过近半年左右时间的具体操作实践,有如下几点感受和体会。
一. 科学合理的课程建设思想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指向灯
我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为解决当前高等院校的教育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思路。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结合学科和行业的特点和需求分设专业,培养面向社会一线的专业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可转移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再仅仅是依据几本教材或几门课程进行教学,而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大大缩短了毕业生适应社会的时间,也为社会输送了更多能独立担当多种岗位人才做出了贡献。
工程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工程经济是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和投资决策科学化的客观要求而产生的一门研究工程投资项目经济、工程技术评价原理与方法的新科学,它从经济学角度出发来研究工程建设项目投资、运营和管理。
本学期担任《工程经济学》这门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经济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让学生了解工程的经济活动规律,熟悉现行的工程经济与管理方面的主要规定,使学生掌握对熟悉的技术和新技术的经济分析方法,从经济的角度为技术的采用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 系统完整的教学文件和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奠基石
1. 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载体。教材的选用要充分符合学生自身的特点,要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吻合。在我校实践化教学大背景下,针对我校特色,编写和使用特色讲义,不再拘泥于一本教材和同类知识中。通过实践,教材的选用和编写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选用的教材的目的性要明确,最根本的就是要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有利于实践化教学的开展。
第二,具备鲜明的竞争性。竞争性教材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精心组织、合理选择和运用竞争手段,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要注重增加教材的激烈性,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的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
第三,具备扎实的可行性。编写的教材或讲义中提到的实践化教学方法要符合我校学生的特色,在课程进行过程中,该方法可以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能够被学生充分利用。
2. 构建完整的教学资料库。丰富完备的教学资料库不但能够使得教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更加灵活方便,而且能够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以建设试题库为例,加强试题库的建设与完善,对课程考试、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践化教学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加强试题库的建设,有利于实现教考分离。例如可以极大地方便实现计算机科学的管理,包括修改、增删、试卷合理生成、浏览、打印等,又因试卷的随机生成,提高了试卷的保密性和公正性。其次,可以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以试题库的试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采取集体讨论法或者自主授课法进行学习,不但可以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而且更关键的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再次,在试题库的基础之上,学生还可以按照指定的组卷参数形成试卷进行自测练习,并且参照答案进行自主学习,节省了教师需要进行专门答疑的时间,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 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是落实实践化教学的必经路
1.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提高授课质量的催化剂。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在听。这种教学方法延续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而这种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在课堂上丧失听课兴趣。而事实上,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人,在主人的积极性丧失的情况下,导致的后果是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如何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动生动起来呢,这就要按照课程质量评价指标的要求,在教案中对每次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采用实践化教学模式。
实践类教学方法包括课堂分组讨论、实验操作、认知实习和项目制作等。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就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起到指路人的作用,要积极探索实践化教学方法,加强自身教学的过程管理,进一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和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3. 给学生布置合理的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仅利用课堂时间,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都会受到限制。通过一定数量的课外作业,学生可以对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在运用知识和复习知识的基础上,使知识在头脑中留下较深的印象。俗话说的好“熟能生巧”,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过程,不仅是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形成技巧的过程。不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就不能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学生通过完成课外作业,可以培养学习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锻炼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发展独立性和创造性,逐步形成踏实、严谨、自觉、主动和富有自制力等性格特征。鉴于以上分析的课外作业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和课程的特点,为学生布置数量合理的课外作业。
四. 端正的行为与良好的形象是规范化教学的基本点
《现代汉语辞典》对人的仪表解释为:“仪表,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作为教师这一职业来说,对仪表则有更严的要求,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按照各项规定要求,要至少做到以下几点。
1.按要求佩戴胸牌。
胸牌是教师基本信息的载体,是教师身份的标识。胸牌虽小,但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彰显着学校精神。佩戴胸牌不仅是学校对教师的一条规章制度,而且也是赋予教师责任和使命的标志,同时也是时刻提醒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
2. 面部干净、和蔼可亲。学生对教师的脸色特别敏感,若板着脸孔上课会给学生一种压抑感。反之,看到老师灿烂的笑容,他们会感到亲切,受到向上的感染,就会思维活泼,反应敏捷。
3. 举止大方,言谈高雅。教师走上讲台,应举止大方,精神饱满,语言文明高雅,切忌有“抓耳”、“挠腮”、“掏鼻孔”、“随地吐痰”等一系列举止,更不得抽烟和坐着讲课。教师同学生交谈或课堂提问都应带鼓励、启发式的口气,不得用低卑的语言讽刺学生,这样会大大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当学生课堂回答不出来或答错时,教师应从某一侧面提醒,而不要用粗暴的语言当面批评。大方的举止、和善的语言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4. 衣着得体,整洁随众。教师的衣着必须是“得体、整洁、随众”,切勿赶时髦,穿戴奇装异服。因为教师上课时衣着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作为授课教师,要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为根本出发点,要避免出现因为穿着打扮而影响学生注意力的情况的发生。
五. 井然有序的教学秩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
课堂教学是有组织的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活动。而在教学活动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随机发生的问题和干扰。例如,自我约束较差的同学,会出现无故缺勤、上课迟到和早退等现象。有的同学即使是来到教室,上课也不注意听讲,而是几个人在一起窃窃私语,或者趴在桌子上睡觉。在信息时代发展的今天,课堂上还会出现有同学用手机聊微信、看小说等情况。这些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必将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进一步还会造成整个班级学习纪律的涣散。为了加强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制止学生出现的种种破坏教学秩序的行为,必须按照要求对学生的出勤情况、上课违纪情况等进行严格考察,并予以如实的记录上报,同时将考察的结果体现在学生的平时成绩上。
六. 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是检验教学成果的试金石
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考核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只有顺利通过了考核,才说明掌握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达到了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在考核的过程中,要将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例如在教授工程经济学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课程内容多涉及到专有名词的解析和工程量的计算等相对较难的知识点,可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过程考核,学生可以总结出自己在学习这门课程中的不足,找出自己的薄弱之处,有的放矢的改进学习方法,为更好的完成期末考核做准备。
参考文献:
[1] 沈阳城市学院课程质量评价细则
[2] 王金云,常媛媛,赵琳琳,我国高校课程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探析[J]. 天中学刊,2011,(2).
[3] 陈剑峰,许冬梅,加强课程管理,提升课程质量[J].高效探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