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抒洋: 浅谈大学英语课堂分组教学

作者:来源:时间:2016-04-11

浅谈大学英语课堂分组教学 

                                                                                                            李抒洋 

                                                                                              (沈阳城市学院 辽宁 沈阳) 

摘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不同于初高中的英语课堂,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根本目的除了参加考试,更注重实际应用。为了英语能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在实际学习中更应注重实践效果。大学英语课堂分组教学法能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本文从英语教学改革的角度,探讨了课堂分组教学的有关方法、措施、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 课堂分组教学法 实施方法  

 

何谓分组法教学法?所谓分组讨论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围绕教学中的某一中心问题,通过共同探索和交流分享活动,从而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和互相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的一种组织教学的方法。要真正地落实素质教育,就应立足于课堂教学,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根本。新课程理念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育不仅要着眼于现在,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未来,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分组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这一理念形成的产物。

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景、问题使用不同的分组方式。具体有以下几种:

  1. 两人互助式

  同桌的两个人就是一个自然的互助学习小组。这种方式能迅速覆盖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的机会。在英语教学中,如果采取同桌互助,既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能达到共同参与的目的。

  2. 小组竞争式

  对于几个平行并列的教学内容,按班级座位分成几个小组,让各组负责一项内容开展,然后派代表在课堂上交流汇报,这样不仅达到全班学习的目的,而且让每个学生都能向组长输出意见。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竞争意识,提高了课堂效率。

  3. 自由组合式(辩论式分组)

  这种分组方式主要根据不同的观点,对学生自由分组,小组可以课前搜集资料,课堂上进行辩论。促进思维发散,积极训练英语组成语言的思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不断提高。

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灵活的引导,教师是教学情境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小组整体在合作中所运用的方法、得出的结论和独特见解,也要关注每个小组成员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参与程度、合作的态度、合作的过程,并进行积极的引导,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展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相学习;教师要不断总结、完善,学生对于分组讨论学习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教师实施分组讨论教学法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教师要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分组讨论教学法也有一个通过实践反思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优化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不可否认分组讨论法在注重的大学英语课堂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但这种教学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人积极思考,反应迅速,而有一些人则“看戏”;学生合作意识薄弱,抢风头;时间难把握等。所以,这种教学方法应用的过程中还要不断探索和改进。

  新课程理论认为,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更在于“学”,不应满足于“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它要求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应该是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合作交流,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不但学会知识,更应学会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达到提升素质的目的。大学英语新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牢固掌握应该掌握的词汇、句型和习惯用法,加强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想方设法避免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分组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实现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它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承载体;是课堂上促使教师和学生角色转换的有效途径。课堂分组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的主流思想,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它在认识论、学生观、教学观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宗海.西方主要国家的高校学生责任教育与启示[J].高教探索,200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