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鸣:情感因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来源:时间:2016-05-23

情感因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根据中国大学英语口语课现状,结合情感过滤学说,强调情感因素在课堂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利用积极的情感因素对语言接收者进行引导,从而达到提高学习者口语水平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情感过滤假说、情感因素、英语口语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英语教学不应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要以个性化、自主学习化为基础,将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和说,通过学习,应该能够进行无障碍交流。新的大纲突出了英语学习中口语以及听力的重要性,其目的是使学生适应国际化交流的需要,高质量完成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全过程。

 但是,目前我国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的现状却无法达到此要求,传统的教师占课堂输出主导地位的状况无法彻底扭转,大多数学生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交流,更达不到“无障碍交流”的标准。

本文以“情感过滤假说”为理论依据,逐步分析了如何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以及如何在该模式下设计课堂任务,从而真正有效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真正提高英语口语的交际能力。

二、情感过滤假说 

“情感过滤”是在1977年由Dulay以及Burt所提出。它主要阐述了情感因素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情感过滤是指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由于紧张、焦虑或动机不足等造成的学习障碍。语言学习者的动机、自信心以及焦虑程度等情感因素直接影响学习者的效果。学习者的心理障碍越小,即动机水平越高,自信心越强,焦虑程度越低,则情感过滤程度越低,那么他们的语言输出量就越大,反之亦然。

由此可见,在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我们不能单纯的进行语言输入,否则,当受教者出现厌倦、挫败、压抑等焦虑情绪时,语言输入也无法有效的进行。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将学习动机,积极的情感因素以及情感焦虑因素考虑进去,从而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

三、如何将“情感过滤假说”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口语课程 

1、开课时向学生明确学习动机 

所谓的学习动机是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以及指引方向的重要因素。根据自身因素影响,受教者的学习动机会呈现出多样性。有的学习者是为了顺应社会需要;有的学习者是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有的学习者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对于教学的规定。不同的动机下所产生的学习动力甚至所收获的学习成果是完全不同的。为了迎合社会需求的学习者,由于目的性较强,在学习上的自主性以及积极性会较高,能够高度配合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语言输入与再次输出的过程;出于兴趣爱好而学习的学习者,主动性较强,能够长期反复进行语言输入与再次输出的过程;只是为了完成学校课程设置的学习者,由于目的性较弱,他们很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自身的情绪、教师的水平、课程内容等等。这种不稳定的学习状态无法为持续的语言输入提供条件。而大多数英语口语学习者,都属于后者。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帮助他们明确练习口语的动机,找到学习口语的意义。

2、改进教学方法,设计情境化教学任务 

英语教学提倡“情景化教学法”,就是通过具体的实践、感受所扮演角色的情感以及行为等等。这会使学习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有利于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地语言氛围,使其将语言符号与现实糅合到一起。同时,教师亦可根据学生的专业来分别设计职业情境展示,让学生将英语口语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从而达到适应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因素;降低学习者对口语练习的焦虑感 

调查显示,语言焦虑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焦虑,它会导致使用者产生一种害怕的情绪,从而慢慢过渡为焦虑甚至排斥。这种消极的情感因素成为了阻碍学习者取得进步的首要障碍,焦虑程度越高,语言输入质量就越低。这就对课堂的设计以及氛围有较高的要求。在保证课堂设计科学性的前提下,尽量为学习者提供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课堂设计的任务要难易结合,降低学习者的挫败感。教师一定要先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再进行语言输入。积极的情绪以及欢欣鼓舞的心情可以使学生积极、高效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任务中。

4. 采用以鼓励为主的积极评价方式,增强学习者的信心。 

教师所作出的肯定性评价,可以有效的鼓励学习者的信心,使学习者在接受学习目标、消化学习内容方面做出相应积极的反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话语来激励学生。在学习者完成任务时给予及时的、肯定的赞扬。在学习者无法给予恰当的反馈时,也要选择一些委婉而温和的语句来进行评价。这样可以消除学习者因回答错误而产生的自卑感以及排斥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职责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发掘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去鼓励、去评价,让每一个学习者都体会到成功的滋味,从而激发他们的成就感,提升他们的参与度,提升英语口语课堂上语言输入的效率。

四、结束语 

情感因素是一种变量,既能够带来动力也能够带来反作用力。积极情感占主要因素的学习者,目标期待就越大,情感焦虑就越少,语言吸收速度就更快;反之就会造成学习者学习进度的停滞不前。。所以,作为英语口语教师,应该积极摸索所有学习者的情感特点,将情感因素向积极的方向引导,将学习者积极的情感因素作为启动认知技能的永动机。最后实现提高学习者口语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束定芳,《现代第二语言教学》,上海第二语言教育出版社,2001;

[2]项茂英,《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3;

[3]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应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