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辉:建筑工匠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作者:来源:时间:2017-03-03
摘要:中国已从“追赶经济”变成“创新经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共享经济时代的到来,整合、共享、创新等汇集的大环境已形成。提高高校创新教育发展,是国家创新改革的有效途径,高校应充分重视这一点,利用高校教学资源,大力推动高校创新教育建设。提高高校创新教育,必须全面认识创新思想。
关键字:工匠型、创新人才培养
1.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创新人才的理解要宽泛一些,他们大都是在强调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从国外有关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阐释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来。应该注意的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视已有很长的历史,只不过近年来更加突出而已。在英国,培养绅士型的领袖和学者是大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什么是绅士型的领袖和学者?按照英国19世纪教育家纽曼的话来说,就是“学会思考、推理、比较、辨别和分析,情趣高雅,判断力强,视野开阔的人”。牛津大学校长C·鲁卡斯要求大学培养的人才“要有很高的技术,非常宽的知识基础,有很强的个人责任感、革新能力和灵活性。个人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的技术以适应其需要。”至2001年,牛津大学共为英国培养出4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25位首相。德国大学的人才培养深受洪堡大学理念的影响。至20世纪,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提出大学应该培养“全人”的理念,追求“全人”前提下的创新。美国大学教育有着自由教育的传统。早在20世纪初叶,弗莱克斯纳就提出大学教育应培养社会的精英。至20世纪中叶,美国教育家赫钦斯批评美国大学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专业化和非智力化倾向,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人,使人成为作为人的人、自由的人,而不是片面发展的工具。大学教育的目的与教育目的是一致的,就是要发展人的理性,养成智性美德,实现最高的智慧(睿智)及最高的善,从而培养出“完人”。
1.2国内研究现状:
2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的到来使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知识经济是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以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的经济。创新是它的灵魂,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人才来源于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作为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结合我校办学理念研究出一条适合本行业特点的创新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的服务平台,使学生们更好的理解专业特点,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工匠型人才模式,与社会接轨,是学生走向社会就能为社会服务。为中国全面走向“创新经济”提供人才储备。
3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3.1研究目标:
3.2研究内容:
1.全面普及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结合我院专业特色研究一套适合我校创新教学体系;2.利用我校建筑模型设计制作中心,大幅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从传统教授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主动实践,达到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的目的,如何培养让学生在动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全面普及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如何结合专业课程,对大学生创新思想进行深入教育;4.如何与社会对接,让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作品为社会所用,使我们研究的创新教育方式得到社会的认可。
4研究的思路与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4.1研究思路:
4.2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5.结语:
参考文献:
1.《梁思成—走进中国传统工匠的第一人》
上一页: 刘婷:大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和改革的对策
下一页: 梁燕:工程造价核心能力培养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