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大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和改革的对策
作者:来源:时间:2017-03-07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完全形成了全面开放的新格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工作、生活和学习,也有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走出国门,地球已经变成了一个“村庄”。因此,英语成为每一个现代人的基本技能之一。如何有效地培养大量质量高、语言精、能力尖的现代化英语人才,满足社会现代化和国际化增长的需求,便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本文对我国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行分析与梳理,并提出了改变现状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法,以期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从而真正达到使学生的整体英语素质得到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效率、学习动机、理论创新
1.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应试倾向明显。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试教育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学校一味地追求通过率,优秀率,而忽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长期以来在低谷徘徊。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为指挥棒的英语教育,使得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教学的目的都不是针对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而是来应付考试。 语言教学的方法就是题海战术,一遍又一遍的题海战术迎接考试的到来,几乎没有机会学习新的内容。学生们在考试中游刃有余,然而在真正需要和英语国家人士进行沟通交流时,却显得十分拘谨,手足无措。这样的教育背景下造就的是一个个性能良好的考试机器,而不是一个精通语言,同时又了解语言所承载的英美国家文化的语言学习者和掌握者。“高学分,低水平”这句话用来描述我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再恰当不过了。转变多年来的应试教育,把为考试而学习转变成为了学习而学习,已迫在眉睫。
1.2
以教师为中心的语法翻译法占据着我国英语教学阵地的绝对主角,而且时至今日,这种现象也没有较大的改观。大学英语教学一直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就像是观众或者是听众,很少进行实际的语言的交流和回复。 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在客观上剥夺了学生使用语言的机会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习惯,长此以往,既助长了学生的惰性同时也使得学生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就无从谈起了。
1.3
我国英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少的批评一直充斥于各种报端,不绝于耳。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高的同时,许多学生听力和口语提高不大,听不懂、说不出。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之所以出现“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现象,与四六级考试这种纯分析性的考试时密切相关的;第二是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英语不能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长此以往,英语也就生锈了。第三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过于偏重于语言成分分析,语法和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据主流地位,而没有重视让学生如何去运用这些知识去进行交流。因而,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渗透严重不足。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容,词汇来源于生活,词汇也与文化有密切的关联,要真正理解语言只有将其植根于特定文化语境中。总之,以上种种就造成了外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局面。加之,师资力量匮乏也是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1.4理论创新能力薄弱。
我国英语教学理论研究整体水平依然很薄弱,理论创新不够, 研究的课题和成果对实践关照不足,理论提升不够,缺乏系统性、前瞻性。提出的理论、观点往往不能与实际情境相联系,对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不大,因此难以形成系统化的英语教学理论。正因为如此,我国英语教学研究成果千篇一律,难以产出优秀的研究成果。另外,无论是教学理论、教学实践,还是研究模式都是亦步亦趋的跟在国际英语教学的后面,不但没有自己的理论创新,甚至就连引进国外的英语教学理论有些都是盲目的,基本上都没有和我国英语教学实践联系起来。
1.5学生学习动机较弱。
相当一部分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不强,英语学习态度不积极,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精力旺盛,但学习目标不明确,常常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进步太慢、不知该怎么学等原因而消两了英语学习热情。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眼高手低,漠视语言学习的基本功底训练。另外,我国英语学习急功近利,为社会上五花八门的“快餐文化”所吸引,分散了精力,盲目参加所谓的各种快速提分培训班。第二阅读量小,眼界窄,英美文化底蕴差学习英语不仅仅是学会几个英语单词,学说几句英语问候语,或者大致可以和外国人进行语言沟通,而是应该理解语言乃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乃是生活方式的体现。这些问题的存在除了教学安排、教师因素的原因以外,学生学习热情减退、学习动力不足和学习动机不强也是重要的原因。
2.改变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对策与方法
2.1
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而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对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要求还相距甚远,大多数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还是以读写为主,听力为辅,几乎没有口语课程。 另外,我国大部分的大学生学习的英语课程是一样的,甚至教材也是统一的。 这样就很难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2.2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都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语法翻译法为基础,通过课文这个词汇和语法规则的载体,向学生输入一种语言模式,再加上大量的练习,以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这样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教学工作中去,彻底违背了“学生才是教学主体”的理念,很难培养出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而近些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日渐发达,以计算机网络为辅助工具的网络课堂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青睐,同时也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2.3
从数量和质量上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个人和教学素质。随着大学的连年扩招,班级规模越来越大,这样必然造成教师不能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听说能训练,代之以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而这种教学模式必然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大学英语教师不仅面临教学的繁重任务,还要为评职称而投入大量的时间写论文,搞科研。这样就必然造成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因此,国家要加大英语教师的培养力度,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
2.4
改革四六级等社会考试。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教学的风向标。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都是以四六级考试为目标的,重语法分析,结构处理,而轻视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基本交际功能。因此,造成了学生在考试中出类拔萃,在实际运用中却捉襟见肘,“寡言少语”。许多大学毕业生在应聘工作的时候拿出自己的或优秀、 或良好的四六级证书,但却听不懂,说不出。因此,改革四六级考试等评价体系,突出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考查势在必行,也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强烈和迫切期盼。
3.总结
英语素质在人才的素质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职业岗位对英语的应用能力要求也越来越广泛。社会己经习惯将英语水平看成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高校英语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优化教学过程,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便捷的教与学的资源和途径,做到多种感官并重,提高学习效率。把准高校英语教学的脉搏,在发展的道路上,培养大量质量高、语言精、能力尖的现代化英语人才,以满足社会现代化和国际化增长的需求,实现高校英语教学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赵亮 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系统现状、后果及对策[J].国外外语教学,2001
[2]束定芳 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6.
[3]蔡基刚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4]周诗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