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娜:基于大数据分析及整合的学生评教及反馈机制研究——以沈阳城市学院为例

作者:来源:时间:2017-03-08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最重要、最基本的方式,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和核心,是教师教学质量的集中体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各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教师本人和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要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评价及反馈。 

尽管我国的教育教学评价工作起步较晚,但是各个学校都意识到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性,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这方面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及实践工作,实施了各种评价方法。评教系统大多涵盖了专家评教、同行评教、学生评教三个层次,从不同的视角构成了三维立体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其中,学生评教处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通过学生评教开展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基本内容的教学质量改革,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改革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学生评教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关于学生评教有效性与可信度的争论一直不断,同时,由于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缺乏定量的评价方式,因此,虽然争议不断,但是在全国各个高校,学生评教工作都在广泛地开展。我校自搬迁绿岛校区以来,连续6年一直坚持开展学生评教工作,已经开展了10余次学生集中评教活动,主要采用过的评价平台有“正方教学管理系统-学生评教模块”、“我校机考试卷评分系统”、“学生自主研发的WEB版评教平台”;评价结果分别使用于教师年终绩效考核、教师职称评定、课程分级管理等。经过多年的尝试,以上多种评价方式及结果在不同时期对我校课程改革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校课程质量评价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使得教学管理部门对各方面数据的采集有了更高的要求,评教数据有效性的问题更加突出。面对此种情况,要求评教组织者需要进一步丰富评价理念、改善评价手段、更新反馈机制。 

根据信息技术研究机构 Gartner 的定义,“大数据”是指海量、高频、多样化的数据。这些数据在收集、存储、分析、可视化等方面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大数据背景下,我们重新看待学生评教,使得管理者在更高的层次上完成评教系统、技术、体制等方面设计。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原理,消除传统评教的种种弊端,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将学生评教结果真实、及时的体现及反馈,对课程质量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评教工作的几点建议: 

第一,建立发展性教学评价理念。以往我校评教采取最多的情况是对教师进行简单的分数评价,属于一种终结性评价,难以使教师成为积极的参与者,还会引起部分教师的异议,甚至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关系,有违学生评教活动的本意。而要做好学生评教工作,就必须确立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理念。学校通过广泛吸纳教师及学生意见,制定导向明确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此规定和指明教师教学活动努力的方向,从而对教师教学起到导向作用。 

第二,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体系。所谓“多元化”,首先指的是评价内容的灵活性与针对性。基于我校《课程质量评价标准》,须确定适用于定量评价全校教师的评教标准,但一直以来“不同课程同一评价标准不妥当”的呼声很高,如果将评价标准分的很细,那么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就大大降低。在此问题上,建议尝试使用由多部分内容组成的测评问卷开展学生评教,通过设计合理的评价内容及评定等级完成全校教师的统评工作。其次,“多元化”还应该体现在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随着我校获批首批向应用型转型试点学院,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往往有不同的教学定位和发展目标,相应的评价标准也应该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有所区别。对行业“双师型”教师、不同职称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群体进行划分,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发展期望,这样既体现了教师个体的差异性,又能够区别对待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将大大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三,建立“多维化”的观测模式。一个优秀的评教系统应当兼顾结果与过程。在期末进行的是单一时间节点的结果性评价,其结果可以用于教师的个人绩效考评;在课程中进行的是多节点的过程性评价,可用于课程教学的改进与提升。传统的期中、期末评教不能够即时性地反映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意味着教师难以利用学生评教的手段及时的改进教学,学生也不能够从教师改进后的教学中获益。建立一个学生随时即可参与评价的观测模式是提升学生参与度,从而提升评教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第四,建立即时性的结果反馈机制。学生评教本身并没有试图反映教师全面的教学业绩和水平,它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学生评教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让教师和学生都能了解评价结果,一方面教师需要了解自己在各项评价指标上的得分情况和所处的相对位置,希望确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到努力方向;另一方面学生也同样需要了解评价结果,希望看到自己的参与能给教学带来改变。因此,科学有效地反馈和处理学生评教的数据非常重要。 

评教工作下一步实施方案: 

第一,制定导向明确的学生评教测评问卷。根据“多元化”的建设理念,设计两个层次的学生评教测评问卷,第一个层次为“统评问卷”,适用于全校教师的量化评价;第二个层次为“阶段问卷”,适用于教师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阶段问卷”时,首先对评价主体即参评学生的组成进行分析,其次要对评价对象即任课教师的组成进行分析,同时,广泛征求教师及学生意见,吸纳到测评指标体系中。 

第二,推行“多维化”的观测模式。在学期初为全校全部课程建立用于学生评教的“蓝墨云班课”,并要求学生加入。日常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教师发展不同阶段的情况下,制定不同的评价内容及指标标准,随时利用“蓝墨云班课-测评活动”模块开展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测评活动。结果主要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期末阶段,使用相同的评价内容及指标标准开展集中评价,结果主要用于教师各项考核。 

第三,利用大数据分析理论对学生评教结果进行统计及分析。计划一个学年内开展10次日常的学生评教数据采集,2次集中的学生评教数据采集。针对采集到的广泛异构的数据源进行抽取和集成,对评教结果按照预定的标准统一存储。然后,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教师各项评价指标上的得分情况和所处的相对位置、等,从中提取有益改进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并反馈给相关人员。同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教师的职称结构、教师自身年龄、教师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关联性分析。具体来说,主要分为数据抽取与集成、数据分析以及数据解释几个步骤。 

第四,评教结果的反馈。学生在加入用于学生评教的“蓝墨云班课”后,可查看自己参与过的评教活动,评教组织者可随时利用云班课。及时将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帮助教师确定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到努力方向。同时,学生也同样需要了解评价结果,希望看到自己的参与能给教学带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