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淼:高等教育心理学在日常教学与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来源:时间:2017-08-28
杨淼
(沈阳城市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辽宁沈阳)
摘要:针对我校应用型大学定位而提出的PST-CCE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在学校领导以及各学院领导的带领下,各专业开展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并取得丰硕成果。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教师会教课,学生会学习,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实现教改、实现我校发展目标的重要一部分。
关键词:PST-CCE;教学改革;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方法;教学方式;学习动机
前言
针对我校应用型大学的定位而提出的PST-CCE(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地融入和适应工作环境,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在学校领导以及各学院领导的带领下,各专业都开展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作为一名入职半年的新教师,已经深切感受到了我校特有的教学特色。
无论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创新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教学重心都是学生,如何有效的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接受并消化知识,是教师永恒的目标。高等教育心理学是高等教育产生后,由各个时期专家学者不断完善而得到的包括学生心理、教师心理和教学心理等多方面的心理学知识。对于我们广大的大学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开展教书育人具有重要价值。
因此,在教学改革、课程项目化的前进道路上,我们要重视高等教学心理学在日常教学以及学社管理中的应用。
一、学习方法
大学生的间接经验学习包括聆听学习(接受学习)、读书学习(发现学习)和观察学习(模仿学习)。在认知学习理论中,布鲁纳提出发现学习,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阅读书籍和资料,独立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和行为。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并且提出要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班杜拉在其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观察学习,指通过贯彻模仿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
以上三种学习方法,不仅适用于大学生,同样适合于其他阶段层次的学生。从小学开始,我就有提前预习好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将自己不太懂的地方画上;在上课时,认真听讲,将自己画上的问题解决,再有疑问就问老师;课后,将全体学习的内容重新复习一遍。如此坚持下来,成绩要比很多同学要好。当时并不知道这些学习方法叫什么,现在知道这就是教育心理学中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有机结合的实例。
我们建工学院土木工程系的学生,几乎都是低于二本线几分的孩子,整体智力水平还是很不错的,只是在学习方法上存在着一定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够将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有机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很少同学能够提前做好预习,在课堂上大家聆听授课内容,而下课后也不会复习,如此以往,学生最后掌握的知识几乎为零。针对该问题,我的做法是,课堂上留出一部分内容不讲,而课后作业会涉及该部分内容,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并完成作业,下次课上对作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如难点,错误点等)。逐步培养起学生将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有机结合的能力,并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二、教学方式
现代大学教学中,多媒体得到广泛应用,它能够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视听信息,具有感知效果好,便于教学、节省教师板书时间等优点。但是,有研究也表明,多媒体教学效果与传统的板书教学效果并无显著。而且,如果设计不当,采用多媒体教学会产生降低学生学习学习效率和效果的“冗余效应”和“分散注意力效应”。在实际教学中,例如制图课上,老师通过大屏幕给出组合体的轴测图,大大节省了在黑板上画图的时间;例如大学数学课上,老师通过大屏幕给出极限推导的系列公式,没有相应的板书讲解,一带而过,造成很多学生不明所以,教学效果极差。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规避多媒体的弊端,将多媒体和板书结合,更好的为学生展示所学内容。例如,利用多媒体展示工程案例图片,物体受力动态变化模型,工程施工视频等等,让学生在视觉上更加直观的了解知识。而在介绍公式计算时,可以利用板书进行推导,条理清晰的给学生推导每一步计算,让学生慢嚼细咽,跟上教师的思路,很快掌握。
在学校的大力推行下,课堂上的教学方式又增加一种——蓝墨云班课。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移动终端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带给我们新的体验。通过云班课,我们可以进行及时测试,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相较与传统的测验,云班课能够在答完题及时给分,进行排名,更能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省却了教师批改时间。当然,也要注意弊端,例如大量长时间的云班课测试,浪费较多时间,反而留给教学的时间较少,造成本末倒置。
三、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学生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跃状态,形成学习积极性的过程。
如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给了三条:
第一,激发学习动机的外部条件。在保证课堂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搞好师生关系,建立良好有爱的课堂氛围,给予学生难度适当的任务。课堂的秩序也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反映。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当时的我是非常不适应的,因为大学的老师,上完课就走,很少提问,甚至一个学期结束了,他都不知道你是不是上他的课。从一个学生的角度看,老师的渊博知识值得我们尊敬,但是没有互动的师生关系不能让课堂让学生有很大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从第一堂课的教学开始,努力记住班上每名同学的名字,直接叫名字,而不是“那个同学”,拉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开端。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有同学对你产生抵触情绪,例如,对教师所讲内容嗤之以鼻,接教师的话说一些哗众取宠的话。针对这种情况,回以他一句笑话化解尴尬,同时要用我们的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让学生信服,这样在和睦融洽的氛围中逐步树立教师威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师眼里,应该没有好坏学生之分,每门课程对于所有学生来讲,都是新知识,每个人都有能力学的好,所以我们要一视同仁,在教学中给予每个同学相同的机会、相同的重视度。
第二,激发学生内部动机。这又回到了教学方式中来,在课堂教学中多多采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内容,同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该知识在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价值。
第三,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首先,及时提供反馈信息。再次,适当表扬和批评。再次,适当运用外部奖励。最后,改革学校和课堂奖励结构。作业作为反馈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提供反馈信息的基础。通过学生作业的批改,发现学生的问题,例如内容理解错误的地方,没有掌握的地方等等。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可以针对性的讲解这些问题。同时,可以在作业上写一些鼓励的话语。在课堂上鼓励同学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给敢于站起来回答的同学予以肯定和表扬。对于达到某种程度的期望同学,予以物质上的奖励。例如,在通识讲座上,我设置了有奖竞猜环节,对答对的同学给予侦探徽章的奖励,充分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效果非常不错。
结论
在我校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教学改革中,我们既要创新课程设置,加强项目化教学,同时注重高等教育心理学在日常教学以及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1、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将有意义的发现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机结合的能力;
2、教学方式,将多媒体教学方式和板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云班课;
3、课堂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适当的鼓励表扬以及奖励,激发学生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