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祥:立足学生发展 强化思想引领 创建协同一致、合力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

作者:来源:时间:2017-09-11

立足学生发展  强化思想引领

创建协同一致、合力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 

(校团委 高祥) 

沈阳城市学院一贯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坚持育人为本 注重能力培养”为办学宗旨,始终牢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学校大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格局,立足学生三自教育,发挥新媒体优势,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全面育人体系,奋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一、创新工作理念 

学校大胆创新,改变以往学生工作队伍“一手抓”思政的单维形式,确立了以“辅导员、班主任、生活导师”为主体的三位一体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网络立体化育人理念,促进师生协同成长。学院辅导员、社区辅导员各司其职,分别肩负起学生“生活服务、情感相容、思想引领、学业指导、就业导航”的职责,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实行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制,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在育人工作的优势;构建全员参与的导师制,学校从校领导到每一位教师,每个人负责6-8名学生,担任学生的生活导师,通过见面聊天、上导师课、指导论文、聚餐和网上交流等方式与学生建立起密切的联系,通过线上、线下的全方位接触,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努力,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能够真心指导学生、关心学生、帮扶学生,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全员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模式,破解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孤岛现象”,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让学校各方力量、各种资源、各门课程都能发挥育人功能,真正实现了育人的“协同效应”。 

二、创新工作机制 

   学校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抢占互联网阵地,探索大学生思政教育新路径,将新媒体的吸引力转化为思政工作的说服力,将新媒体的感染力转化为思政工作的影响力,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针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大量“碎片化”时间和网络实时传播、无缝衔接的特点,以学校官网、绿岛电视台、校刊《白桦林》为主阵地,以校官微、校团委、学生处等30余家微信平台组成的校园新媒体矩阵为多元传播载体流,实时倾听师生心声,反映师生动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大学精神文化。既发挥教师在舆论导向、思想引领、业务培训中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自选、自编、自营”微信平台,提高认识、锻炼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挖掘了学生潜在的“隐性知识”。 学校利用网络调查问卷、网络行为数据等技术手段,持续多年对全校学生政治观点、思想动态、心理健康、学习状况、生活需求等方面数据进行系统采集、动态观测与综合分析,借助网络大数据,把握学生思想新动态。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学校已探索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范式,让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中实现“观客”和“创客”的角色互换,为学生打造了时时、处处、事事受教育的网上精神家园。 

三、创新工作模式 

学校不断创新思政工作模式,转变以往“教师主宰”的工作模式,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三自教育”新模式,其核心就是“学校放手、学生动手”。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活动组织参与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教育功能,学校共有校院学生会、社区自管会、体育俱乐部、美育艺术团、行业社团、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组织百余个,每名在校学生至少参与一个“三自教育”学生组织,每个学生组织均由学生自管,教师指导,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共同开展学生权益维护、文体活动开展、学生思想调研、校园民主文化建设,把学生组织建成了“思想教育、文化交流、行为养成”的素质提升基地。大力践行“全民参与 平等竞争”的校园民主理念,坚持学生领袖学生选,每年9-11月为学生干部“选举季”,是一次校园民主盛会,学生干部的竞选,教师只是“观客”,复归“学生本位”,从校学生会主席到班级班委,都要接受全体学生的考验和认可,人人都可以参与竞选,人人都有权利表决,“一人一票”已经成为校园民主选举文化。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工作模式,从确立一种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机制入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运营新媒体平台、策划组织校园活动、校园环境维护、生活秩序自律,引导学生从被动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参与者和自我教育者,有效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以培养学生的“三自教育”能力为切入点,发挥思想教育工作在学生道德素质“知、情、意、行”中的浸润功能。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思想引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拓展立德树人渠道,探索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范式,学校也将继续努力助推高校思政政治工作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