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探讨与研究
作者:来源:时间:2017-10-16
摘要:本文论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现状,同时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类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英语教学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市场、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改革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及改革进程的加速,社会对人才的发展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要求有较高的英语运用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大学,在新形势下,肩负着培养新型人才的神圣使命。为适应中国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及学生就业的需要,英语教学应朝着素质教育方向改革,即“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以就业为导向,注重教学实践,以培养学生在职业范畴内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
应用型本科教育兼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双重特性,这种双重性要求其必须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其特色体现在许多方面,其中具有应用型特色的培养目标最重要。培养目标应体现职业性、定向性、应用性、整合性特征。职业性要求教育以能力为中心,以满足岗位或职业需要为导向,从职业岗位出发,传授相应的知识,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定向性要求教育直接针对社会职业岗位培养学生,强调学生在毕业时具有定向职业岗位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应用性要求教育高度重视学生知识的实用性,培养能胜任特定行业基层岗位需求的应用型英语专门人才。整合性要求课程目标不限于某一领域知识的积累,而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广泛的知识和应用技能,形成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价值观,提高毕业生的职业能力。
1.
1.1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严重的差异
因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情所致,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高考本科录取的最后一栏,经过普通高校层层遴选剩下的学生进入应用型本科学院,学生的总体成绩和素质便可想而知了。少数学生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入学后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译等能力;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希望在大学里能够好好补习以前未能掌握的英语知识,同时也迫切希望学一些专业英语,为以后的就业服务;还有少部分学生英语一片空白,他们早已习惯了在英语课堂上听天书,对英语失去了信心,甚至产生了抵制情绪,只是迫于考试而消极被动的学习。
1,2
应用型本科公共英语教材相对丰富,英语专业优秀教材较少,有些课程甚至没有一本专门针对应用型本科的教材。近年来,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队伍的不断壮大,应用型本科专业英语教材陆续出版。这些教材较之以往的教材,在科学性和实用性,特别是选材的先进性上,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作为应用型本科英语,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英语教材应该在考虑其专业特色的基础上突出其岗位特点,不宜过于专业化和学术化,教材的内容应该避免与基础英语教材内容相重复。但应用型本科类英语专业所使用的教材没有跟上应用型本科专业发展的步伐,未能体现应用型本科的“实用性”特点。
1.3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在一年级开设大量公共基础课和少量专业基础课,到了二年级就开设大量专业基础课及少数核心专业课程,三年级开设专业选修课。以上教学计划使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相对脱节,也无法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删除与实践脱节的纯理论课程,改革英语专业基础课使其与专业课更好结合,突出实用性刻不容缓。目前应用型本科学生毕业实习和择业一般在第七学期就开始了,因此第四学年的理论课教学效果往往不佳。这对专业教学计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一二年级我们要完成所有重要的专业课,尤其是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三年级以实践课和选修课为主,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计划的圆满完成。
1.4
就学生测试体系来说,在我国最流行的还是通过卷面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学习效果。而应用型本科的学生为了毕业后有更强的竞争力也往往选择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对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场考试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人们始料不及的。从测试理论的角度来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走的是一条结构主义的老路子,其特点是重视语言知识和语言形式,忽视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不符合现代语言测试的发展方向。很多人怀揣四、六级证书却不能开口、不能下笔,这就充分说明了这种考试的缺陷。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应探索不同于普通英语专业的考试方法,鼓励学生培养英语应用能力。
1.5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
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要培养各类涉外岗位上的应用人才,英语对于毕业生主要起到工具的作用。英语技能培养在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教学中占有基础地位,没有过硬的英语技能,外事英语、商务英语和旅游英语都无从谈起。因此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的教与学构成方向应是以技能为平台,以专业知识为发展的模式,即在英语语言技能这个平台上发展其它专业技能,如外事方向、商贸、旅游等技能。但是目前在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所学的专业技能也只是停留在理论上,没有真正达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
2.
2.1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需加快教材建设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好的教材可以起到鼓励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英语教师要根据社会对所教专业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实际需求,有选择性地使用英语教材,侧重发展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强化学生的英语职业技能。教材的选择应当考虑不同专业的特色和岗位的特点,侧重从各自的实际生活领域和职业岗位中选取教学内容。目前的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教材仍没有摆脱本科教学的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各院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把教材编纂作为重要的科研项目进行立项。教材建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优秀的教材教学效果就无法保证。我们应以教学实践指引教材编纂,以教材编纂促进教学实践。
2.2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根据行业标准、职业资格要求进行调整,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教师应从教育职业性出发,为其精确定位,紧密围绕行业和企业对外语技能的要求,强化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强调应用性。英语教学应融学习于使用之中,面向市场,将“基础型”英语教学转向“应用型”英语教学。教学中既应加强专业基础知识,更应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加强实际应用的能力。将外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和交际实践的具体目标细化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从而培养和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和岗位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为英语教学赋予旺盛的生命力。
2.3实现多元化能力考核办法:英语等级证与职业英语技能证书并行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的标准是“实用、够用”,为适应市场需求,遵循就业导向,应丰富英语等级考试的对象。除了传统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ETS)也是很好的选择。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各部分内容都突出了应用型、实用性的特点,能够较好地检测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把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作为英语教与学的检测手段,对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了一定的辅助和促进作用。此外,各行业独有的职业英语技能证书具有行业的适应性,是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鉴定性考试。学生就业时持有一份职业英语技能证书会更有专业性和说服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研究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据此调整教学内容,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资格证书的考试,增强毕业生的上岗竞争力。
2.4变革专业教师用人制度,引入“业师”
改革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类英语专业教师全部由本校专任教师充当的制度,根据学科课程设置聘请岗位企业行业人士或专家以及兼职教师充实外语教学队伍。来自岗位一线的专家能手,如谈判高手、外贸人员、涉外高级导游人员等,他们都具备岗位需要的丰富的实践技能,可以结合自己的岗位特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提出改善知识结构方面的建议。学生所学即将来所需,也能提高学习效益,增强学习积极性。来自岗位一线的专家能手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所积累的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弥补专职外语教师专业岗位知识储备不足的缺憾。
2.5走产学相结合之道,实现学校———就业岗位的“零过渡”
为了培养学生适应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学生作为职业人所具有的职业素质,应用型本科教育必须要进行实践性教学环节,并且不能只在模拟状态下完成。实际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经历和体验,即真正“职业人”顶岗锻炼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这些只有产学研结合才能实现。应用型本科英语教学应和其他专业教学一样,从教学课时中分配出一部分实训的时间,把课堂教学和就业所需的实训教学结合起来。这能提升英语就业教育的环境,有助于弥补课堂教学口头传授的不足,增强语境的真实性。因此,院校可以和与本校专业相关的、具有一定外事业务的企事业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合同,建立实训基地。校企协作完成教学计划,合理设置英语教学实训课时,由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参与企业岗位培训,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去应用和解决英语问题。
参考文献
[1]崔岭.大学英语教学的新理念、新系统、新模式、新方法.外语界,2005,(1).
[2]黄晓彤.论模块式课程设置在高职英语专业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研究,2006,(03).
[3]教育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李丹.社会就业导向与高职“实用英语”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5(14)
[5]孙国风.关于高职英语教改的一点思考[J].四川省情,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