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口语课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来源:时间:2018-11-26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指的是教师通过微课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利用起课下的学习时间,观看视频,自主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语法知识、词汇知识和基本句型等相关背景知识,然后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下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有目的性的教学活动。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课前的相关信息,监督并帮助学生解决学生无法自我解决的问题。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可以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利用所有的课余时间去查阅需要的材料。
关键词:翻转课堂
传统课堂是由教师统一讲授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口语训练而言,毫无任何帮助,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与习惯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学方式与内容,教师也很难改变他们的教学习惯以满足所有的学生,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容易造成教师教和学生学不匹配,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降低,最终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在翻转课堂中,由于学生可以在课前根据自己的习惯通过观看教学课件的形式完成知识的传授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学生的学习小组讨论,根据具体情况了解并回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必要的时候可以将遇到相同问题的同学组织到一起成立辅导小组或举行小型讲座。采用翻转课堂,使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教学内容与材料主要在课外传授,而课堂时间用于问题解决、深入理解、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翻转教学是一种综合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学习新的教学内容,家庭作业则在课堂完成,教师向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指导和互动。这些概念指出了翻转课堂的基本内涵,即翻转课堂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课堂上的知识传授移至课外;腾出的课堂时间用于知识的深入理解与应用;实现理解与应用的策略在于个性化指导与互动以及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
利用翻转课堂的推动作用,要打破现有的谁是教师,就由谁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传统做法,建立一种新型的评价机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观看自己的任课教师的视频来学习,也可以观看其他老师的视频来学习,只要能够顺利通过学习,都应该计算学分。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更多的是需要学生在课下通过相互的交流实现口语技能的掌握,那么在项目教学的驱动下,学生更容易掌握基本的知识及语言技能,同时达到语言交流的目的。第一,实现口语个性化教学。讲授在课外完成,学生可以暂停以思考所讲内容,重播以再看一遍;而且,可借助移动装置随地观看视频而不必在一固定地点进行,课堂上,教师不必向全体学生提供一刀切的讲授,学生获得个性化的教学。第二,实现素质提升。在团队合作学习中,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往被用作获得知识的途径,这样教育则成为自然的过程。在社会化互动中,学生的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和自觉性等方面素质得到提升。第三,实现口语知识的自我建构。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者而是辅助者,学生则不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教师作为辅助者,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过程,让学生对口语教学内容形成他们自己的理解。这样,学生能够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积极地建构知识。第四,实现高水平的大学英语口语认知目标。布卢姆将教学中的认知活动按认知水平由低级至高级分为六类,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带着课外获得的知识,在课堂集中于知识的应用,教师成为辅助者,引导学生走向高水平的认知活动。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第二个阶段是“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阶段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老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翻转课堂中运用的口语教学视频,大多数的视频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比较长的视频也只有十几分钟。但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口语学习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查找起来也比较方便;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生的口语自主学习。
因此翻转课堂营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环境,利用教学课件将学习内容永久保存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学习的过程可以安排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不必担心课堂上由于自己分心或者生病、参加课外活动等原因而错过老师讲解的内容,并且在观看教学课件的过程中,随时可以根据自己对讲授内容的接受程度来重复教学课件内容或调节教学节奏。对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可以先记下来,到课堂上与同学和老师共同讨论,这种方式使学生从需要在传统课堂上被动地听教师讲课的接受者,转变成可以主动地提出问题并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的研究者。学生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得到老师的个别指导,真正做到了个性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