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笑宇:浅析微格教学在团体心理咨询课程中的应用

作者:来源:时间:2019-04-04

 摘要:微格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技术手段,一直被广泛的应用在教学工作中,用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本文将微格教学的模式与团体心理咨询实践相结合,使团体心理咨询的实践不仅仅拘泥于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让同学们在课下利用课余时间加强练习,在课堂上对录制的录像进行分析,最短的时间找出问题的关键点,使学生们的咨询技能得到质的提升,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共同观看微格录像的同时寻找问题点,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一定的实践基础。

  

关键词:微格教学;团体心理咨询 

  

  

1.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或在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它是建筑在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微格教学自80年代中期引入中国后便深受各大师范类院校的关注,受到了广泛的应用,80年代前美国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的师范类院校便率先接受了这一培训方法,国内也有部分专业将微格教学的方法应用到教学中,提升学生专业实践技能。 

2.微格教学在团体心理咨询实践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由于团体心理咨询课程的课时安排有限,除去讲授课时的时间,课堂上学生可以用于实践的课时相对较少,团体心理咨询作为心理辅导中的重要分支,由于课程特点,需要学生在积累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大量的进行实践。学生作为今后为其他团体进行心理咨询的团体心理咨询师或团体活动中的团体领导者,只有在自身经验足够丰富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讲团体辅导的技能应用于日后的工作中。将团体心理活动的实践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课下完成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做到全部点评,在此种情况下,学生将课下的实践以微格的形式进行录制,教师观看后可以有针对的将录像中出现操作问题的地方在课上给同学们播放,让所有同学共同思考问题所在,在增加实践练习的同时,又可以有效的缩短发现问题的时间。效果优于教师仅在课堂实践过程中的指点。 

3.微格教学在团体心理咨询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3.1“微格模式”课后作业的布置 

    在教师将专业理论知识讲授完毕后,本学科会进入课堂实践阶段,由学生进行团体活动方案设计,并在完成方案汇报后由小组负责主持以班级为团体对象的团体方案,由于每组汇报人数较多,课时原因,很难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做成领导者,所以在课堂上没有做团体领导者的同学需要在课下做为团体方案的领导者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所以各个小组内,没有做过领导者的同学都以微格的模式进行录制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作为小组项目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3.2课堂分析与讨论 

    在课堂上老师将录制视频中出现错误的地方播放出来,同学们进行观摩过后,教师组织同学进行课堂讨论,分析示范者的成功之处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假使我来做领导者,该如何应用此领导技能”展开讨论。通过大家相互交流、沟通,集思广益,酝酿出这次团体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应用领导方式的最佳方案,为今后的就业实践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做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累积时数。 

3.3课后评价反馈 

    作为微格教学重要的一个步骤,在大家讨论后,先由录制者进行自我分析,对其作为领导者过程中是否达到团体活动目标进行分析,以及他是否完全掌握了领导者该扮演的角色,进行综合的自我反馈。然后指导教师对同学们的讨论结果以及录制者的领导角色进行点评,必要时教室可以做出相应的示范,达到提升大家团体心理咨询能力的效果。这样既可以让大家印象深刻,又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 

结束语 

    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下,面对需要大量时间增长实践技能的课程,微格教学无疑是短时间内能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最佳选择之一,由于心理学专业的特殊性,需要大量的专业实践,本着我校侧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模式,在社会需求为主导的前提下,心理系教师尤其可以利用微格教学的方式,课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课堂上也可以让同学们乐于自主思考,将学生的思维带到课程实践当中,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士献,李永平.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综[J].高校论坛,2010,106-7. 

[2] 薛玉香,王占仁.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