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运用图式理论提高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研究
作者:来源:时间:2019-10-14
摘要: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大学生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图式理论对提高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建议将阅读理论运用到英语教学实践中,以期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图式理论;英语阅读;提高
阅读理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和技能,在没有良好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要学好英语就必须通过阅读来掌握这门语言。英语阅读也是英语学习者其他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英语学习者通过英语阅读培养了阅读能力,并以阅读能力为基础去发展其他各种语言能力,如写、听、说、译的能力。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学的重要活动。总之,英语阅读是英语语言学习的重要渠道,决定了加强大学生英语阅读的必要性。
1.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
1.1理论基础
鲁梅哈特(D.E.Rumelhart)在作了大量的研究之后,提出了图式理论这一心理学概念。图式是人头脑中存在的知识的单位,是人们已有的各种知识的总和以及与此相联系的认知格局和模式,是对过去体验和反应的一种能动的组合。阅读的图式理论认为,任何语言材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本身无意义,语篇只是在读者如何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Schemata)追溯或构建意义的过程中起指示作用。图式是认知的基础,人们处理外界的任何信息都要调用大脑中的图式,依据图式来解释、推论、概括吸收外界的信息。阅读理解实质上就是读者利用自己的图式对阅读材料进行的一种积极思维过程。读者会试图从读到的材料中找出线索,推论出自己认为合适的图式,继续阅读,这个图式或者被进一步充实,或者被否定,重新选择新的图式。阅读理解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被激活(activated)的背景知识与阅读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读者与阅读材料共有的背景知识越多,两者交流就越容易,读者从中了解的信息越多,理解就越深刻。图式理论引导我们从认知的角度去探究阅读理解过程的本质,从根本上改变了把阅读教学视为单纯的认词释义的传统模式,对我们的阅读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1.2 现实意义
心理语言学家认为,阅读理解是在已知和未知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阅读者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与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发生作用而实现知识建构的过程。而大学生已有的汉语知识体系与英语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之间难免会产生多种矛盾,故而使阅读者在实现知识建构的过程中遇到各种障碍。大量阅读英文书籍对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校学习期间,英语阅读是他们获取英语语言知识,提高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的提高能够使学生全面形成英文思路,有效扩大知识面,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英语阅读也是人们了解世界发展的主要手段,是个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在社会竞争日见激烈的今天,世界上有近2/3的科技文献是用英语书写的;阅读能力即获取资信的能力,它将直接影响个人的成败。
2. 大学生英语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
2.1缺乏阅读兴趣
学生上课态度消极导致了阅读效率低下,学生只是被动地随着教师转,听讲、记笔记、做练习,而不是主动积极地思考,提出问题以期在答疑解惑中提高对语言的认知能力。有些学生在阅读中甚至对阅读产生厌烦或恐惧的心理,不知所读内容或无法读下去。阅读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心理过程,它是作者与读者双方共同参与的积极思维的智力活动过程。如果只注重基础知识而忽视良好的阅读心理,学生在阅读时容易产生急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感,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阅读效果,使阅读成为消极的应付和被动阅读。如果这些不良情感持久地存在于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就会影响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2.2 欠缺良好阅读习惯
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存在回读、声读、指读等不良阅读习惯。回读是倒回来重新阅读的现象,其原因是学生唯恐自己忘了所读内容或确实没有理解和记住自己阅读的单词或句子的意思,自然地回头再读一遍的现象;这种回读的习惯必将影响阅读速度和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声读是指在阅读时喃喃自语地把单词念出来,有时也可能是无声地动动嘴唇,另一种较难察觉的阅读形式是心读,即在心里默念每个单词的发音;这种习惯不仅有碍阅读速度而且由于过分依赖语音而忽略语意,影响到阅读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指读是指用手指或笔尖指点着单词逐个慢读,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在平时阅读中养成的不良习惯所致。经过了多年的英语学习,学生们会不自觉地养成各自的阅读习惯,好的阅读习惯会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而坏的阅读习惯则会阻碍阅读速度的提高和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2.3 阅读技巧欠佳
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阅读速度太慢,另一方面阅读量太小。很多外语学习者在阅读时一个词一个词地读,碰到生词就查词典,不查就觉得读不下去。同样,碰到一个句子不太懂,也要停下来思考好半天,造成阅读行为的中断。另一方面,把泛读变成了精读,阅读速度太慢,结果阅读量太小,极大地影响了阅读效果。对阅读策略缺乏恰当的指导与训练是阻碍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原因。
2.4 背景知识狭窄
大部分大学生知识面比较窄,对英语语言的文化涵义和社会背景了解不多,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们就不能激活自己头脑中与阅读材料相联系的相关图式。纵览大学英语的阅读理解文章,可以看出大多数英语文章主要来自于英国和美国的原版报刊和杂志,文章包罗万象,通常包括:历史、文化、人物传记、科技、地理、生物、一般常识、文学等。可见缺乏背景知识势必造成阅读的障碍。
3. 图式阅读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3.1养成良好的阅读心理
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告诉学生阅读中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遇到难词难句不要紧张,保持情绪稳定,注意力高度集中,抓住突破口。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任何恐慌,过分紧张的情绪都会形成一种消极因素妨碍大脑的正常思维功能。因此遇到困难一定要从容不迫,心无旁骛,这样才能对所读文章印象清晰,理解深刻。同时,教师的教学要灵活多变,语言要生动幽默,并适时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学生体验到英语阅读带给他们的愉悦与成功,从而逐渐摆脱消极的心理障碍,提高阅读兴趣。还要培养学生独立的、足以适应未来需要的英语阅读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研究的核心。教师必须认识和了解阅读的心理过程,并在阅读教学中遵循阅读过程的规律,突出学生自主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使学生顺利地从“被动阅读”走向“自主阅读”,实现阅读教学的飞跃。
3.2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引导学生养成连贯阅读的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起对自己记忆力和理解力的信心:①矫正有声阅读和心读,培养默读能力。实践和研究证明,无论是声读还是心读,都会延长文字符号转换为信息的编码过程,阅读的速度必然受到限制。②以语义为单位视读。逐字阅读人为地限制了视线的移动速度,因而会影响阅读效率。正确的阅读理解应以意群为单位,同时通过过渡词等连接而保持思维的连惯。③减少眼停次数,扩展视幅(eye span),克服回视。视幅是指阅读时眼睛在单位时间内覆盖文字的最大限量。视幅大,阅读速度就快,阅读效率就高。④阅读时全神贯注,遇到生词通过构词法及上下文猜测词义。
3.3 掌握阅读技巧与策略
3.3.1 词汇教学中正确处理生词
一方面词汇应集中教学,教师可按照类似、对比、联想、连接等方法使词汇进入学生大脑网络,并按词的出现频率分阶段循环,使学习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足够多的单词。教师在传授词汇意义时,有必要把词汇所蕴含的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引导他们挖掘和理解特定文化背景下词汇的深层含义。这样学生可将各种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同文学信息很好地结合起来,提高对文字符号的解码速度,真正理解语篇所传递的信息。
同时对阅读过程中出现的生词,并不是所有的词都值得学。学生必须学会忽略那些对直接的阅读目的不重要的单词,只要不影响文章的理解,将它跳过有利于阅读的速度。也可以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去猜测其意思,有些长长的人名和地名不好记也不好读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注意,为了往下读,并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符号代替。另外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尽量不去查词典,因为查词典既费时间又会分散对材料的理解。
3.3.2 提高英语阅读速度
我们必须具有迅速获得信息的能力,科学、多样、灵活、高效的阅读方法能大幅度提高阅读者的读书速度和记忆效率。第一,要有时间限制,要有一定的强迫性,让学生计时、限时地阅读一系列文章片断,并围绕这些文章片断提出种种有助于提高理解率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即理解测试,这对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理解水平是非常有益的。第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继续加强对学生已知技巧的培养,如:寻读(scanning)、略读(skimmin)等。同时还要向学生介绍不常使用或不太熟悉的阅读技巧,如:篇章的分析(recognize the patten),作者意图(guess the main idea)的猜测等。教师也可在课堂上利用一定时间进行操练,用阅读技巧指导阅读实践,指导学生抓关键词、主题句,逐步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
3.3.3扩大阅读量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仅靠课堂教学是难以实现的,必须选择和利用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开发阅读资源,有效补充课外阅读材料,如简写的文学名著、浅易的幽默故事、科普文章、报纸、杂志、网络资源等。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进而提高其阅读能力。
3.4 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激活其图式
学习语言必须了解和熟悉与这种语言有关的文化,因为一种特定的语言总是和拥有这种语言的民族的历史、文化、社会等背景因素息息相关的。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加强学生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教师除了讲解语言文字本身以外,还应该讲授和引导学生查找他们原来不知道的背景知识和与文章有关的其他知识,加强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丰富学生头脑中的图式知识结构。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能激发学生阅读的思维和想象,激活其图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读材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辅助手段如地图、画册、书刊、录像、幻灯片、多媒体等,在阅读前给学生讲解有关的背景知识,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一些英语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风土人情与生活方式等。
此外, 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在阅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教学中就要以唤起学生头脑中的图式为目的,通过对文章题目插图关键词等线索的讨论激发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帮助他们理解阅读中碰到的新内容,以提高阅读速度。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首先阅读资料后面的练习题,一方面可以帮助了解文章内容激活有关图式; 另一方面能使阅读更有针对性,将阅读的重点放在有关问题的语句上以寻找答案。预测是激活图式的一个重要的方法。阅读不是被动地接受和理解信息的过程而是不断预测---验证与修正预测---进一步预测的循环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借助逻辑语法文化等线索,对文章的主题体裁结构以及相关词汇进行预测。成功的预测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下一步的阅读与理解做好向导性的铺垫。
结束语
克拉克说过,每个教师都应做阅读教师,所有的教师都必须正视学生阅读的必要性。阅读是外语学习者吸收信息、提高外语水平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只有具备用英语获取信息能力的人才能获得更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真正了解阅读的本质,并将阅读理论运用到英语教学实践中,才能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蔡春梅.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科学教育论坛,2005(13).
[2] 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 高利华: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6).
[4] 刘增美,陈伟.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J].当代教育科学, 2005(07).
[5] 陆裕婷.影响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因素分析以及教学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5, 21(05)
[6] 汤艳: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教学[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4,(3).
[7] 邹飞.外语课堂教学互动策略的研究[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2.
作者简介: 徐雪(1980年1月生),女,满族,籍贯:辽宁黑山,沈阳城市学院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英语文化、英语教学。
E-mail: windflowerxx@sina.com 电话:182 02483946
地址:沈阳市苏家屯区梧桐大街2号沈阳城市学院语言文化学院专业英语教研室 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