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岳罡:现代汉语“自主学,动手学”实践教学建设探索
作者:来源:时间:2019-10-14
摘要: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具有工具性质,对形成学生语言规范意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现代汉语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关键词:现代汉语;课程目标;实践教学
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应用型本科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现代汉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形成学生语言规范意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提高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的主要途径是实践。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做中学”,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现代汉语实践教学建设也应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使学生“自主学,动手学”的教学体系。
一、现代汉语实践教学目标
现代汉语课程具有理论性与工具性。用人单位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口语表达、书面表达能力提出较高要求。应用型本科学校的现代汉语教学要强调现代汉语的工具性。在“坚持育人为本、注重能力培养”的理念指导下,现代汉语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分解为三个层次:准确、生动、连贯。语言表达能力由词汇认知能力、词性辨析能力、词义理解能力、句子构造能力、句式调整能力、病句修改能力等下位能力支撑。实践教学目标就是设计教学环节针对性地训练相关能力。
二、现代汉语实践教学内容
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能力的培养需要相关知识准备。传统现代汉语课程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六个部分。应用型培养模式下,现代汉语课程的学时有所压缩,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对相关知识进行提炼整合。
绪论部分讲授现代汉语的含义、构成、形成过程、地位等知识,理论性较强,对语言运用能力指导较弱。可以将本部分内容与“汉语发展历史阶段”整合,在古代汉语课程中讲授。
语音部分的理论性知识同语言学概论有较大重叠,可以安排在语言学概论中讲授。语音部分的实践内容纠音辩音、朗读朗诵可以安排专业导论课程的职业素养模块进行实训。
文字部分的理论性知识与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都有交叉,可以在相关课程中整合讲授。文字书写训练可以在专业导论课程的职业素养模块安排课后练习。
现代汉语课程主要讲授与书面语言表达相关的词汇、语法、修辞三部分内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汉语的常用分析方法如同义词辨析法、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替换比较法等将是实践教学的重点内容。
三、现代汉语实践教学原则
现代汉语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要遵循三条原则,趣味性、时代性、应用性。
(一)趣味性
趣味性就是在实践内容的设计形式上要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导下促使学生自主学,动手学。趣味性是“自主学”的前提。在课堂教学成语知识时可以设计成语接龙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在游戏中竞争、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成语词汇量进而主动学习,掌握相关成语知识。
(二)时代性
语言是时代的反应,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汉语也在不断的变化。流行语、新媒体语言、追求个性的表达方式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为同学们喜闻乐见。动手学就是启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教学设计需要为学生提供紧贴生活的鲜活的案例。课外实践教学可以为同学们布置社会调查活动。安排同学们分组调查一定范围内宣传牌匾中存在的语言问题。在调查中学生可以利用现代汉语知识分析身边的语言现象,进而增强语言分析能力。
(三)应用性
应用性是现代汉语工具性的体现。可以将现代汉语实践内容与创新创业项目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动手学”成果的转化。“牙牙学语”幼儿启蒙教育平台是18级学生的创新实践项目,现代汉语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为学前儿童设计注音读物。在任务进行中同学们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锻炼了语言运用能力;一方面将所学知识进行成果转化,获得成功体验。
四、现代汉语实践教学形式
以“自主学、动手学”为特征的现代汉语实践教学形式分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两个部分。
(一)课内实践
语言分析方法是学生“自主学、动手学”的工具,课内实践是掌握分析方法的主要途径。
“自主学、动手学”为了形成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形成是通过训练产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养成需要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辅以必要的课堂训练。现代汉语的课堂应该是讲练结合的。现代汉语的课堂讲授要把重点放在迁移能力更强的语言分析方法的讲授上,边讲边练。
替换法、剩余法、插入法,用于区分语素、词,对确定语言单位性质辨析词性具有重要作用。对比分析法通过有无的区别发现词义的细微差异,可以用于区分近义词。层次分析法用于分析复杂短语结构,可以区别多义短语和解释复杂短语内部结构。中心词分析法可用于缩略句子,检查句子成分残缺。语义特征分析法描写词的义素特征揭示词的语法功能。
在进行相关知识讲授后随堂带领同学们分析语料《春》《背影》《荷塘月色》,训练学生动手操作,再练习中纠正错误认识、掌握知识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二)课外实践
课外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分组学习。分组学习是指学生在自愿结合基础上形成学习小组,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完成相关课题学习。分组学习可以安排任务量相对较大的任务,在完成任务时组内成员相互促进互相帮助动手实践共同提高。
1. 相声脚本编写任务
相声是语言的艺术,也是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之一。在词汇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现代汉语词汇体系,我设计了一个任务,请同学们分组利用词汇知识创作相声,选择优秀的段子在迎新晚会上演出。同学们“创作”积极性很高,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扩大了词汇量,巩固了同音词、近义词、反义词等知识。
2. 网络新词考察任务
网络新词是通过互联网流行的语言,形式新颖、表达灵活受到青年学生的喜爱。为了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词语使用规范,我设计了“网络新词”考察任务。同学们分组对某一新词进行语料搜集、分析,探讨词的理据性进而分析新词的规范性。此任务可以训练同学们资料搜集和词语分析能力。
3. 公众号病例诊断任务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微信公众号成了组织宣传形象获得受众的主要途径。公众号文章是同学们日常阅读的主要内容,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面积广的特点,正因如此公众号文章中一旦出现语言问题对公众语言规范的影响也更大。在语法部分我设计了“公众号”病例诊断任务,布置同学们对新闻类微信公众号文章进行考察。 在实践中训练同学们分析语言材料,发现、修改病句能力。
4. 组内习作互评
周记是同学们对日常生活的记录。写周记是学生内部思维向外部思维转化的语言实践,是语言输出的主要形式。安排同学们每周写作周记,可以训练同学们的书面语言表达。让同学们互评互改可以加深同学们对语言运用的理解,在相互学习中逐步尝试、纠错、修改、借鉴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现代汉语的实践教学是一个课内外结合的整体系统。教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要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监控。师生配合才能更好发挥实践教学的效能。
参考文献
[1]李秀萍:《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现代汉语实践教学的探讨》,《现代交际》,2015年第418期。
[2]梁永红:《高等院校非师范类专业现代汉语课程实践教学研究——以长治学院中文系为例》,《长治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3]罗洁清:《开发汉语实践课程,提高学生语用能力》,《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81期。
[4]杨琳:《也谈现代汉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语文学刊》,2013年第7期。
[5]安俊丽:《现代汉语课程实践教学的构想》,《语文学刊》,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