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市学院课程质量评价标准
作者:来源:时间:2016-11-24
一、
观测点:
1、课程设置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清晰,课程价值和教学目标明确。
2、能够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兼容性和系统性。
3、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和动手学,培养学生的可转移能力。
(观测点呈现形式: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案。考核完成时间:开课前和开学第一个月)
评价标准:
A: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明确,有具体可考核的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知识点与能力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非常清晰;
B: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地位和作用比较明确,有明确的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知识点与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比较清晰;
C: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有较为明确的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知识点与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清晰;
D: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模糊,培养目标不明确。
二、
观测点:
1、课程能够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设计出科学规范的教学方案,并能够完全体现在各种教学文件之中。
2、课程设计能够充分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科学组织教学内容,形成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一体的教学项目或模块,工学结合、习学并进,达成课程预期的教学目标。
3、课程设计能够充分运用实践化教学方式,合理利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分组讨论、课前预习、课后作业、课外阅读、课程考试等多种形式,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
积极性。
(观测点呈现方式:教案、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指导书。考核完成时间:开学第一个月。)
评价标准:
A: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项目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文件齐全规范;
B: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有一定的教学组织设计,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文件齐全规范;
C: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组织设计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文件齐全规范;
D: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无教学组织设计,上课照本宣科。
三、 教材建设
观测点:
1、形成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校本教材。
2、编写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讲义。
(观测点呈现方式:教材、讲义。考核完成时间:开课前一个月)
评价标准:
A:课程形成并使用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培养岗位能力、满足实践化教学需要的校本教材;
B:课程自编讲义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能够培养岗位能力、满足实践化教学需要;
C:课程选用教材基本满足人才培养需要,且能不拘泥于教材,自编部分讲义。
D:完全使用统编教材,无任何改动。
四、
观测点:
1、教师仪表整洁庄重,教学行为规范。
2、教学进度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符合教学大纲要求。
3、教学组织管理严格,教学秩序良好。
4、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教学效果良好。
(观测点呈现方式:专家同行听课。考核完成时间:课程讲授过程中)
评价标准:
A: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要求规范,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良好。
B: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要求规范,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较好。
C: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要求基本符合规范,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一般。
D: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要求不规范。
五、
观测点:
1、能根据课程特点准确合理地确定考核方式。课程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两部分,过程考核方式可以是小组讨论发言、日常测试、课后作业等,过程考核次数为每学分
2、考核成绩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成果,成绩构成合理。
3、课程结束后,能及时提交课程报告,对教学效果、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总结。
(观测点呈现方式:试卷、项目作品,成绩单,过程考核文件和期末考核文件。考核完成时间:课程结束后。)
评价标准:
A:课程考核方式选择合理,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兼备,考核评价客观公正,成绩分布合理,总结及时;
B:课程考核方式选择基本合理,过程考核与结课考核兼备,考核评价比较客观,成绩分布比较合理,总结及时;
C:课程考核方式选择基本合理,过程考核与结课考核兼备,考核评价不太客观,考核评价成绩分布不够合理;
D:课程考核不符合学校规定。
六、
观测点:
1、教师的仪容仪表是否庄重大方?
2、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要求是否认真严格?
3、课程作业布置与评判情况。
4、课程讲授方式是否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5、课程的考核方式及标准是否明确?
6、教师课外辅导答疑情况。
7、该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及作用如何?
(观测点呈现方式:学生评教结果。考核完成时间:课程结束。)
评价标准:
A:学生评教结果为优秀(90
B:学生评教结果为良好(80
C:学生评教结果为一般(70
D:学生评教结果为较差(60
二
主题词:课程质量
报送:校内各部门
沈阳城市学院院长办公室
上一页: 教学文件抽查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