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申报指南

作者:来源:时间:2019-08-08

    

  一、建设目标 

      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服务辽宁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实验教学信息化内容为指向,以完整的实验教学项目为基础,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推动高校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个性化、智能化、泛在化实验教学新模式,形成专业布局合理、教学效果优良、开放共享有效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实验教学项目新体系,支撑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二、建设内容 

    实验教学项目作为高校开展实验教学的基本单元,其建设水平直接决定实验教学的整体质量。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是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项目深度融合、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延伸实验教学时间和空间、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举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应具有: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理念 

      坚持一切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注重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的协同实施,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增强学生创新创造能力。 

      (二)准确适宜的实验教学内容 

      坚持问题导向,重点解决真实实验项目条件不具备或实际运行困难,涉及高危或极端环境,高成本、高消耗、不可逆操作、大型综合训练等问题。坚持需求导向,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和行业产业发展最新成果,紧密结合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特点,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研发原理准确、内容紧凑、时长合理、难度适宜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三)创新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 

      始终关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需求,重点实行基于问题、案例的互动式、研讨式教学,倡导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创新实验教学项目资源呈现方式,注重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媒介促进教学准备、线上讨论、线下交流。加强网络化条件下实验教学规律研究,探索提升实验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 

      (四)先进可靠的实验研发技术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研发要以完成教学要求和内容为目标,综合应用多媒体、大数据、三维建模、人工智能、人机交互、传感器、超级计算、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云计算等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提高实验教学项目的吸引力和教学有效度。加强相关技术可靠性研究,注重对学生使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全方位、多层次防护,切实保障学生健康。 

      (五)稳定安全的开放运行模式 

      搭建具有开放性、扩展性、兼容性和前瞻性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运行平台。注重对相关实验教学项目自有或共有知识产权的保护,注重对学生个人信息等的保护,严格遵守我国教育、知识产权、互联网等相关法律法规,按照“谁开发、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确定基本安全责任。积极探索在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可持续运行的有效模式。 

  三、具体安排 

  1.申报额度:各高校推荐项目总数原则上不超过2个,新建本科高校及独立学院不超过1个。 

  2.申报材料、时间及要求: 

  1)学校公文(pdf格式); 

  2)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申请书(pdf格式); 

  3)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视频材料。视频内容应重点介绍实验教学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环境、实验内容、实验要求、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实现对所申报实验项目的真实反映,激发使用者的参与愿望。 

  时长控制在5分钟以内。画面清晰、图像稳定,声音与画面同步且无杂音。如有解说应采用标准普通话配音。分辨率:1920*1080 25P或以上;编码为:H.264H.264/AVC High Profile Level 4.2或以上;封装格式为:MP4;码流为:不小于5Mbps。音频格式为:混合立体声;编码为:AACMP3;码流为:不低于128kbps,采样率48000Hz。可提供SRT字幕文件,也可将字幕直接压制在介质上。 

  请各校于201893日至97日登录辽宁本科教学管理平台“项目管理”模块(http://project.upln.cn),点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栏目,上传以上材料,用户名为:fzxm+学校代码;初始密码为:fzxm2018,逾期不予受理。 

3-1 2018年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申报表.docx
学校首页
学校地址:沈阳市苏家屯区梧桐大街2号 邮编:110112
技术支持 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C) Shenyang City University. All Right 辽ICP备17002622号-1
联系电话:024-89597888

辽公网安备 21011102000115号

沈阳城市学院官方微博 沈阳城市学院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