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国,副教授,通识教育学院副院长;辽宁省体育科学学会理事;辽宁省体育教学委员会委员;沈阳市科技局智库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为田径、木球教学与训练、传统体育文化、教学管理等。
获得辽宁省教育学成果二等奖1项、辽宁省自然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主持省级教学改革类项目2项;在国内刊物发表论文10篇,参与编写教材2本。

张宇,男,副教授,物理教研室副主任,基础课教学部副部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主要讲授课程为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新科技演示实验等。
张宇老师长期致力于大学物理与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获得辽宁省微课大赛三等奖1项,校级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曾荣获校级十佳优秀教师称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主持校级教学改革类项目2项,在国内刊物发表论文5篇,主持编写教材1本、专著1本。作为指导教师获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三等奖4项,优秀奖2项,辽宁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辽宁省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三等奖2项,“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竞赛中多次获得省级优秀指导教师,组织工作先进个人。

迟永芳,女,副教授,大学计算机教育教研室主任;2010年9月东北大学硕士毕业后,一直在计算机教学岗位担任教学教师,具有多年一线计算机教学经验。作为教研室主任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安排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
主要研究领域(讲授课程)为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应用软件、互联网技术应用等。
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主持省级教学改革类项目1项,主持校级教学改革项目5项;SCI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篇,国内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教材3本,发表专著1本;带领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并获奖5项。

张秀俭,女,副教授,大学英语第一教研室主任;辽宁省外语协会会员;沈阳孔子协会会员。
主要研究领域(讲授课程)为英语语言文学,讲授大学英语读写及大学英语听力课程等。
主持省级科研类项目3项,主持省市一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教改课题1项;在国内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编写教材和专著4部。曾指导多名学生参加省市级英语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姜莹莹,女,副教授,大学数学教研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学历。
研究方向:多元逼近与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主要讲授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曾开设《对祖国无限忠诚的数学泰斗华罗庚》、《诺贝尔奖是怎样炼成的》等四门通识课程。
姜莹莹副教授长期从事基础数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编或参与编写了《高等数学》、《模糊数学及其农林上的应用》等教材。在国内刊物发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数学课程体系重构》、《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问题探讨》等多篇论文。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辽宁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荣获2020年辽宁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主持校级教改立项2项、教学团队1个、线下优秀课程1门,指导校级大创项目1项。
马友山,男,讲师,橄榄球专业教师;国家一级运动员;一级橄榄球教练员;橄榄球国家二级社会指导员;国家级裁判员;国际Try rugby教练员;沈阳市橄榄球协会竞赛部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讲授课程)为橄榄球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研究。
曾获得沈阳城市学院优秀中共党员称号,沈阳市高校教师基本功大赛及技能大赛一等奖,辽宁省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优秀教师志愿者沈阳市优秀社会指导员。多次获得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中国大学生及全国橄榄球锦标赛优秀教练员、裁判员称号,带领沈阳城市学院橄榄球队在2017-2021年里的多项橄榄球赛事中取得冠亚军等优异成绩,在国内刊物发表论文2篇,参与省级教学改革类项目1项。

林晓芳,女,讲师,通识教育学院歌唱团指导教师;中国共产党党员;博士;国家三级演员;辽宁省自由音乐人协会理事;中国合唱协会会员;辽宁省合唱协会会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音乐教育、合唱与指挥、民族声乐表演、流行演唱技巧。
个人曾荣获第二届“中国声乐国际大赛”民族唱法独唱金奖,第四届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声音大赛沈阳赛区教师组二等奖,辽宁省全国高校“校园好声音”优秀指导教师,沈阳市第十五届沈阳大学生文化节优秀指导教师,辽宁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二等奖,第十三届全国美育教学成果展双师能力一等奖,“唱支赞歌给党听”辽宁省教育系统献礼建党百年文艺晚会优秀演员称号。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级教改研究项目2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5篇,主持编写教材1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