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市学院专业介绍系列报道(三十五)人工智能:校院两级重点扶持专业
作者:来源:时间:2021-07-06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人工智能建模、大数据分析、深度学习、虚拟仿真等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人工智能产品设计、类脑人工智能系统实现、医学影像的人工智能诊断、增强现实智能制造系统设计等专业能力,毕业后能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制造产品研发、智能生产工艺设计、系统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智能系统软件开发、多智能体VR交互技术、智能系统Python编程教育、AI造型与传达设计、深度学习框架技术、智能系统编程技术、神经网络算法与实现、自然语言人工智能处理、数据标注技术、生成对抗式学习系统、机器学习、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
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依托学院辽宁省类人机器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沈阳市仿人机器人重点实验室,联合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浙江大学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研究所、长春光机所、法国波尔多大学LaBRI实验室等国内外和辽沈地区多家知名机器人行业企事业单位,利用“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移动端电子取证系统”等科研项目反哺教学,建成“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省级一流课程,实施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自主学和动手学为主要特征的实践化教学体系。
通过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环节与生产过程融合,培养学生掌握人工智能工业设计、类脑人工智能、智慧诊疗、增强现实柔性系统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具备人工智能系统方案策划、人工智能产品实现、大数据技术应用等技能,能够熟练运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和技术,从事产品设计的人工智能实现、无人操控系统实现、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诊断、柔性制造系统工艺处理设计等工作。
师资队伍
本专业教师队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00%,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0%,具有工程实践经历教师100%。同时聘任企业客座教授5名,人工智能专业企业兼职教师21名,现已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本专业专任教师中,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委员2人、辽宁省自动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沈阳市高层次拔尖人才1人、沈阳市科技局科技评审专家1人、沈阳市机器人研究会理事1人、中共沈阳市教科工委服务沈阳先进个人1人、机器人世界杯比赛技术委员会委员1人、组织委员会委员1人、最佳裁判1人;机器人世界杯比赛国内赛冠军指导教师2人、金哨奖得主1人、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1人、中国电子学会《2019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东北三省对抗选拔赛优秀裁判员1人。
特色课程
专业以科研项目为引导,完成“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移动端电子取证系统”等科研项目;同时积极建设省级、校级优秀课程,建成《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省级优秀课程;并广泛指导学生参与各种学科竞赛,2020年在辽宁省首届智能制造科普创意创新大赛中荣获优秀奖。
《神经网络算法与实现》课程
《神经网络算法与实现》是人工智能专业20级学生的一门重要拓展教育课程,涉及算法模型、程序代码、实验数据等多个方面,需要较好的数学功底和逻辑思维能力。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与人工智能专业共建特色课程《多智能体VR交互技术》
为支撑学院科研高地项目“语音输入实现智能动态系统设计与开发”,将科研与教学融为一体,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和人工智能专业联手打造了特色专业课程《多智能体VR交互技术》。课程在内容上融合了场景设计与引擎实现的动作编辑,授课教师由机器人比赛经验丰富的王昊老师和擅长产品设计的席静老师共同担任。
实训设施
智能感知与动态控制实验室为开放性实验室,配备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系统、单双目相机深度学习平台、GPU工作站、类人足球机器人等设备。先后与法国波尔多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浙江大学、东北大学、新松机器人公司等知名企事业单位合作,联合开展人工智能与类人足球机器人研究等多项科研工作。
实验室面向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展多目标快速识别与追踪、自定位与复杂行为决策、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与处理等实验项目,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智能感知与动态控制方法,培养和训练学生解决智能感知与动态控制相关问题的技术能力。
视觉实验室为开放性实验室,配备高性能图形工作站,多种类型工业摄像头,工业视觉开发板,嵌入式开发板,多自由度机械臂,视觉导航机器人,类人足球机器人,转盘式及皮带式机器视觉教学研究创新实验平台,多媒体进口工业液晶拼接屏、虚拟现实头盔、手套、眼镜等设备。
教师指导学生在视觉实验室中做实训项目
实验室面向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展机器视觉和数字图像处理方面的科研及实践教学任务,通过本实验室教研活动,提升机器人视觉相关技术的发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机器视觉及图像处理方法,加深对其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一般机器视觉及图像处理问题的能力。
获奖情况
刘美佳、孙勇老师指导的学生在2020年辽宁省首届智能制造科普创意创新大赛,获得三等奖;席静和王昊老师指导的20级人工智能专业学生邱宇双、徐一鸣、李灿昊参加2020年辽宁省首届智能制造科普创意创新大赛,获得优秀奖。
人工智能大一学生获学科竞赛优秀奖
就业方向
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催生新的产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迈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不仅是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而且已成为劳动者从业的必备之技和人们生活的必要素养。随着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和经济的发展,人工智能专业的社会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
人工智能专业是沈阳城市学院校院两级重点扶持的专业学科,制定了“人工智能+交叉领域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长期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科技创新,为辽宁省及沈阳市打造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将具备人工智能系统方案策划、人工智能产品实现、大数据技术应用等技能,能够熟练运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和技术,从事产品设计的人工智能实现、无人操控系统实现、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诊断、柔性制造系统工艺处理设计等工作。能够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的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工智能产品设计、类脑人工智能研究、智慧医疗系统技术开发、智能制造行业先进工艺设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