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学院80后教师如何教00后学生学习更出彩
作者:来源:时间:2018-12-11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骆雯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工科”之一,着力研究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人居环境调控和能源高效利用两大问题。建工学院建环专业教师骆雯认为,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应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协调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她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生“自主学,动手学”的能力。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她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陈旧式教学方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引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分组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采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
骆雯老师积极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各类创新创业项目、专业实践竞赛和课外实践活动。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制冷空调大学生科技竞赛、“全国高等学校人工环境学科奖”等竞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参赛和训练,达到教学相长,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同时,以赛促学对我们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有充分的敬业精神,又要不断地提高本身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
近3年来,在校生报名参加各类竞赛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并取得较好的成绩。骆老师的主要成果有:指导学生参加2018年“辽宁省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获得一等奖;连续2次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均获得东北赛区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2016“创青春”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得铜奖;指导学生创新项目“新型汽车穿梭购物超市”,获得2017年辽宁省创新创业项目省级立项,并顺利结题;指导学生创新项目“新型节能环保空调服”,获得2018年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立项。
骆雯老师认为,很多学生通过参赛脱颖而出,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获得了自信,同时也作为一种典范对其他同学起到激励效应。
工程造价——李金瑶
她,严谨治学、孜孜以求,勇于创新、甘当人梯。课堂上的旁征博引,教室里的循循善诱,只因她心中铭记教书育人的崇高天职,她用一次次比赛的荣誉为事业注脚,用一个个全新的目标为学子引航。她就是建工学院工程造价专业负责人李金瑶老师。
有人说,教师不是伟人,但教师的身上却凝聚着千万学生炽热的目光,李金瑶老师一直以来都在思考、摸索怎样把教师的天职——教书育人做好。她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承担了核心课程《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以及专业特色课程《安装工程BIM算量软件应用》等教学任务,形成了以安装工程为主攻专业的教学方向和特有的教学风格。她的课堂内容条例清晰、重点突出,采用多媒体、蓝墨云班课、视频微课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她以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为根本,注意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在课堂上开展多种多样的寓教于乐的活动:辩论会、知识竞赛、有奖问答、分组讨论等等。在计价类课程上,她总是在结束一个模块的理论教学之后,以真实项目为背景让学生完成相应工程的计量和计价实训任务,使学生能够快速上手,实战技能GET满满;在招投标类课程上,她组织学生按照政府招投标流程,真项目真投标,从招标到投标、从开标到签合同,全过程实战演练,使学生能够“做中学,学中乐”,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李金瑶老师的教学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在她的带领下,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连续三年在辽宁省建设类院校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技能大赛以及全国高校BIM招投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
建筑学——曾辉
曾辉老师负责建筑模型制作,本课程让学生了解建筑模型的制作原理,熟悉各种模型制作工具的使用,掌握模型制作的基本方法、步骤、流程及建筑模型制作工艺等技术。
由于学生在操作平台制作模型比在普通教室制作模型更加方便有效,也更能体现学校的实践化教学,因此本课程授课地点为大创工厂建筑模型制作实验室。以17级建筑学2班的建筑模型制作课程为例,课程分为个人作业和小组作业,其中,小组作业中,学生以4-7人为一组,无小组组长形式,小组成员内共同协商制作中国建筑传统构件斗栱。曾老师只提供原始资料,所有模型制作任务、数据测量分析均由学生自己完成,而老师只作为辅助指导,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制作模型的整个过程中,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动手学的能力。同时老师把斗栱构件进行拆解,同学们按照各构件制作任务分解表和制作时间表,保证每人每周都有相应的不同任务制作,老师每周根据学生提供的任务分解表和制作时间表对每名学生进行过程考核,保证每名学生的任务量饱满,避免个别同学不劳而获。由于斗栱的各构件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必须进行交流,这样各构件最终才能准确无误的组合到一起,同时避免分组后小组成员之间无交流的现象出现,培养学生团队沟通及合作能力。
环境艺术设计——苑蕾
苑蕾老师主要负责建工学院环境设计系展陈空间设计这一课程。环境设计专业基于PST-CCE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展陈空间设计课程,进行教学研究与探索。展陈空间设计是环境设计专业中针对文化展馆和会展设计的一门课程,是设计学领域中的一门较为重要的设计应用型课程,课程的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展示设计的流程和规律。
本次项目为实际工程——沈阳城市学院校史馆改造设计,利用现有的场地,根据实际的功能需要进行改造。教学过程:首先讲解展陈空间设计的基本原理,并下达本次的项目设计任务书,然后带领学生调研场地,并分组进行测量,绘制原始平面图纸。老师根据展陈设计的流程循序渐进地讲解知识要点和成功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同学们操作项目,包括展示功能区划分与人流动线的设计、人体工程学与展示空间的用地和使用方法,逐步掌握展示设计中的基本尺度。最终成果使用建筑信息模型化软件——BIM贯穿整个项目流程,使用BIM软件的意义在于:1、施工图联动修改,及时更新,提高工作效率。2、项目全程3D可视化设计,改变设计思维模式。3、强大的预算功能,节约项目成本。所以学生在使用BIM软件进行项目设计,必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这样具体的工程做为项目教学的方案,不仅向学生传授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职业能力,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和进行项目合作的社会能力。
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