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唱腔流派与特点
作者:来源:时间:2020-07-06
梅派,梅兰芳祖父梅巧玲为京剧名旦,伯父梅雨田是谭鑫培的琴师。梅8岁起从吴菱仙学唱青衣,10岁第一次登台。1915年起梅大量吸收上海的时装新戏,包括舞台灯光、服装设计、化妆等方面,排演了大量的时装戏、古装新戏等。梅很重视唱腔的创作,除继承传统唱腔外,还在古装新戏和传统剧目中,编创过大量新颖的、艺术上独具个性的唱腔。
梅派唱腔是京剧旦角唱腔中最负盛名的。梅的嗓音宽、亮、响,具有一个优秀演员演唱的最基本特征。他的演唱音量丰满,也即高、中、低音区音量丰盈而均匀。音色更是享有盛誉,所谓集褒义词之大成:「甜、脆、圆、润、水」五色俱全。其高音清澈明亮;中音醇厚响堂;低音厚实饱满。因此,梅的风格素有「富丽堂皇」之美称。
梅由于独特的天赋条件,故而十分讲究唱腔旋律的流利、华美、顺畅、平稳。节奏变化及润腔因素运用并不很多,而是主要依靠演唱的良好声音,以及配合优美的表演动作等来体现唱腔的内容。
梅派唱腔的旋法特点,总的来说是优美、华丽、大方、顺达。整个旋律的起伏是比较平稳的波浪型进行,也就是说,旋律的起伏时值间隙较长,衔接上自然妥帖,没有那种时值的时高时低、异峰突起的所谓「反峰式」的大起大落。有时它兼有我国民族五声音阶的那种柔美、顺达的色彩风格;有时又运用七声音阶及调式的对比,造成婉转、华丽的旋律特点。当然,这种旋律特点与她的演唱风格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程派,程砚秋幼年从荣春亮、丁永利学武功,后因扮相秀丽,改从陈桐云习花旦。又因嗓音极佳,改从陈啸云学青衣。1922年18岁时独立挑班演出。程曾拜梅兰芳为师,更受教于王瑶卿。他能根据自己嗓音的条件,不断推出新戏,尤其是唱腔上进行了全方位的革新,令人耳目一新。
程的发声和音量控制密切配合,行腔收放自如,气口运用极为自然,形成唱法上似断非断、气断情连、缠绵婉转、有声有色的特点。尤其是脑后立音的运用非常出色,具有一种内在的锋芒。可以说没有艰深的功夫,常不得其要领。
在音乐处理上,除了善于控制音量以外,对板式节奏的要求也甚高。创造了二黄滚板等板式。他的润腔技巧运用丰富,特别是顿音和连音的交叉运用,加上休止符的运用,常和她似断似连唱法相结合,有独特的功效。虽然较多运用中、低音区,以顿挫音和气声为长,但他的颤音以及立音的效果也是明显而极有效的。在字调的处理上,他强调湖广音的运用,讲究咬字切音与出字的准确。
程派唱腔的旋法特点是非常突出的,他对传统旦角唱腔做了一定的改革与创造,同时设计了很多富于特色的、深邃细致的唱腔。其设计的腔格旋律变化大,大量运用同音反复顿挫;休止符及音的级进,包括大量的半音连接进行;7、4音的频繁运用等,以构成综合七声音阶的调式交替运用,对其悲剧性的唱腔色彩,具有很大的表现功能。虽然看来旋律线的跳动不大,但常强调腔节与腔节间、乐句与乐句间的对比,常出现音区高低和旋法趋向上的对比。
荀派,荀慧生1909年以「白牡丹」艺名出演梆子戏,后曾拜侯俊山、李继良为师。辛亥革命前后,又向陈湘云、曹心泉、陈德霖、吴菱仙等京剧名伶学习京昆艺术。1919年赴上海演出一举成名,至1927年因主演「丹青引」被誉为「四大名旦」之一。荀能突破传统唱腔的局限,根据个人嗓音条件广收博采,熔昆、梆、汉、川等腔调于一炉,大胆创造而独具一格。
荀的唱腔强调旋律的变化及唱法上的多变,尤其是根据不同人物的情感,唱腔上作不同的处理。充分利用唱词字意所提供的各种语态含义,在唱腔上加以发挥。例如,运用虚词(字)来刻画人物的性格与感情,是其最为突出的方面。荀派虚词(字)的运用是一种真正的「语气助词」,常为加强语气以突出人物的性格,其表情丰富、声情并茂。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他是吸收了河北梆子中的某些用法。
在音乐处理上比较讲究节奏力度的对比、旋律幅度的对比、唱法上的收放与润腔因素的综合运用。例如,在润腔上,连音和顿音交叉。他的顿音运用更具跳跃性;滑音不仅幅度大而且弹性足,对表现女性的柔美与妩媚有独特的功能。
在字调处理上,多以京音为主,有时还有意识地运用梆子口音,以突出那种明快活跃的情感。因此,吐字清晰,快人快语,唱腔通俗易懂。荀的唱腔旋法特点也较明显,例如,加大音程的对比,强调调式的对比色彩,等等。
尚派,尚小云幼年入北京三乐科班,艺名三锡,因从孙怡云学戏而改名小云。与白牡丹(荀慧生)、芙蓉草(赵桐珊)并称「正乐三杰」。出科后,与孙菊仙、杨小楼、王瑶卿等同台,后又与谭小培、余叔岩、王又宸、马连良等合作,并自己挑班。以一出「摩登伽女」被列入「四大名旦」。
尚初学武生,后改正旦,以演青衣戏为主。因武功扎实,嗓音高亢明亮在旦角中独树一帜。他的嗓音条件好,经久耐唱,人称「铁嗓钢喉」。演唱底气十足,坚实干脆,越唱越亮,越唱越脆。唱法上讲究满宫满调,刚健挺拔,收音紧峭简捷。早期与老生合演时,调门较高,但尚唱来显得轻松自如,游刃有余。
由于武功较好,在武功开打较重的戏中,仍能胜任繁重的大段唱腔的演唱,这在旦角中是较为突出的。正因为此,在演唱风格上善于「文戏武唱」,主要体现在强化舞台动作节奏与韵律以及音乐唱腔的声冲腔直、情真质朴上。这样,把身段、舞蹈、开打等与演唱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戏剧性更为强烈,同时赋予唱腔以更大的表现力。尚也创造了一些带有自己特点的唱法技巧,如「坠腔」「勒腔」以及颤音与顿音的运用等。
上一页:
下一页: 怎样学好萨克斯管,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