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快板这门艺术

作者:来源:时间:2020-11-16

     快板是一种传统说唱艺术,属于中国曲艺韵诵类曲种。早年称作“数来宝”,也叫称“顺口溜”、“流口辙”、“练子嘴”,是从宋代贫民演唱的“莲花落”演变发展而成。建国后,快板艺术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闻名全国的三大艺术流派,即:高派(高凤山)、王派(王凤山)、李派(李润杰)。快板表演方式简单,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表演方式。唱词合辙押韵自由,一段唱词可以自由转韵,称为“花辙”。表演时演员用竹板或者击打节拍,一般只表演说理或抒情性较强的短篇节目,快板书艺术形成后,也开始着重创作并表演长篇书目。快板艺术在发展的同时,也在历史上各个时期受地域环境、地方方言和表演风格的不同,派生出诸多分支,如:数来宝、莲花落、竹板书、说鼓子、快板书、御板书、小快板、天津快板、陕西快板、兰州快板、武安快板、四川金钱板、绍兴莲花落等表演形式。

  “数来宝”艺人的这类说法多有推今及古的色彩,只可聊备一说。“数来宝”见诸文字记载相当晚。《北平指南》说:“数来宝”,昔日名曰“善人知”,衣裳整破均有,供奉朱洪武,手持竹板,亦有持牛骨者。收养门徒,按户索说讨钱。天桥等处很多,有依此为艺,设场演述者。“数来宝”已经由乞讨时的演唱活动变为“撂地”卖艺。佚名《都门竹枝词》说:人情总好奇,新闻诌出解人颐。一群人聚如蜂拥,围着狂呼一气儿。“数来宝”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沿街乞讨演唱,二是“撂地”卖艺,三是舞台演出。 

  旧时北京天桥有“数来宝”场子,但不固定。皆因“数来宝”挣钱不多,出语粗俗,不大容易招来观众,场主不愿租给“数来宝”艺人。他们见哪里有空地,就在哪里说,久而久之,也占一席之地。天桥“数来宝”艺人中较出名的有小海子(海凤)和曹麻子。云游客《江湖丛谈》载云:“小海是久占天桥,至远到隆福寺、护国寺、土地庙赶个庙会,从不出北平的。曹麻子是专走外穴,北平要不挣钱,就往各村镇去赶集场、庙会。天桥虽然还有些个说数来宝的,但是艺术性不强,比不上小海子、曹麻子,亦没有人注意。”在天津出现比较多。 

  过去艺人沿街卖艺时,经常见景生情,口头即兴编词。他们看见什么就说什么,擅长随编随唱,宣传自己的见解,抒发感情。从编、演,到传唱,比什么形式都迅速。例如清末数来宝艺人曹德奎(曹麻子)编的一段唱词(当时用牛骨板击打节拍):骨头一打响连声,不表别的表前清。专制时代人民苦,人都饿成骷髅骨。自从光绪庚子年,北京闹了义和团。四外刀兵人慌乱,城里处处冒黑烟。眼瞧大清被推倒,老百姓个个都说好。唱词生动地反映了人民的心声。解放战争中,人民军队进一步发挥了数来宝的战斗宣传作用,战士们编演大量快板作品,鼓舞士气。人称“快板大王”的毕革飞同志赞誉快板说:歌唱英雄唱胜利,批评具体又实际。拿它娱乐都欢喜,指导工作有意义。 

  快板的表演方式主要有单口快板、对口快板和群口快板三种。对口快板保留了“数来宝”的原名,也有称“对口快板”的。在工厂、部队里也曾出现过三四个人演唱的“群口快板”和十几个人表演的“快板群”。有些地区根据当地语言环境还发展成使用当地方言演唱的快板,如天津快板、陕西快板、兰州快板等。快板有“数来宝”、快板书、小快板、天津快板等多种形式。“数来宝”是两个人表演的;快板书是一个人表演的;小快板除了作返场小段以外,主要是群众文艺活动的一种形式;天津快板是用天津方言演唱的。快板艺术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从表现形式看,有一个人说的快板书,两个人说的“数来宝”和三个人以上的“快板群”(也叫做“群口快板”)。从篇幅看,有只有几句的小快板,也有能说十几分钟的短段,还有像评书那样的可以连续说许多天的“蔓子活”。从方音看,有用普通话说的快板。“数来宝”,也有用天津方音演唱的天津快板。此外,一些地方还用当地方音演唱类似快板的说唱艺术形式,如陕西快板、四川金钱板、绍兴莲花落等。从内容看,既有以故事情节取胜的,也有一条线索贯穿若干小故事的所谓“多段叙事”的,还有完全没有故事的。从韵辙看,既有一韵到底的快板、快板书,也有经常变换辙韵的“数来宝”。快板的艺术手段“包袱”、“夸张”、“铺陈”是快板常用的艺术手段,但也并非是快板所“独有”而在其他艺术形式里“绝无”的,这些艺术手段,对快板艺术特色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1)包袱快板,特别是“数来宝”,具有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跟相声艺术一样,“包袱”是结构情节、刻划人物的重要手段。“包袱”是相声艺术的生命线,无“包袱”即不成其为相声。快板里虽也经常使用“包袱”,但有时却以情节,人物见长,“包袱”居于次要地位。(2)夸张快板里夸张不仅用来组织“包袱”,而且用来为描写增添色彩,使之鲜明生动,有时两种作用兼而有之。如李白的诗里说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事实上,决不会有三千丈的白发。但人们在生活里承认它不会有,而在艺术欣赏中却理解它的存在,夸张之妙就在这里。如前所述,作为语言艺术的夸张,既不能信口开河,又不能不扩大,因此,常常是大处合理,小处不能死抠。如杜甫《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如果从语言夸张的角度理解,无疑是满腔悲愤的倾泻,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的血泪控诉。反之,如果照字面抠,“生男埋没随百草”,男的都死光了,那么生女要“嫁比邻”,岂能行?说起来像是笑话,其实在曲艺创作和欣赏之中却常常可以碰到。(3)铺陈快板书以叙述为主,描写成分很多,常常运用铺陈手法进行渲染,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鲜明、生动。 

  种类:1、小快板小快板即通常所说的快板诗。由一个人边打板边演唱,又叫单口快板。这种快板形式最易掌握,因为它篇幅短小,形式简单,只需十句八句,或一二十句,就能迅速反映现实生活。2、对口快板由甲、乙两人各数一段,交替演唱。每段句数的多少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是偶数。它往往把若干材料连缀在一起,没有一个贯串始终的中心事件。但组织材料仍然要紧紧围绕主题,防止漫无边际、杂乱无章。3、群口快板又叫快板群。参加表演的人数较多,四五个人以致十来个人均可。演唱时有领有合,也可以分成两三个小组交替演唱。有时辅以集体造型。演员的身份一般都不固定,可以是叙述者,也可以进入角色,以作品中人物的口吻演唱。这种快板形式适于表现热烈的场面。4、快板书由一个人边打板边演唱,有时插入白口。它和单口快板的区别是:后者重点不在于交代情节和刻画人物,而着重在议论、抒情,容量小,篇幅短;快板书则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容量大,篇幅长,是一种叙事性的快板。 

  协调配合1、接替关系对叙述性较强的作品,往往是这样处理:甲唱一段,乙唱一段,两个人一递一段地替换着唱,都是演员身份,唱词的分担也都差不多。属于这种情况,甲乙的关系就叫接替关系。但这种接替关系决不意味着消极等待,你唱你的,我唱我的,你唱的时候我没事,我唱的时候你愣神,那就会破坏整个的演出情绪。两个人应该是互相启发,互相烘托,互相刺激,一段连一段,一浪高一浪。和王铁虎表演《说长征》的时候,对于段落的衔接,感情的融会,眼神的交换,动作的配合,声调的协调,风格的统一等等,都做了认真的研究和细致的处理,较好地运用了接替关系,使这个叙述性较强而又比较庄重的作品收到了较好的演出效果。2、捧逗关系天津快板作品《武松打虎》在对口相声中,甲是逗哏的,乙是捧跟的,双方的关系为捧逗关系。对口快板从相声中吸取和借鉴了这种捧逗关系,使它本身更加生动活泼,饶有风趣。对口快板中甲、乙的捧逗关系,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类似相声中的“一头沉”,甲为主要叙述者,乙对甲的叙述表示赞同、疑问、反对,起烘托作用。另一种情况类似相声中的“子母哏”,甲、乙二人叫着劲唱,相互比试能耐、才华、知识和对某一件事情的了解深度,造成艺术效果。这两种情况,依据作品而定。例如刘学智表演的《从军记》,演出的《巧遇好八连》,战士演出队演出的《送猪记》等,都属于“一头沉”的类型,《学雷锋》则属于“子母哏”的类型。这些节目,都较好地运用了捧逗关系,效果强烈,趣味横生。3、人物关系这里指的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在对口快板的表演中,经常遇到甲乙同时进入人物的情况,这就要借助戏剧表演的手段了,尽力把作品演活。比如在表演《神枪手》的时候,甲的身分是固定的,从始至终是战士,乙是跳出跳进的,跳出来是演员,跳进去是团长。作品中有老团长和小战士打乒乓球、睡通铺、比耐力几个重要情节。在表演上注意了人物关系,结合对口快板的特点,运用了戏剧表演的手段,很受干部战士的欢迎。 

上一页:

下一页: 这些方法可以帮你打败数学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