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团排练的基本要求
作者:来源:时间:2021-11-15
合唱歌曲不是每个人都从头到尾一直唱下来的,当中穿插有合声、轮唱、领唱等形式,所以,为了在排练和演出时有利于声部间的配合,便于指挥、合唱、领唱三者间的合作,合唱队形要合理编排,通常是略成弧形。当然,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可排成“一”字形,其它队形也可以,只要把握一条原则,就是达成指挥与合唱队的合作。基本的合唱队形确定后,就是如何来编排了,编排队形时主要考虑了(1)首先考虑的是个头,合唱队要整齐、和协,给人一种美感。通常是中间高,两侧低,由低到高为大个到小个的顺序,也可根据台子的高低来确定前后排的个头。(2)一声部在左,二声部也就是合声在右,这样便于指挥。(3)把一些唱得比较好的最好放在中间的位置上,这样便于带动大家,也是合唱队的支柱,中间也是麦克风的位置。(4)领唱和朗诵通常在第一排的左侧,突出的一个位置,也可在队形中间。
合唱团团员在进行声部的选择(分声部)时应该注意:(1)学生的音域情况;(2)学生的音色情况;(3)音量平衡的需要;(4)学生个人的愿望;(5)学生音色的变化情况;合唱声部分部的划分:(1)二声部:高声部(c1-f2)低声部(a-d2)(2)三声部:高声部(c1-2)中声部(a-2)低声部(g-d2)(3)四声部:高一(S1),高二(S2),低一(A1),低二(A2)
合唱队形排列:排练时的座位最好按演出的队形排列.合唱排练的步骤:(1)介绍歌曲,范唱;(2)视唱曲,用轻声唱,应让全体视唱各声部曲谱(3)分声部唱歌词,可只唱自己的声部,要求在音准,节奏,发声,吐字等方面都会唱好(4)合唱练习(克服难点,对手势,歌曲形象的理解(5)艺术处理(整个排练过程中都要注意歌曲艺术形象的塑造
合唱队的队形安排方式;(1)--男低音声部--男高音声部- --女高音声部--女低音声部--,这种优点是两个外声部靠在一起保证合唱的音响框架;两个内生部靠在一起使和声达到最大程度的融合。(2)--男高--男低-- --女高--女低--
这种的优点是突出了高声部与低声部的合作关系,不足之处是内声部相隔较远。(3)--男低--男高--、--女低--女高--,这种的优点是旋律突出,男声部在后面能沉住声音。另外,如有钢琴伴奏,钢琴一般置于合唱队的左侧,所有的队形均需站成弧线状。
合唱可分为以下类型:童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与混声合唱,以人数区别有大合唱和小合唱,及有伴奏合唱与无伴奏合唱。合唱排列的位置大致可分为三种:(1)女低音与男低音分别排在队形两侧,女高音与男高音在中间。这种排列方法对于录音音响的平衡很有好处,如果以两只话筒进行拾取:一只置于女低与女高音中间位置M1,另一只置放于男高男低音位置M2,两只话筒应拉开2至3米横向距离,纵向话筒与第一排声源应为0.7至1.4米左右调整,高度在2米左右调整。两传声器应将人声置于主轴夹角之内,如A—B制录音。(2)女低音与男低音分别排在队形两侧,女高音与男高音在中间,四只话筒平行对准声源。(3)女高音在左上方,女低音在左下方,男高音在右上方,男低音在右下方。这种排列:声部平衡好,用两只话筒的上下移动来找出声部的平衡点。另外还有男女声部混杂排列和男声部镶边排列法等。
按声部排,然后再考虑个头高矮,可以采用中间高两边低,也可以两边高中间低。但最主要是把漂亮的排在第一排,把唱的好的排在中间(但不要都堆在第一排),因为把唱得好的放在中间,周围的人都可以听得到他们的声音。当然,也可以根据歌曲内容排出不同的队形,比如按声部分“堆儿”,就是三俩人一组,组一个造型;也可以排成“山”型,让大家错落站开;如果人少,唱得好,甚至可以排成一排,站成圆弧,男女生岔开,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有动作的合唱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合唱队形没有固定的逻辑。维也纳男童合唱团经常采用的队形,就是以钢琴为中心,其他人环绕钢琴站队,指挥也是钢琴伴奏。但是队形多变,就意味着水平要更高。
指挥,简单地说,指挥的艺术就是起拍和预备拍的艺术,因为预备拍就给演员提示了速度、力度及情感。清晰的击拍点是指挥的灵魂,是音乐时值准确的体现。指挥的拍子、图形是永远不能改变的但指挥的主观能动性和他巨大的潜能是取之不完,用之不尽的。无论快慢及各种复杂的拍子的交替,只要指挥能掌握好击拍点,合唱队就能达到统一整齐。指挥是合唱队的支柱与灵魂。指挥不仅是合唱团的组织者、领导者,而且是合唱队声音艺术表现的再创造者,同时他又是一个表演者,所以作为一个合唱指挥首先自身要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文学造诣及较高的艺术审美鉴赏力,能使合唱队的训练达到科学性、思想性及艺术性内在与外在的完美协和统一。所以指挥的动作要经过一定的手势——指挥的语言,来引导演员对音乐的表现,指挥的动作要省,即根据作品的内涵、语气速度、力度的对比准确而精炼地去设计每一个动作,做到动作大小适度。“点”到情绪到,不去浪费任何一个设计的动作。准,即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各种起拍、收拍、呼吸点、换气点以及你的预示和眼神情感。美,即指挥的动作要协调、富于舞蹈性,动作要美观大方并有可欣赏性,将你内心的感情融会在你的动作之中,这样就会给观众留下美的享受。因此,指挥的动作姿态要端庄大方,雍容可亲,情感真挚,通过指挥的表演激发演员的情感,同时通过演员的演唱使观众得到最有价值的艺术享受。
指挥的击拍方法有以下几点1.身体挺拔端正、两脚站稳、肩放松、腿稍分开,给人一种稳定感,达到一种外形和谐的美。2.指挥的动作要适度,不要过分地夸张,尽量减少多余的动作,做到准确而精炼。通是右手掌握节拍,左手提示各种表情,既有分工,又有合作3.根据作品的内容,指挥在处理作品强弱、动作上要有一种“重力向下、离心向外即重拍、强拍手势向下,弱拍、轻拍向外的动势规律。手臂不要抬得过高,是在胸前,尽量减少大臂挥手,以小臂带动手腕,肘关节作为上下运动的枢纽,手腕、手指的关节要灵活,并富有弹性,做到柔中有刚、刚中有柔。要掌握动作的中心部分是手腕。一般指挥快速的动作,主要靠手腕去表现,速度越快,动作越小。大臂主要用于速度慢、力度大、较辉煌、声势浩大的作品。小臂则根据作品强弱快慢的变化起一个枢纽带动作用.指挥的动作线条要有一定的技巧,富有音乐性,而不能太平铺直叙,太常规化、简单化。在学会图式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一定的指挥技能,动作要做到和你内心世界是相辅的,感受和动作是统一的,这叫做手中有拍,心里有内容。指挥要善于调动每个合唱队员的积极性和挖掘出演员们最大的潜力,在作品的处理和表现上要有独到之处,从而体现音乐表现的最高意境。指挥的拍子有明拍、暗拍,明拍是眼能看得见的拍子,而暗拍则是“隐伏”在心里的拍子,这种“隐伏”拍是靠你的感觉和心里节奏,使“点”到位,使合唱队员不但理解明拍意图,也能意会你暗拍中的拍点、节奏及情绪。指挥要有案头工作,对作品要有分析能力,如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段落之间的变化、对比,作品的内涵节奏、速度、力度、强弱、快、慢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千万不要“遍遍过、句句抠”,使演员对作品再也引不起新鲜感。这就是你排练的失败。
收拍指示着合唱团声音的停止,收拍动作的设计也要根据作品结束时的意境、情感、速度、力度而定,并无像“标准件”一样的统一规定。收拍点理论上总是在结束拍下一拍开始的地方,这样才能准确表达作曲者作品结束时的意图。收拍点要清晰。由于歌曲结束拍的时值、速度、力度和情感表现不同,收拍动作也有所不同。强而有力的收拍,可以在收拍点上有力的握拳,从指挥正常手形到握拳至收拍点,要有一个自上而下、小而有力的回落过程,来表示合唱作品的力量。短促而跳跃的收拍,可单用右手,预备动作后由外上向内里再向外划一小圈,收拍点只需用拇指与食指轻轻一捏。渐强、延长的收拍,右手在延长拍上做保持动作,左手上举暗示渐强,延长结束前双手做较大的预备和握拳收拍动作。关于延长记号的时值,很多人主张延长原音符时值的一倍,并严格按拍进行的观点我是不赞成的。音乐理论这样定义延长记号:可按作品风格、演唱者的意愿任意延长。因此,我认为:1、只延长原音符时值的一倍是不妥的;2、延长中不应有以拍为单位的节奏感。如果规定时值并带有节奏感,就与“任意延长”相悖了。渐弱、延长的收拍,右手在延长拍上做保持动作,左手下拉暗示渐弱,延长结束前双手做较小的预备划圈后拇指与食指相捏收拍。
收拍动作,不是几个模式可以概括的,要靠指挥者在指挥实践中细心体会并精心设计。以上是我个人的理解,仅供参考。收拍不同于起拍。起拍是从无声到有声,情感从自然到投入;收拍所停止的音乐,虽然是声音停了、但合唱团员的表情、指挥的姿势、合唱作品的意境不要变化,而使听众的思绪继续遐想。收拍后指挥要保持静止状态片刻,再慢慢放松,从作品的意境中出来。
上一页:
下一页: 意大利喜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