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弄臣》赏析
作者:来源:时间:2023-04-06
《弄臣》是G.威尔第创作的歌剧。共3幕。剧本由M.皮亚维根据V.维克多·雨果的讽刺戏剧《国王寻欢作乐》改编。作于1850~1851年,1851年首演于威尼斯,1853年在伦敦,1855年在纽约演出。主人公里戈莱托貌丑背驼,在宫廷里当一名弄臣。年轻貌美的曼图亚公爵专以玩弄女性为乐,而里戈莱托常为公爵出谋,帮他干勾引朝臣妻女的勾当,引起人们的愤恨,大家定计对他进行报复,让他不自觉地参加诱拐自己心爱女儿吉尔达。里戈莱托发现自己竟将女儿交给公爵后,决定雇刺客杀死公爵。当他从刺客手中接过装有尸体的口袋,以为大功已成时,忽闻公爵高歌之声,急忙打开口袋,发现里面装的是奄奄一息的女儿,这使他痛苦万分。原来,这个获悉行刺计划的少女对虚情假意的公爵一往情深,甘愿为爱情而替公爵一死。作曲家注重加强歌剧的戏剧成分,用音乐手法将剧中人物内心的感情变化和人物性格表现得极为深刻。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宫廷中有一类人,他们的存在是为君主等有权势的人插科打诨,逗趣玩乐,这类人便是弄臣。他们在宫廷中看似风生水起,实则身份卑微,只是不值一提的表演者。朱塞佩·威尔第的歌剧《弄臣》,便讲述了弄臣里戈莱托的一场悲剧。 威尔第的歌剧中,常常带着无法避免的悲剧情怀,在《弄臣》中,也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一场虚伪与真诚交错的谋杀与爱情。里戈莱托得知女儿到了公爵手中大惊,为保护女儿,决计买凶刺杀公爵,而吉尔达出于爱情,甘愿替公爵一死。
任何艺术作品的创造都离不开创造者生活的时代沃土。因此,创造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状况是创作者塑造人物角色不可或缺的步骤,也是创作的基本依据之一。十九世纪中叶,意大利正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暴风骤雨之中。社会政局激荡不平,统治阶级反动腐朽,广大的意大利人民备受苦难的煎熬。统治当局对富有创新和复兴精神的文艺作品极为恐惧,总是刻意压制和抹杀。创作《弄臣》时的威尔第对于雨果在《国王寻乐》中反映出的深刻的社会思想感同身受,他也为文学大师妙笔生花的强烈人物冲突和一波三折的戏剧性所深深吸引。威尔第写信告诉编剧皮亚威,《国王寻乐》是他最念念不忘的一部戏剧。威尔第的价值观、美学理念和精神气质与原著的精神内核高度重合。于是,强烈的思想共鸣发生了。威尔第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了强烈的震撼力,以行云流水般的音乐技法批判了统治阶级骄横跋扈、荒淫无耻的政治生活,并进一步揭示了“弄臣”现象这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怪胎。正因为威尔第艺术创作所表现出来的鲜明时代印记,使得威尔第的音乐作品经常要经受反复修改的漫长过程。《弄臣》就经历了改变剧名、人物名称和地名的过程之后才被同意公演。公演获得了观众极大的认同,并且成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文化急先锋。
歌剧《弄臣》在精神气质、人物性格与形象刻画上与原著有着惊人的暗合。原著中的蒂布莱与歌剧中黎戈莱托是个悲剧性的人物。由于深受病疾、贫困和宫廷小丑的三重压迫,这个小人物的心理完全扭曲了,化成了积怨的发泄。他恨所有的人,因为别人比他在某方面要强。他唯一的爱好就是让其他人之间发生各种冲突,让强者毁灭弱者。在歌剧中,黎戈莱托的人物性格非常耐人寻味,他并不只是一个跳梁小丑那么简单。威尔第把他设置为公爵的随从,丑陋、卑微,身处权力倾轧的漩涡中心。这些造就了他的两面性,媚上欺下。心灵的重负使他在做看别人不幸的时候,自己也受到了不幸的伤害,最终以悲剧结束。因此,两剧在角色塑造和文学创作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此外,《弄臣》在某些艺术创作方面的成就上甚至超越了原著。在舞台上,音乐更富有艺术的张力,人物形象更具个性和更富饱满,情节更为紧凑。第三幕中由公爵、玛达琳娜、女儿和黎戈莱托共同组成的四重唱,各唱各的主题,但声音却和谐地交融在一起。既有层次感,又强烈地勾勒出了四个人物的情感起伏的状态和矛盾冲突,具有很强的戏剧效果和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此外著名的《弄臣幻想曲》是由李斯特根据歌剧《弄臣》改编。四幕歌剧《弄臣》Rigoletto完成于1851年, 同年首演于威尼斯,剧本是根据雨果的一部剧作《逍遥王》创作的,是让他一鸣惊人的第一部大型歌剧。当中最著名的咏叹调是第三幕《善变的女人》,是所有男高音咏叹调中流传最广的,也是我们最熟悉的。剧情大致是这样:主人公利哥莱托貌丑背驼,在孟图阿公爵的宫廷中当一名弄臣。公爵年轻貌美,专以玩弄女性为乐,引起朝臣们的不满。而利哥莱托对朝臣妻女受辱的不幸大加嘲讽,得罪了许多人,终致失女之祸。他的爱女吉尔达,纯洁貌美,公爵乔装成穷学生暗中追求,骗得了她的爱情。后来,利哥莱托以美色诱使公爵夜宿旅店,雇用刺客将他杀死。黎明前,却发现受害的是女扮男装,已经奄奄一息的吉尔达。原来,这个获悉行刺计划的少女对虚情假意的公爵一往情深,甘愿为爱情而替公爵一死。
在作品中作曲家创造了性格优柔寡断、内心感情变化多端的弄臣,风流浮华、多情善变的公爵和纯真深情、富于诗意幻想的吉尔达三个不同的音乐形象。剧中的许多唱段都是世界名曲。第四幕中公爵的抒情歌《女人爱变卦》,节奏轻松活泼,音调花俏,就是这位情场能手的绝妙写照。据说当时威尔第为防止这首歌外传,直至最后一次排练才拿出曲谱。演出时这首歌一炮打响,被再三要求重唱一次。于是这首歌很快就成为世界流行的歌曲。剧中还有许多世界著名的唱段,如第三幕利哥莱托的咏汉调,第二幕吉尔达的咏叹调《亲爱的名字》,第四幕中公爵和玛达林娜、吉尔达、利哥莱托的四重唱等等。
音乐是对人类自身发声器官潜能的深度挖掘,它因不同的时代而有所差异。但是,歌剧给了歌唱者更广阔的表演舞台。在歌剧中,各种音色、音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增强了歌剧的艺术表现力。在歌剧《弄臣》中,威尔第大胆突破前人,把主要角色的数量扩充为三人。在不同音域的使用中,广泛使用了男高、女高、男中、男低以及女低的声部,并且把各种声部完美地调和在一起,使歌剧多姿多彩。在节奏安排上,根据不同人物的情感和性格设计,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
此外,威尔第注重博采众长,把意大利的民间歌曲、舞曲和其他地域的音乐糅合在一起,使音乐具有了更强的表现力,也在歌剧舞台上树立起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器乐选用上,以管弦乐一以贯之。大量运用咏叹调和宣叙调来推动剧情发展,使整部歌剧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重唱恰到好处的应用,使得歌剧高潮迭起,情感宣泄跌宕起伏。
总之,歌剧《弄臣》在艺术成就上树立了一座新的丰碑。在不同的时代,该剧会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和时代价值。一些剧中的经典唱段早已成为耳熟能详的段子,并且常常出现在各类演出会中。对于专业的音乐人,该剧无疑是可以不断汲取艺术营养的珍稀之物。《弄臣》是歌剧发展史上的一大成功,我们也应该去了解和学习这一里程碑,在《弄臣》中我们应该明白当时时代的不幸,应该懂得平等,热爱生活,同时我们应该知道一切不好的事情都应该及时去制止,要知道歌剧与生活有一定差距。
威尔第所写的歌剧,不仅在艺术上有极高的造诣,对现实生活也有很大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意大利歌剧从神话传说转向了现实世界,更在于细腻地刻画了世俗生活与底层悲剧。这出悲剧的结尾,不免令现代人心生不满,但在那个时代却是十足得现实——善良单纯的吉尔达死在贪财的杀手刀下,虚伪又可怜的里戈莱托哭倒在死去的女儿身边,轻浮贪婪的公爵却靠着三言两语的哄骗与吉尔达可悲的爱情逃过一劫。《弄臣》的悲剧有着必然性,这种必然性中有不可忽略的社会因素,其中隐藏着的统治阶级的散漫与丑恶,阴谋者的狡黠与利己,都在那一时期的威尔第笔下一一展开。歌剧《弄臣》的经典,既在于表,也在于里。从舞台、唱腔到人物形象,再到社会意义,无一不是经典,始终为歌剧爱好者所追捧。我们应该对一切的不幸持有同情,还要在此基础付出行动。
上一页:
下一页: 话剧《终身大事》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