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抒情心理歌剧
作者:来源:时间:2020-04-29
本网讯(歌剧团,记者徐建宁)本周的课程是民族歌剧《伤逝》是当代作品。王泉、韩伟根据鲁迅诞辰100周年,由中国歌剧舞剧院组织创作排练,由施光南谱曲,殷秀梅,程志,关牧村,刘跃演唱。于1981年在北京人民剧场首演。剧本体现了原著抒情诗式的笔调,刻画了涓生和子君两人于20年代就敢于向封建礼教抗争的青年,也揭示了知识分子自身的弱点。
全场只有男、女角和男、女歌者四个演员登场。剧情淡化、巧妙地运用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场序结构。故事用倒叙的手法首先展现春至黄昏,涓生归来,凝望某会馆门楼,痛苦回忆往事......
我国歌剧史上第一部抒情歌剧——歌剧《伤逝》是施光南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而改编的同名歌剧,由王泉、韩伟编剧,施光南作曲,也是施光南的第一部歌剧借鉴了西洋歌剧的表现形式,广泛运用了咏叹调、宣叙调、对唱、重唱、合唱、伴唱等丰富多样的声乐体裁。在形式上吸收了我国二三十年代歌剧的某些特征,富有民谣色彩和时尚信息,是八十年代中国民歌歌剧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
《伤逝》是“五四革命”激情退去后,作者心灵犹豫、彷徨的真实写照,它抒情的风格也给整部作品增添了一抹忧郁色彩.在这部小说中,鲁迅摒弃了以往冷峻、深沉的语言风格,弥漫在字里行间的是充满了诗样的幽怨、含蓄的语言.而歌剧(伤逝》承袭了鲁迅原著抒情、凝重、悲剧的精神和风格,注重人物心理刻画,把对爱情、人生的思考融人剧情中,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这种表现手法来抒发人物内心的情感
该剧以大段的咏叹调、宣叙调、重唱与合唱交织运用,借以抒发人物内心波澜壮阔的情感。《伤逝》是80年代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
上一页:
下一页: 期中考试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