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时期的法国歌剧

作者:来源:时间:2020-05-12

  本网讯(歌剧团,记者徐建宁)本周的课程是法国歌剧的发展,共有四种歌剧体裁。在格鲁克歌剧改革运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国城市文化生活发展的影响下,巴黎成为19世纪上半叶欧洲歌剧艺术的中心。并且产生了几种具有代表意义的歌剧。   

  拯救歌剧:拯救歌剧是法国大革命时期产生的一种歌剧体裁,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和时代特征,随着大革命的产生而形成,同时也随着大革命的衰退而消失。第一部拯救歌剧----格雷特里的《狮心王查理》。 

 

  大歌剧:大歌剧是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一种严肃歌剧,相对于当时的喜歌剧。通常是四到五幕的大型歌剧,反应历史性内容,追求奢华的舞台效果,在剧中穿插华丽的芭蕾舞场面,不用干念宣叙调,采用大合唱和大乐队等宏大场面。其中最具代表作是迈耶贝尔的《新教徒》。 

 

  轻歌剧:与喜歌剧一样,是一种生活气息与娱乐性较强的歌剧,产生于19世纪的中期的法国,与大歌剧相对,与18世纪的喜歌剧相仿。多采取日常生活,常常带有讽刺性,用说白代替宣叙调,旋律取自当时流行的音乐,通俗易懂,结构短小,多采用独幕形式。代表作品奥芬巴赫的《地狱中的奥菲欧》。 

 

   抒情歌剧:抒情歌剧形成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是一种规模介于大歌剧与轻歌剧之间的歌剧形式。风格与喜歌剧一样,轻松愉悦,重视对人物心理及情感的细致刻画。代表作品有古诺的

《浮士德》《罗密欧与朱丽叶》。 

 

  比才与歌剧《卡门》比才,法国作曲家。他的早期作品受意大利罗西尼等人的影响,倾心于意大利流畅的旋律风格。1875年创作的歌剧《卡门》成为法国及世界歌剧史上划时代的作品。 

 

体现的现实主义倾向,不仅震动了当时法国的歌剧界,对19世纪末的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以及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歌剧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上一页:

下一页: 如何欣赏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