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画色彩发展

作者:来源:时间:2020-04-08

本网讯(书画团,记者么文宣)工笔重彩画色彩的运用是在线已完成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做到"浓而不艳、艳而不俗"。在色彩上,同样以""为主,熔色、意、情于一炉,以深厚的晕染,变单纯为丰富,表达出生动的韵味。今天的工笔画不但沿用着而且正改善着传统重彩的审美模式,讲求色彩的丰富变化,讲求用笔和墨色韵致。

中国工笔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着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风貌。颜料是工笔画的材料之一,同工笔画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时期的色彩面貌千差万别的,归结起来,无不符合当时的社会审美。颜料作为工笔画的材料之一,在工笔画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工笔画的需求而得到不断发展。工笔画家在对颜料的选择上往往是根据绘画的需要来进行的。颜料要服务于工笔画的需要,并跟随工笔画的演变而逐渐完善。

同时,颜料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或制约着工笔画。在先秦两汉时期,受到五行论的影响,在色彩上通常以五行色为最根本的色彩,颜料多为比较容易加工的石色。到魏晋时期,受到佛教艺术的影响,代之随类赋彩的经过主观处理的一种认知性的固有色理论,所使用的颜料则较先秦两汉时期在色彩上更为丰富。而在隋唐五代时期,由于国家空前的强盛,人们开始追求能够体现当时民族自信心空前强盛的一种色彩表达方式,加之绢等材料的改良和晕染技法的发展,颜料则有了新的发展。宋元时期,由于文人画的兴起,“墨分五彩的新追求,水色因为其自身性质的特点被广泛使用。明清时期,一方面画家们延续着宋元以来的文人画色彩审美;另一方面,西洋画的传入让很多中国画家开始了解到与中国不同的色彩搭配,也让绘画风格更加丰富。

画家总是对颜料有更严苛的要求。纵观我国古代工笔画中的白色颜料,主要可以细化为白土,蛤粉,铅粉等,其和工笔画当中的石青和石绿等矿物颜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多是用于进行重色渲染的绘画创作中,运用得比较频繁,古代白色颜料在运用规则的基础上,被妥善性的选择,使用,使其成为古代工笔画中的一种表现特征。

近年来,在中西文化的交汇中,传统工笔画获得了进步的契机,不断吸取新的绘画元素,并以我为主,兼容并蓄。传统工笔画一直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依靠线的自身变化表现物体的轮廓,靠笔的虚实、轻重、缓急、曲直、粗细等变化表现质感。但现代工笔画跳出了线的束缚线条作为造型手段与色彩构成画面的语言和手段, “线彩并用"是现代工笔画的主要特征。色彩的运用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化、装饰化肌理等特殊技法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已经不再拘泥于过去那种三矾九染"的格式,大家都在探索各种新的表现形式。强化色彩意识,从版画、油画及水彩画等不同的画中汲取营养,这就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工笔画的表现形式。

对画材的关注也是工笔画发展的方向,现代工笔画因自身发展的需要,也促进了画材的进步。矿物颜料,由传统的几十种扩大到几百种。高温结晶材料、水干色、水彩、水粉、丙烯颜料也被广泛地运用到画面上,更加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

现代工笔画由工整走向写意,打破了单一走向多元化发展。水墨写意画与工笔画密切相关,看到这一点就会对工笔画的认识更加完整和科学,准确地把写意画中的意境与工笔画中的工整秀丽相结合,做到求同存异,以放开的心态吸收写意画的精华。在色与墨的融合中使画面获得一种水晕意境。使工笔画不但在精神层面上具有绘画性和写意性,避免画面因反复制作而产生的僵滞呆板,因而画面更有生动的气韵,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传统工笔画由于历史的局限,未能将画家自身的潜能充分发掘,这也给现代工笔画留下了更多的拓展空间,使它能重新审视古典工笔画的价值并吸收其所长的基础上,广泛借鉴,汲取长处。

上一页:

下一页: 谢赫六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