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戏曲

作者:来源:时间:2020-04-10

 

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戏曲

(戏曲团,记者金珊珊)中国戏曲经过先秦的萌芽期,唐代的形成期,宋金的发展期,元代的成熟期,明清的繁荣期,近代的革新期,现代的争辉期,在这一代代,一世世的洗礼下,戏曲艺术成为了我国传统戏剧的独特称谓。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了解其丰富的内涵,才能更好的学习戏曲。

戏曲剧种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五大戏曲剧种一般均表述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戏曲行当

扮演剧中人物分角色行当,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行当从内容上说,它是戏曲人物艺术化、规范化的形象类型。从形式上看,又是有着性格色彩的表演程式的分类系统。这种表演体制是戏曲的程式性在人物形象创造上的集中反映。每个行当,都是一个形象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相应的表演程式系统。

生行是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扮演男性人物。生的名目初见于宋元南戏,泛指剧中男主角。历代戏曲都有这一行当,近代各地戏曲剧种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身份的不同,又划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分支,表演上各有特点。

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女角色之统称。早在宋杂剧时已有装旦这一角色。近代戏曲旦角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性格、身份的不同,大致划分为正旦(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彩旦等专行,表演上各有特点。

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俗称花脸。以面部化妆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突出标志,扮演性格、气质、相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角色。演唱声音洪亮宽阔,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为戏曲舞台上风格独特的性格造型。

戏曲表演行当主要类型之一,喜剧角色。由于面部化妆用白粉在鼻梁眼窝间勾画小块脸谱,又叫小花脸。丑的表演一般不重唱工而以念白的口齿清楚、清脆流利为主。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技术特点,大致可分为文丑和武丑两大支系,表演上各有特点。

戏曲音乐

戏曲音乐是汉民族民间音乐的一种体裁。它是戏曲艺术中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烘托舞台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之一,也是区别不剧种的重要标志。戏曲音乐包括声乐和器乐两大部分,声乐部分主要是唱腔和念白,它是戏曲音乐的主体。

唱腔

在演唱上注重字与声、声与情之间的关系。清晰准确地表达字音与词义,是唱功的第一要求,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演唱方法与技巧。演唱一般包括发声、吐字、用气、装饰唱法等。其目的在于表达戏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唱出曲情,以情动人,才是演唱艺术最高的审美标准。

念白

戏曲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和对话,除了通过唱腔的形式唱出之外,就是念白。唱与念,是戏曲声乐的两大组成部分。唱念字音是表情达意的基础。汉语四声字调,抑扬顿挫,也是念白音乐美的基础。各种念白形式,如京剧的韵白、京白、方言白,就是语言与音乐的不同程度的结合。

艺术品貌

以歌舞演故事

戏曲始终趋于综合,趋于歌、舞、剧三者的综合。在漫长的发展中,这是一门艺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能把五光十色的人间生活都铺展于小小的舞台,也为了使平素过着单调枯燥日子的百姓能在观剧时感受到种种意想不到的精神刺激,它不断地吸收其它姐妹艺术,如诗歌、音乐、舞蹈、绘图、说唱、杂技、武术等诸多营养,逐渐成为一种包容广泛,花样繁多得令人目不暇接的综合性艺术

远离生活之法

中国戏曲的对话是音乐性的、动作是舞蹈性的,而歌和舞的本身,就决定了它的外在形式要远离生活、变异生活,使之具有节奏、韵律、整饬、和谐之美。中国戏曲艺术比一般的歌舞还要远离、变异生活。表演者的化妆服饰,动作语言颇有矫情镇物,装腔作势之感,而这样做是为了把普通的语言,日常的动作,平淡的感情强化、美化、艺术化。

超脱的时空形态

中国戏曲舞台是一个基本不用布景装置的舞台。舞台环境的确立,是以人物的活动为依归。中国戏曲舞台上的时间形态,也不是相对固定。它极超脱、流动,或者说是很弹性的。中国戏曲这种极其超脱灵动的时空形态,是依靠表演艺术创造出舞台上所需的一切。

虚拟手法(舞台结构之核心)

中国戏剧超然灵活的时空形态是依靠表演艺术创造的,是由于中国戏曲艺术有着一整套虚拟性的表现方法。这是最核心的成因。一个戏曲演员在没有任何布景、道具的情况下,凭借着他(她)描摹客观景物形象的细致动作,能使观众了解他(她)扮演的这个角色当时所处的周围环境。

    戏曲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上一页:

下一页: 芙蓉两边开——戏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