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服饰

作者:来源:时间:2020-05-29

戏曲服饰

戏曲吸引人的不仅仅是它独特的唱法,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有富有美学意蕴的服饰。

中国传统戏剧服装俗称行头。从属于中国传统戏剧表演艺术的戏剧服装,属于写意艺术体系,是一种由生活化服装加工提炼而成的艺术化服装,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历史生活服装又并非历史生活服装,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化服装。传统戏剧服装凭借和依赖物态化了的服装美学意蕴,与传统戏剧表演的程式性、虚拟性和假定性相匹配,以为人物的传神抒情服务为最高的美学追求目标。具有程式之美、律动之美、装饰之美和符号之美的意蕴。

开氅、官衣、蟒袍是戏曲服饰的几大类型。开氅属于便服。用于高级武将、权臣在非礼仪场合。因为这种服饰气派很大,所以为了强化表现力,也用于戏剧主角的某类人物,如占山为王的寨主,武艺高超的大将及侠士等。其形制:大襟、大领、氅长及足,带,有缘饰。主要纹样为狮、虎、豹、象等走兽(武将专用),尤以双狮绣球纹样最为典型。官衣是文官的官服。用于中级文官。源于明代官服盘领窄袖大袍。其形制,不绣纹样,用素色缎料制成。胸前与后背各缀一块方形补子,上面绣飞禽及旭日海水。官衣以颜色区别大致的官级:紫色、红色表示身份品位最高,蓝色次之,黑色最低。凡穿官衣均佩戴玉带。蟒是装饰性极强的服装,其长袍阔袖的服装造型,具有庄重感;华美的装饰图案,赋于象征意义。蟒的另一大特点是可舞性强,它摆脱了自然生活形态,不束腰,服装可任意摆动以表示人物情绪(玉带挂在衣上,仅起装饰作用);它借用夸张后形成的水袖,丰富表演动作,传达人物感情。

服装作为戏剧中审美客体最直观的外在形式,通过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强化了自身在戏剧综合因素中的主动性,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戏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个性的表达。

追溯戏剧的起源——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人在狂欢的酒神祭典上,把自己装扮成理想中的诸神,尽情舞蹈,带着昂然自得的欢喜欲狂,大步行走、跳跃、歌唱,以此表现一种使动物说话,使大地流出牛乳和蜂蜜的超自然力量。作为与人最贴身的服饰,与舞者的仪态、动作、表情一起,展示舞者纵情狂欢的喜悦灵魂。在这最原始的戏剧形态中,戏剧服装的表现功能就有了最初的体现:再现古希腊人理想中神的形象。戏剧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而戏剧服装自然不同于生活服装,它更典型地塑造、表现了人物形象。戏剧服装还是综合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台词、动作、布景、灯光、音乐等因素共同构成了戏剧的整体系统。由于这种戏剧结构的综合性,决定了戏剧服装本身是一种多方位的投射因素,一种能激发创意、加强表现力的形式语言。

随着戏剧的不断发展和戏剧体系的不断完善与规范,戏剧服装的表现力也愈发突出。在戏剧中,服装作为审美客体最直观的外化形式,从序幕至终场,始终提供着剧中潜在的背景与情感信息,引导观众进入某种特定的情境。

戏剧服装的目的在于塑造和突出典型的人物形象,加强剧中人物的个性表现。表现相对于再现而言,从再现客观现实的基本功能中脱离出来,提炼出一些新的形式,强化了服装在戏剧综合因素中的主动性,正是这种主动性以新的理念引导了戏剧表现形式的革命。

戏剧服装的未来发展仍有待我们去全面了解戏剧历史、服饰演变、考证历史上优秀戏剧的成功经验,从而发展对戏剧服装更深入的认识,发掘戏剧服装表现形式更新的领域。

上一页:

下一页: 戏曲百花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