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妆容与服饰
作者:来源:时间:2023-10-25
一、京剧妆容分为8种,分别是:
1、整脸
一种颜色为主色, 以夸张肤色,再勾画出眉、眼、鼻、口和细致的面部肌肉纹细。
2、三块瓦脸
又称“三块窝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眉、眼、鼻的画片, 用线条勾出两块眉,一块鼻窝,所以称“ 三块瓦脸”。其中又再分“正三块瓦” “尖三块瓦” “花三块瓦” “老三块瓦”等。
3、十字门脸与六分脸
十字门脸由三块瓦脸发展出来,特点是 将三色缩小为一个色条, 从月亮门一直勾到鼻头以下,用这色条象征人物性格。主色条和眼窝构成一个“十”字,故名“十 字门脸”,又分“花十字门”、“老十字门”。六分脸特点是将脑门的主色缩为一个色条,夸大眉形,白眉形占十分之四,主色占十分之六。“六分脸”也称“老脸”。
4、碎花脸与歪脸
碎花脸由“花三块瓦脸”演变而来,保留主色,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色彩丰富,构图多样和线条细碎,故称“碎花脸”。
歪脸主要用来夸张帮凶打手们的五官不正, 相貌丑陋, 特点是勾法不对称, 给人以歪斜之感。
5、僧脸与太监脸
“僧脸”又名“和尚脸”。特征是腰子眼窝 花鼻窝 花嘴岔,脑门勾一个舍利珠圆光或九个点,表示佛门受戒。太监脸专用来表现擅权害人的宦官 ,色彩只有红白两种 ,形式近似“ 整脸 ”与“ 三块瓦脸 ”,只是夸张太监的特点;脑门勾个圆光,以示其阉割净身,自诩为佛门弟子。脑门和两颊的胖纹,表现出养尊处优 脑满肠肥的神态。
6、元宝脸与象形脸
无宝脸的脑门和脸膛的色彩不一,其形如元宝,故称“元宝脸”。分“ 普通元宝脸 ”、“倒元宝脸”、“花元宝脸” 三种。
象形脸一般用于神话戏,构图和色彩均从每个精灵神怪的形象特征出发, 无固定谱式。画法要似像非像,不可过于写实,讲究“意到笔不到”,贵在 “传神”,让观众一目了然,一看便知道何种神怪所化。
7、神仙脸与丑角脸
神仙脸由“整脸” “三块瓦”发展而来,都用来表现神、佛的面貌 ,构图 取法佛像。主要用金、银色,或在辅色中添勾金、银色线条和涂色块,以示神圣威严。
丑角脸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豆腐块”, 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征。
8、小妖脸与英雄脸
“小妖脸”表现的是神话戏中的天将 小妖等角色。这种脸谱又名“随意脸”。
“英雄脸” 不是指杰出人物的脸,而是指扮演拳棒教师和参与武打的打手的脸。
二、服饰
京剧是国粹之一,其服饰又称行头。带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在众多中华戏剧表演艺术中,京剧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也是在对外戏剧交流与介绍工作中最能表现中华传统艺术精华的戏剧品种。京剧服饰分为大衣、二衣、三衣和云肩四大类。
京剧服装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蟒、靠、帔、褶、衣。
蟒;是帝王将相、高级官吏等有较高社会地位者在正式场合穿用的礼服。
靠:是武将通用的戎服。
帔:是帝王将相、高级官吏、富绅秀才及眷属在非正式场合穿用的便服。
褶:是文武官吏、平民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穿用的服装。
衣:是以上四类服装之外所有服装的总称。又可分为长衣、短衣、专用衣及配件。一般情况是身份高者穿长衣,身份低者穿短衣。
男式靠在使用时插靠旗,即表示人物全副武装,已处于临战状态,这叫“硬靠”(靠旗之生活依据,源于古代将官之令旗。当然,那种实用令旗较小,传令时手执,骑马行进时就插在后腰革带上,作为传令凭证。发展为“靠旗”后,已美化、夸张、加大成为临战武将的装饰物了。一般用四面靠旗,缎料,绣“单龙戏珠”)。靠的结构很复杂,全身共有绣片31块,其中有3块可移作它用。穿蟒或穿箭衣者围靠领,象征武将;单用两块靠腿者,象征丢盔卸甲的败将,具有符号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