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市学院5千余师生开展社会实践
作者:林海莹来源:时间:2019-05-15
(通识教育学院 林海莹)“广袤大地是学习成长的最好教材。”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沈阳城市学院1355组社会实践小分队的5189余名师生围绕“关注时代发展,厚植爱国情怀”主题,奔赴北京、上海、山东、河南等20多个省市区,从革命老区到改革前沿,从风景名胜到田间地头,从东南沿海到北部边陲,从红色展馆到基层社区,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或认知国情、了解社会,或缅怀先烈、体验民生,或学农支农、志愿服务,切身感受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
统筹规划 科学组织
沈阳城市学院自2009年独立办学伊始,就确立了“坚持育人为本,注重能力培养”的办学理念。学校着力加强思政课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构建全员参与的全方位、全过程思想政治工作模式,通过积极探索,形成了“课堂讲授、课外阅读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思政课教学模式。
在原有基础上,学校从今年开始,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设置为2学分的公共必修课,纳入教学课程体系,全体大一、大二在校生,每年“五一实践周”和“十一实践周”都要开展社会实践,有效促进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和长效化开展。
本次社会实践以小组为单位,共1355组社会实践小分队,5189余名师生奔赴20余省市,在社会实践类型上包括参观考察、社会调研、志愿服务、专业实习、服务社会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校精心设计方案、辅导员讲授社会实践指导课、学生组队选题、亲身实践、撰写实践报告等环节引导学生体验社会巨变,树立爱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新形式 强化实效
沈阳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红太教授表示,社会实践是着眼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社会责任,筑牢理想信念的有效形式,是创新思政课教学,贯彻精讲、多读、重实践要求的重要举措,本次社会实践凸显时代性、贴近性、实效性和创新性,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认知,提高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坚定理想信念,扎根祖国大地,厚值爱国情怀。
“我们怀着无限的崇敬和向往,奔赴革命圣地西柏坡,去寻觅革命先辈的足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历史背景,接受革命传统再教育。短短几天的学习中所看到、听到的点点滴滴都化作内心的丰满和充实,让我们的精神受到了洗礼,更加坚定人生的理想和方向,更加忠诚党的事业、加倍努力学习。”2017级新闻一班学生周甜甜说。
沈阳城市学院2018级会计4班学生刘惠缘在参观哈尔滨市731部队纪念馆后感触很深。“参观过程中,感受到感受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伟大精神。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他们常说的两个字:信仰!……现在不少大学生,甚至是很多学生党员,都在为自己的将来考虑,很少考虑祖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要有正确的信仰,只有信仰坚定才能在平凡中展现不平凡。”
2018级法学2班“新时代调研小组”深入沈阳市苏家屯区湖西街道葵花社区进行调研。学生们亲身感受到基层干部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社区支部书记那十指上的老茧和脸上条条皱纹,便是见证,他们勤劳朴实、默默奉献的精神,是课本中学不到的。”学生张心愿说。
贴近专业 提高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坚持贴近专业、贴近理论、贴近实际,注重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18级英语1班部分学生在天津市开展了关于低碳生活的调研。通过本次社会实践,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同时使学生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增强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用行动倾听平凡的声音”实践小组走进辽宁省图书馆,他们对全省居民衣食住行、医疗教育等多方面进行考察调研,通过小数据分析大数据的形式,了解家乡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变化。学生们自主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走访调查、随机采访。通过调研,学生深刻感受到祖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便利,并向90后、00后的年轻人发出倡议,呼吁大家用行动倾听平凡的声音,向为改革开放贡献力量的所有人致敬。
2018级环艺2班学生张静,深入复旦大学,开展就业形势调研,了解差距,明确目标。“通过大学生就业形式势的调研,更好的让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及就业趋势;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尽快找好自己的地位,提高就业危机感,为自己的发展做一个新的规划,尽量避免产生就业盲目性。”
沈阳城市学院董事局主席、校长徐伟浩说:沈阳城市学院秉承“坚持育人为本,注重能力培养”的办学理念,创立“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景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动手学和自主学为主要特征的实践化教学体系。同时,注重加强老师与学生的紧密接触,在教学与实际的紧密联系中,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完)
下一页: 沈阳城市学院举办第三届轮滑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