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来源:时间:2017-06-28
特色课程丰富绿岛学子的体育生活
截至2017年6月,沈阳城市学院共有体育俱乐部20个,每天20个俱乐部的体育活动形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绿岛图景:武术俱乐部成为二期操场上的靓丽风景,一把把太极扇挥舞着绿岛学子的蓬勃青春;健身俱乐部的同学将运动进行到底,动感单车、跑步机上的挥汗如雨是他们对于青春的最好诠释;高尔夫俱乐部的同学手挥球杆,在果岭场地和模拟练习场地刻苦练习;橄榄球俱乐部的同学在责任、热情、团队、尊重、勇敢五大原则的指引下,积极发扬着橄榄球精神……活动,训练,比赛,一堂堂特色体育课程正在悄然丰富着绿岛学子的生活。
沈阳城市学院的大一生每周三天出早操,大二生每周两天出早操,早操出勤率达到97.6%以上,在全国各高校早操已销声匿迹的情形之下,这不啻为一个奇迹。本学期又加入了活动课,俱乐部自由分组,根据本俱乐部的课堂内容两两对抗,让同学们在比赛中享受乐趣,提高技能,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团队和谐的力量,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建立起友谊,得到个性的发展。各个俱乐部也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融为一体,通过“体育俱乐部,人生竞技场”的理念培育学生的团队、竞争意识和拼搏、向上的体育精神,让大学体育成为了“绿色生命的摇篮”。
多彩的体育活动帮助绿岛学子找到更好的自己
体育俱乐部除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特色体育课程之外,还为学生提供了多方面的体育活动: 4月举办沈阳城市学院2017环湖马拉松体育文化节,全校师生共同参与了环湖马拉松赛,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和师生同乐的友好氛围;5月举办第五届“俱乐部杯”挑战赛,各个俱乐部的同学在立定跳远、跳绳等项目上积极挑战自己;6月毕业季荧光跑,绿岛青年在夜色下奔跑雀跃,引发了新一轮的全民狂欢。除此之外,绿岛学子也在体育的道路上不断取得优异成绩:3月,沈阳城市学院被批准为中国轮滑协会会员,24名学生注册成为中国轮滑协会注册运动员;5月,我校跑步协会在体美部郭子海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第30届大连国际马拉松赛,6名同学组成的女子马拉松接力队获得女子团体接力第8名;6月,我校CS GIRL 啦啦操队依然延续着以往的好成绩,在137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夺得2016-2017全国啦啦操联赛(沈阳站)公开青年丙组集体花球自选动作的冠军。绿岛学子在各种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不仅深刻诠释了挑战自我、超越极限、永不放弃的运动精神内涵,也展现了绿岛体育教育活动、训练、比赛三位一体的教学成果,绿岛学子在多彩的体育活动中找到了更好的自己。
考研升学
在2017年的考研队伍中,13级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的吴琼以345分的成绩考取了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羽毛球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完成了一次意想不到的跨专业考研,成为今年我校71名研究生录取者当中“最专业”的一个。刚入学的她凭着一腔热爱,加入了羽毛球俱乐部,并进了校队。从只能默默坐在凳子上连替补都算不上到经过三年的坚持考取了沈阳体育学院的研究生,足可见体育对绿岛学子的改变与成长。成功走过跨专业考研之路的不止吴琼一人,2016年建环专业的冯子山以378分的优异成绩考入吉林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研究生。本来擅长篮球的他,在大学因为名额有限不得已进入了排球俱乐部,从“菜鸟”做起,却一路“打”到校队主力,并出任排球俱乐部第一任主席。经历如此相似的两个人,都因加入一个兴趣俱乐部,为自己打开了另一扇窗,体育成为了绿岛学子进步路上的新方向
近几年,我校体育美育教学部将体育课创新改革成了体育俱乐部的形式,开设了足、篮、排、乒、羽等20个体育俱乐部,并通过“活动、训练、比赛”的教学方针,以指导教师严厉+鼓励,集训+培训的形式“激活”着绿岛学子的潜能。冯子山曾感慨道:“排球让我找到了上大学的意义。”也许大学就是我们寻找自我,发现放大“潜能”的地方,而其中一位老师的鼓励与引导,一套完善的培育课程体系,一份对兴趣爱好的专注与坚持,都将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闯出一片不曾想、也不敢想的新天地。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体育强身健体和塑造性格与品质的教育功能,激发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生锻炼的习惯——这是国家教育部对高校体育教育的要求。独具绿岛特色的“体育俱乐部制”已经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融为一体,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实现素质教育、健康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相统一的教学目标。20个体育俱乐部根据“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健康第一、终身受益”的教学理念和共识,不仅教会了学生一到两个运动项目的基础技术和竞技技能,更让学生发展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快乐运动的基础上养成了终身体育意识,同时在学习中不断创造惊喜,体育正在成为绿岛学子进步路上打开的一扇窗。
校记者团丁亚平、肖旭东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