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市学院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思政课课堂
作者:来源:时间:2022-04-21
本网讯(马克思主义学院)4月15日是我国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切实增强全体师生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能力,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教学安排及工作实际,深入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教育活动。
用好课堂主渠道,将国家安全教育有机融入教学中
结合4月15日国家安全教育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通过集体备课,在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第四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的教学设计中,将《国家安全法》有关知识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植入其中,将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案例和知识点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增强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意识,了解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知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红太,结合自己平时工作中研究的关于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课题,对相关教师进行指导培训,提升授课教师自身对国家安全课题重要性的认识,并帮助授课教师将相关授课案例充实到教案中。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祥为学生讲授了一堂题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其应对”的思政微课,引导学生从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共同维护国家安全。
师生“云端”话国家安全
全体教师以“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利用学习通、云班课等网络平台,组织学生观看国家安全相关视频影像资料,开展线上的学习和研讨,同学们就“维护国家安全,我们可以做什么?”“维护国家安全从我做起”“结合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谈谈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如何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等主题展开交流讨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林海莹老师为了让学生实现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聚焦今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结合不同专业背景,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云端主题讨论活动。学生在前期学习基础上,积极发言,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中的弹幕、投稿和讨论区发送图片、文字、视频和语音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线上讨论。学生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努力熟悉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提高自身防范能力,提升维护国家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此次讨论活动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切感知国家安全和个人安全的密切相关,明确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树立“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责任意识,共同构筑捍卫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
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奕含老师表示,国家安全教育融入思政课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要培养国家安全意识、育成国家安全行为,国家安全教育不只是国防教育,更是一种思想观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第十二章第一节课,就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通过理论讲授,要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价值认同直至行为实践的充分转化。比如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学生要有意识地提高防御行为,让学生了解国家安全的维护就不能仅是危机处理,更是在保证持续稳定的状态。
为切实推进国家安全意识入脑入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周东剑老师紧扣国家安全教育主题,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小组任务“云”汇报环节中,增设“维护国家安全,青年该如何做?”主题讨论,且在教师点评过程中,为学生简要讲解“总体安全观”的五大要素和五对关系,鼓励学生围绕相关话题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在学史明理的同时,结合时代和自身实际,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学史力行之路。通过小组讨论,小组汇报,不断增强当代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2021级英语专业三班学生汪芸竹边看汇报边做笔记,她谈到:“把国家安全教育主题融入小组任务汇报中,既丰富了汇报的内容,也提升了同学们的国家安全意识,激发了大家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主动性。”
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用好课堂主渠道,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国家安全教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中,引导大学生成为国家安全知识的积极传播者、爱国主义的坚定践行者、国家安全的忠实守护者,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上一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开展小组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