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能”助我毕业回乡服务
作者:来源:时间:2019-07-16
我校有这样一名学生,他毕业后没有选择考研也没有寻找高薪的职业,而是怀揣着家国情怀,选择到辽宁省凌海市建业乡优字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他就是2017年毕业于沈阳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谷星君。
谷星君,原我校互联网应用学院13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还获得沈阳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授予的第二学历的毕业证书。在校期间,他曾担任班长、校学生会组织部干事,2016年至毕业选调担任互联网应用学院院长助理;多次获得奖学金,以及省、市、校授予的荣誉称号,并获多个专业资格证书:国际商务单证员、国际商务跟单员、国家二级物流师等。
谷星君所在的凌海市建业乡优字村,条件虽然十分艰苦,但他却说:“扎根农村基层,服务家乡是一件无尚光荣的选择。”在优字村的一年里,他心系村民走访到户,关心低保家庭、残疾人情况;关心村里基础设施建设,立志发展村里的经济及农业生产。
走访村民,帮助脱贫攻坚
对谷星君来说,在当村干部的日子里有感动有心酸。第一次与村委会班子开会时,他是既紧张又激动。那天会上讨论了村里困难党员,贫困户房屋改造、扶持贫困户脱贫等,让他对村里的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他开始挨家挨户的走访,走进乡亲们的家里聊家常,成为他工作中的常态。他虚心拜乡亲为师,与村民为友。通过走访调查,他依据小王家窝棚屯刘大娘家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个帮助其脱贫的解决方案;他还根据石头井子屯张大爷家的现实问题,草拟出如何建立一个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他还依据政策,把村里无劳动能力、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到低保;对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或给予创业资金促进他们的就业增收脱贫。经过多次的走访,他更加明确村里部分困难家庭的现实需求,也坚定了自己要改变家乡面貌的信心。
记者在采访谷星君时他说:“来到这里后不仅是感到空气新鲜、民风淳朴,更多的是要改变家乡面貌,为农民扎实做事的热情,一年来我时刻不忘自己的初心,用我所学的知识,尽我所能帮乡亲们跑跑大事小情。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要有梦想、有目标,扑下身子真心为村民干实事,让这里的土地充满希望,让乡亲们能安居乐业。当然,在这里我得到了乡亲们的信任和支持,这是我在工作中收获的最大财富。”
炕沿就是“办公点”
对谷星君而言,大到土地确权、新农合的收缴、蔬菜补贴的发放,小到各类信息的确认,各种所需上报的统计事项等,离不开他的“办公桌”——炕沿。不少乡亲说,谷星君不像个“官”,因为他只需一把椅子,就能在炕沿上就开始工作。不少村民家的炕沿,都曾成为他办公的主要地点,他说:“坐在乡亲家炕沿开展工作的同时,还可以多了解乡亲们的生产、生活,听乡亲们讲述村里的过往,每次坐在炕沿上心里都特别的踏实。”
田间地头是“服务点”
每年在开春农忙的时节,乡亲们白天经常不在家,谷星君就去地里找,田间地头也同样是上传下达,服务乡亲们的重要场所。他说:”在田间地头和乡亲们边走边聊,在春忙的季节与乡亲们一边聊着新一年的种植计划,一边了解他们的诉求,很多事情当场就能定妥。特别是在田间这种大环境下,没有距离感,交谈间更多了几分亲近,乡亲们更愿意表达出自己的心声。当然在与乡亲们谈话之余,还可以了解一下田间农事的进度,做好服务。”
“我行,我能”让我受益终身
在建业乡优字村,谷星君无论是炕沿办公还是田间走访,他一直秉持着把党的政策落实在为浓民服务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多做为农民有益的事。他说:“工作一年来,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到乡亲的家中坐一坐,或者到田间地头走一走,进一步加深对村民相互间的了解,同时也感受到乡亲们对我的信任与支持。”
谷星君说:“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干部,要与时俱进,要有梦想、有目标,扎扎实实真心为农民办事。如今党中央提出到2020年让贫困农村脱贫的大目标,我既感到肩上的压力,也感到动力。现在这里的乡亲支持我、信任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要让家乡的土地充满希望、让乡亲们的日子一天好于一天,不让一个乡亲掉队,这就是我的责任。”
从2017年毕业离开沈阳城市学院,谷星君对培养他、成就他的母校始终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他至今还记得校训“我行,我能”,并表示这已成为他干一番事业的“金句”,让他受益终身。他说,自己毕业后选择回到建业乡优字村,也是要把在母校所学的知识用于工作,并给村民的生产、生活也插上知识的翅膀,以此不负母校的培养。。
上一页: 沈阳合唱音乐季歌曲《祖国赞美诗》领唱是沈阳城市学院教师林晓芳
下一页: 我的毕业实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