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岛合唱团——王者的加冕
作者:来源:时间:2018-05-10
绿岛合唱团——沈阳城市学院独特而又闪亮的一颗星,带着饱满的热情,对音乐梦想的追求,秉持着“我行,我能”的校训,歌唱出属于我们绿岛人的风采。
在3个月前的寒假里,当同学们还睡在家里温暖的棉被中时,绿岛合唱团的团员们已经踏上了一段征程,他们即将参加2018德国法兰克国际室内乐大奖赛中国区选拔赛,这也是团员们第一次参加这种类型的大赛。此次的室内乐大奖赛由德国法兰克室内乐组委会、德国国立吕贝克音乐学院德国国立不莱梅艺术大学、德国汉堡音乐学院联合主办,于1月14日在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星海音乐厅举行。参加的团队还有沈阳音乐学院与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的师生们。沈阳音乐学院历史悠久,于1938年创办,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前身是鲁迅艺术学院,著名歌手谷建芬和庞龙就是毕业于这所院校。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则创建于1996年,涵盖音乐学、音乐表演两个专业。这两个团队的选手都是专业的,可以说竞争十分激烈。
室内乐重奏要求各声部独立以及个性化,充分运用技巧,表达细腻充沛的情感。为了符合此次室内乐大奖赛的主题,合唱团队选择了山东民歌《沂蒙山歌》作为此次的参赛曲目。《沂蒙山歌》的难度系数很高,八声部无伴奏混声合唱,总的来说演唱起来是十分复杂的,也需要团员们极高的配合度。
第一次接触这首歌,是在学校的绿岛讲堂进行汇报演出,当时教师晓芳宣布排练这首歌时,团员们确实是被这首歌的难度吓到了,心想我们真的能够出色地完成这首歌曲吗?时间会告诉我们最后的答案。周一周四的晚自习一般是合唱团训练的时间,团员们晚上5点多就到达了西山会所,在一号教室接下来有几小时的训练。为了保护嗓子和能够更好地演唱歌曲,在训练开始之前一般会由大二的项修平学姐指导大家进行发声训练,在发声训练之后,各个声部长带领着各声部团员去练习自己声部的内容,先找准音,然后才填词进去唱。各声部轮流跟着钢琴伴奏练习,其余的声部在美育大厅里跟着声部长练习。基本上一晚上的训练下来,人的嗓子也哑了。最后大家聚到一起,教师晓芳按声部为大家排列好队形,最后站在台上,开始了她的指挥。一开始各声部合这首歌的时候并不顺利,团队是第一次演唱无伴奏合唱曲目,这对声音和配合的要求是十分高的,有时候是女声部高调太高唱不上去,有时候是声部没能配合好。与此同时,还要兼顾晓芳的指挥,可以说要把“一心三用”发挥到极致。为了排好这首歌,各声部不断地相互磨合,加大训练量。付出总不会欺骗人,不行那就继续练,练到行为止。为了训练,合唱团又增加了几节晚自习的训练时间。周三下午学校一般是没有课的,于是也利用了周三下午进行排演,一排就是一下午。那段时间,团员们忙得团团转,上完了自己的专业课就要赶去西山会所进行排练,有时候是一下午加晚上的训练。尽管训练时间这么紧凑,团员们也没有喊过一声累,也很少有人缺席训练。因为再怎么艰难,晓芳指挥总是与团员们在一起。团员们训练,晓芳也在一旁指挥,陪着训练,各声部跟钢琴伴奏、轮流休息时,晓芳指挥也没有休息。为了排好这首歌,晓芳指挥牺牲了跟自己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她足足有四天四夜没有陪孩子玩过,每天驾车来回学校和家之间要花费掉她将近3个小时的时间。晓芳指挥不说累,团员们也绝不说辛苦。
最后合唱团在绿岛讲堂的汇报演出十分成功,几分钟的演出时间里,没有人交谈,全都屏气凝神地欣赏着表演。表演结束,掌声如潮水一般涌来,团员的脸上仍挂着笑容,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付出并没有白费,大家的努力被肯定了。
为了能够充分展现出绿岛合唱团的水平,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沈阳周边的团员们早早地就离开了家,回到学校,展开了为期四天的集训。因为第一次表演《沂蒙山歌》时已经排练很充分了,团员们之间也很默契,所以这一次的集训较为轻松。这次大赛,一共有21名团员参赛,分为八个声部。在候场时,团员们特别紧张,心扑通扑通地狂跳,有的不断地整理头发和衣服,有的搓着手缓解紧张情绪。在其他团队表演时,团员们也一直在回忆晓芳指挥的指导,最后挺胸抬头走上舞台。在舞台上,团员们笑容洋溢,纵情歌唱,不见丝毫怯场,给评委和观众们展现出满满的自信和专业。一曲《沂蒙山歌》毕,晓芳指挥优雅谢幕,掌声雷动。接着评委打分,绿岛合唱团最终依靠自己的实力,突破重围,被评为中国赛区的一等奖,之后还被授予了奖杯和荣誉证书。那一刻,大家欣喜若狂,情绪激昂,但还是努力维持镇定。等坐上了回去的车里,大家就炸开锅了,晓芳指挥说:“合唱团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功与团员和指导老师的共同努力分不开,这是大家的热爱和坚持铸就的奖杯,也是大家拼搏奋斗,超越自我的一个过程。”
绿岛合唱团的成功是王者的加冕,全体团员要用行动证明自己,用音乐致敬青春。
上一页: 民乐之星名不虚传
下一页: 学霸养成记:守得云开见月明